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尊有毒
内容
编辑推荐

《自尊有毒》作者刘翔平根据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实验,将自尊从三个维度划分为三组:高自尊和低自尊,稳定的自尊和不稳定的自尊,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上述种种自尊,都有其利的方面,也有其有害的方面。作者引用心理学的思考、发现和实验一一阐述了它们在人们身上的表现和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对人们思考方式、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处理的影响,并且提供了自我疗愈自尊问题的可行心理疗法。

内容推荐

自尊是自己营造的一种幻觉,还是现有社会关系和过往人生经验的叠加?自尊心强好吗?——高自尊者信心满满,但有时扭曲了现实;低自尊者总有“别人”这个无法逾越的对手,也会在被刺痛中爆发。

好面子,爱比较,遇事容易想不开,是部分国人的心理特点。这种心理现象不是简单的放不放得下,能不能看空的问题,而是有其内心的生成、作用和运作机制,甚至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理疾病。

《自尊有毒》针对国人的心理之痛,将中国人的自尊问题讲得明白透彻,阐述人们的高自尊和低自尊,稳定的自尊和不稳定的自尊,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等诸多问题。消除了人们在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种种纠结和误区,并且提供了自我疗愈的方法。

自尊既塑造了人们,又操控着人们;小酌是美酒,过之则为毒药。

如无必要,勿轻言自尊;与其强调自尊,不如关注内心平衡与自我成长。

《自尊有毒》由刘翔平所著。

目录

序言 他人很重要

第一章 我们时代的自尊障碍

 低自尊障碍:总看到负面因素

 有条件自尊障碍:过分追求成功

 虚假高自尊障碍:身陷与他人、与环境的冲突中

 自尊的悖论:拥有自尊的人不需要自尊

第二章 什么是自尊

 自我意识不等于自我知识

 自我评价不等于自尊

 自尊的五个内涵

 自尊让我们感觉积极的自己

 自尊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自信、安全感、爱与信任

 测测你的自尊水平

第三章 自尊的种子扎根在安全依恋的沃土

 自我肯定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安全依恋型的心理最健康

 安全依恋减少自我抬高和夸大

 安全依恋减少社会认知偏差

 安全依恋与成长的需要

 从进化论视角看自尊

 安全依恋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

第四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

 挫折面前的高自尊和低自尊

 自我反省是救生索也是毒药

 只有低自尊者才向下比

 不评价自我,也不评价他人和世界

第五章 低自尊者并不消极,而是不够积极

 低自尊者其实总想“优秀”

 适当高估自我,才是心理健康的王道

 低自尊者的解药:梦想,投入,品味

第六章 对批评和拒绝敏感的低自尊者

 失败后可以遗憾,不要觉得可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vs患得患失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为什么失败那么可怕

第七章 未尽的愿望:低自尊对动机与需要的损害

 动机的冲突:渴望成功又不相信自己

 表里不一的痛苦与危害

 选择高目标还是低目标

 为何有人会“吃得了苦,享不了福”?

第八章 自尊与人际关系

 过度防御、无力信任的低自尊者

 低自尊者交往模式的形成

 低自尊者人际交往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

 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尊

第九章 自尊与抑郁

 有条件和不稳定自尊易导致抑郁

 消极认知与抑郁症

 低自尊并非抑郁症的病因

 有抑郁症的人既消极也积极

 抑郁者通过贬低他人维护自尊

 抑郁的现实主义

 抑郁者需要学会增进积极心理

第十章 有条件与无条件的自尊

 高自尊的好处与坏处

 低自尊的好处

 有条件自尊者西塞罗与无条件自尊者恺撒

 家庭教育需要无条件的爱

 自尊≠能力/抱负

 回归本心

第十一章 虚假高自尊

 虚假高自尊叫作自恋

 让虚假高自尊显形的内隐自尊

 虚假高自尊与自尊的不稳定性

 逆反素质

第十二章 告别自尊

 致命的自尊游戏

 追求高自尊是陷阱

 追求高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毒药

 聆听内心,爱上不完美

试读章节

低自尊障碍:总看到负面因素

低自尊者缺乏基本自信,主观自我评价低于自己的实际能力,烦恼过多、心情低落,还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

生活中总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的自我看法和自我评价明显低于实际的能力和行为表现,比如:一个长得漂亮的人却总是自信不起来,一个智商高的人却鲜有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自信,一个各方面能都不错的人却缺少活力,一个取得成功的人却经常忧心忡忡……还有一些人,他们虽然长相平平却经常能展示自己,智力一般却勇于挑战与超越自我,能力一般却充满活力与热情,经常碰壁却不影响好心情。

上述描写中,前一种是低自尊者,后一种是高自尊者。人的生活质量不是比谁更富有,而是比谁内心更丰富、更幸福、更本真和更接近自我实现。一个一流的家庭主妇可能比二流的科学家更接近自我实现,因为她忠于自己的心灵,能够满足本真需要,表里如一、襟怀坦荡,拥有健康的、积极的自尊。

低自尊者通常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低自尊问题,他们只能体验或意识到自己对自我或成就永远无法满足的感觉和对高自尊的渴望与追求。或者说,在意识层面上,他们较容易体验到的是焦虑。比如一个低自尊的学生在期中考试中得了第一名,却鲜有稳定的自豪和自信,而是油然而生一个想法:假如期末考试考不了第一咋办?一位年轻的大学教师发表了很多文章,在年末表彰大会上不是想到自己多么出色、多么厉害,而是想到了:今年发表了这么多文章,万一明年一篇都没有发表该如何办?一位部门领导率领全体员工取得今年业绩第一的好成绩,庆功大会上本来是要讲业绩的取得多么不易和珍惜成绩等问题,结果他不由得大讲不要躺在功劳簿上、本单位还有多少不足,活生生成了一个检讨会,让大家心情不佳,好像是业绩最差的教训总结会,反而增加了大家的压力。他们的自我感觉明显与现实生活不一致,不能如实反映真实的自我状态,即成功后不能自然表现出适当的自豪与自我满足。在此,自尊就像一个失真的温度计,不能如实反映成就水平所带来的自我状态,而是将温度反映降低了,产生了负面反映的偏差。

低自尊者有一个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地生活。骄傲与满足让他们感到焦虑,而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减少焦虑,才是常态。他们处在焦虑的情绪中,缺乏安全感,无法享受人生的舒适和惬意。他们的格言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是,人生有限,不可能总是那么好,而且世界本身就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他们要想在安全中感受不安全,那真是太容易了。即使一切顺利,时间也能改变一切,人总有老的一天,过一天少一天,也总有走不动的那一天。对于这些低自尊者而言,万事只有一个结果:苦海无边,焦虑地过一生。低自尊障碍的人经常对自己抱有负面的看法,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失败,所以整天想着如何才能自信一些,从而损害了行动的能力和冒险精神。

低自尊也是缺少幸福感和活力的原因。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大部分低自尊者并不会每天自责与后悔,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负面评价。一个人不必因为自责才变得消极,只要对自己的评价和感觉是中性的,他就会碌碌无为、充满被动和职业倦怠。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没有信心,就是一个缺少活力、被动的人。

P6-8

序言

他人很重要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摆脱一个梦魇,那就是拿自己与其他人比较。如果经常浮现在你内心中的想法是与他人比较,比如你经常下意识地想到自己如何比别人好,或者如何不如别人,如果你的主要烦恼或主要幸福都源于这种比较,或者你的心情好坏主要与这种人际比较有关,那你已经对这种比较上了瘾,你得当心,你可能有自尊方面的问题与困扰,也可以说是自尊成瘾。

有自尊困扰的人通常不觉得人际比较有什么问题,他们会本能地觉得:每个人都是这样啊!谁要是超过了别人,不都应该满心高兴吗?谁要是落后了,不都会感觉郁闷吗?你看人家奥运冠军,不都是喜极而泣吗?于是,他们往往把追求荣誉和超过他人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的动力,认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就等于让别人瞧一瞧自己有多厉害,活着的意义就是争一口气,给周围的人点儿颜色看看。其实,这种目标只是低自尊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内容,而不是普世价值。只是他们都这么认为,觉得别人一定也这样认为。这叫作心理投射。

那么不受自尊困扰的人是什么样子呢?一般来说,他们也会与他人比较,比不过别人时也会不高兴,超过别人时也会很开心,但这种人际比较完全不同。他们通常并不太关心与他人的比较,更不会把它当作人生最为重要的目标和追求,那只是做事情的结果,并非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他们看来,人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实现独特的、个性化的梦想,这个梦想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和兴趣,还很可能是孩童时代以来的梦想。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本真的感受来设计自己的目标,比如一位国家领导人,虽然工作很忙,但总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做木工,因为做木工是很有趣的,他做木工不是为了把谁给比下去,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虽然能参加个什么展览或获得个什么奖也不错,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没那么在乎别人的意见,但却能与他人合作,甚至深交,因为他们把其他人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同样有独立见解的人、可以合作和信赖的人。而有自尊困扰的人则要么把他人当作观众,要么把对方当作竞争对手。

不受自尊困扰的人,能够有效地满足自己的基本心理需要,对于他们来说,活着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多交朋友、多做事情、多发挥自己的能力。他们能有效地满足自主、能力和爱的需要,在他人面前能够做到毫不刻意与做作,也不想掩饰什么,能够自然流露自己的情感,该笑时笑,该哭时哭。对于他们来说,他人的存在并不是什么负担,而是同路人、陪伴者,甚至是帮手和合作者。

然而,有自尊困扰的人往往缺乏以上认知。由于某种亲子关系的创伤或者其他因素,他们认为他人的存在要么是一种威胁,要么是一种妨碍,他人不是看自己笑话的人,就是冷漠的评价者。正如哲学家萨特所言:“他人即地狱。”这些人好像第一次登台的演员,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给他人看的,所以他人的存在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和警觉,哪怕是素不相识的人。

这种人际关系中的自我缺陷和人际加工中的认知歪曲是本书要论述的主题。另外,由自尊困扰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是现代人不幸福的根源之一。在现代信息社会,自尊引起的困扰与障碍比以往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要多,不仅因为人与人贫富差距加大,而且由于网络与信息普及,人们可以随时了解其他人的情况并与自身比较,邻居开什么车、同事住什么样的房子、“土豪”的别墅及私人飞机、明星的身材与容貌……只需点击一下鼠标,你的社会位置就一目了然了。而在封闭的社会,比如旧中国只有四大家族最有钱,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四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骄奢,也无法想象他们的存在会引起痛苦与不适。即便是你所在村子里有周扒皮这样的小地主,也刺激不了你自尊的失衡,因为周扒皮虽有几十亩地、住十几间砖瓦房,但生活水平也比你高不了多少。

另一方面,现代城市化进程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很多人居住在高层电梯楼内,彼此“老死不相往来”,只是在电梯中混个脸熟,陌生人从不打招呼。人情淡漠,世态炎凉,昔日过年四处串门的情景已成回忆。人情的冷漠也加剧着自尊障碍的出现。人们交往的动力和能力都有所下降,患有抑郁症和孤僻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社会需要温情,人们需要沟通。人生的美好在于人情的美好。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灵的痛苦,帮助人们实现幸福。心理学对于自尊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已经有数十年,至今热度不减,在有关自尊的基本原理、测量和干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结合现实生活介绍自尊的著作,我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有自尊困扰的人进一步了解自我,帮助他们对人生进行重新定位、寻找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以为,在我们摆脱了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与位置、解决了自尊的问题后,绝大多数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自尊问题的结果。我也相信,在你摆脱了自尊问题的纠结后,你会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当人际比较成为生命中可承受之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真正梦想,你会把所有精力放在梦想的实现上,你会变得执着、宽厚、温和、稳定,走向自我的认同和内聚,你会变得独立而又亲和、自主而又依恋、主动而又随和、坚定而又浪漫,总之,你会变得更加完整、充实、丰盈,完成一次从茧到蝶的精彩的人生蜕变。

刘翔平

2013年12月于京师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尊有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翔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44622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4034099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