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通论(增订本)(精)》为我国方志学大家仓修良先生毕其一生研究方志学所作的通论。主要论及中国方志性质和特点,涉及魏晋南北朝的地记,隋唐五代的图经,宋元方志,明代方志,清代方志,章学诚和方志学,民国时期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新中国修志事业概述,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新方志的编纂,新一轮志书的编纂。该书1986年出版后,2003年作过修订。这一版是对修订本的重新修订,并增补了一章“胡乔木的方志理论”,使内容更为完整和系统。
图书 |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精)》为我国方志学大家仓修良先生毕其一生研究方志学所作的通论。主要论及中国方志性质和特点,涉及魏晋南北朝的地记,隋唐五代的图经,宋元方志,明代方志,清代方志,章学诚和方志学,民国时期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新中国修志事业概述,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新方志的编纂,新一轮志书的编纂。该书1986年出版后,2003年作过修订。这一版是对修订本的重新修订,并增补了一章“胡乔木的方志理论”,使内容更为完整和系统。 目录 题辞 初版前言 修订本前言 第一章 方志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方志的性质 第二节 方志的特点 一、突出的地方性 二、编纂的连续性 三、内容的广泛性 四、记载的多样性 五、鲜明的时代性 第二章 方志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方志起源的几种看法 一、关于起源《禹贡》说 二、关于起源《山海经》说 三、关于起源《周官》说 四、关于起源古代诸侯国史说 五、方志多源论 第二节 方志应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一、探索方志起源不能离开时代背景 二、需要与可能 第三节 方志起源于两汉之地记 一、历史观的变化促使人物传记的产生 二、《史记》的诞生直接推动着人物传记的发展 三、两汉魏晋的选举制度促使人物传记盛行 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势力的强大是产生地记的社会基础和 政治条件 五、地记是方志发展的早期形式 六、《越绝书》不是地方志 第三章 方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魏晋南北朝的地记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地记发达的原因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概述 一、当地人所撰之地记 二、地方官吏所撰之地记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的内容 一、表彰本地之人物 二、记载地理之沿革 三、描绘山水之秀丽 四、叙述地名之由来 五、介绍各地之水利交通 六、反映各地之物产风俗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筒评 一、常璩的《华阳国志》 二、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 三、宋孝王的《关东风俗传》 第四章 方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隋唐五代的图经 第一节 隋唐五代图经发达的原因 一、中央集权加强和地方世家大族势力的削弱 二、东晋以来侨置州郡所造成的混乱是隋大修图经的 重要原因 三、修史制度与选举制度的变化对方志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图经是一种什么样的著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仓修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140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18 |
版次 | 2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685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38 |
CIP核字 | 2013265797 |
中图分类号 | K290 |
丛书名 | |
印张 | 4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5 |
宽 | 175 |
高 | 3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