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的旅程(珍藏版)(精)
内容
前言/序言

科学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的方法论特征就是要寻找错误,进行批判性思考,因此他们可能比其他人群更清楚地意识到,错误是多么容易发生!但科学家的精神气质是善于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成为科学家的原因。

科学诞生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相信, 宇宙及其万物都可以看成和理解成一部大机器,而科学的任务就是运用科学的新方法,揭示这部机器运转的机制。这个思想横扫了西方知识界!

理性兴起

18 世纪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时代,在所有的科学领域,激动人心的发现层出不穷。这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充满梦想的时代,许许多多科学巨人和科学巨著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对于人类生活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令人激动的时期。

综合时代

当19 世纪来临之际,乐观和兴奋的精神弥漫于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并且跨过大西洋直达刚刚建立的美国。对于科学来说,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常常被称之为科学的黄金时代—— 科学不再是业余爱好者的消遣, 科学已经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了!

现代科学

世纪之交,各种发现犹如百花争艳。科学正无所不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科学在人类历史中正扮演着复杂和令人担心的角色。随着科学进步带来的日益增多的伦理问题, 科学越来越走近社会的心脏和灵魂,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道德事务。

科学前沿

现代科学前沿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由此可以看到超yue我们自身及利益之外的更加远大的世界。从真正的意义上看,世界的未来取决于科学的未来。在21世纪,人类需要作出许多艰难的选择,要对科学知识的用途作出明智的决策。

亮点推荐

旅程1.jpg

作者简介

雷·斯潘根贝格(Ray Spangenburg)、戴安娜·莫泽(Diane Kit Moser)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青少年读物"获奖人,专门从事批判性思维、科学、技术和科学史的写作。他们合作出版五十多部科普书籍,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

精彩书摘

《科学的旅程》并不是简单的书写“资料的历史”——什么时候、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而是将观念变革的过程和思想发展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去了解科学家想的什么,他为什么要干某些事,那才是最重要的。作者先既描写了一个全神贯注、不懈思考的牛顿,又让读者认识了一个高度自我、常常与人争吵的牛顿。这个牛顿,是否更立体、更丰满?是否比原来你心目中的“伟人牛顿”更真实、更可信、更可爱?

——编辑的话

牛顿:时代的英雄

哈雷曾经问牛顿,他为什么能够作出这么多发现?牛顿回答,关键在于他从不依赖灵感或运气来给他提供洞察力。他依赖的是全神贯注,对难住他的问题作不懈的思考,决不放松——利用每一个可能机会,从每一个角度进行探索——直到最终有了答案。 

他解决问题的名声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即便匿名提供答案,也能被人一眼认出。有一次一位瑞士科学家提出一系列问题公开竞猜,牛顿用了一天时间就解决了,并且匿名递交上去。兴奋的挑战者认为,只有牛顿,不会是别人:“我认得狮子的爪子。”有一次莱布尼兹设计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专门为了难住牛顿,但是牛顿用了一个下午就把这道难题解决了。 

牛顿常常吵架,又很小气,这确实是真的——和胡克吵架;和惠更斯吵架;和莱布尼兹吵架,为的是谁先发明了微积分(他们两人几乎同时独立完成);和弗拉姆斯提德吵架,为了谁有权使用皇家天文学家丰富的天文观测记录。他私下里鼓励他的朋友参与争论,给他们提供“炮弹”,在一旁煽风点火,而很少自己出面进行自我辩护。牛顿的崇拜者常常不满地看到,牛顿的伟大被这些卑下的

争吵所玷污,在他们看来,既然一个人已经功成名就,他就应当处处都表现得像一个超人那样。但也许正是牛顿那种自我主义,既迫使他卷入如此之多直言不讳的争论之中,又驱使他全神贯注作出如此之多的成果,以至今天的我们依然受益 匪浅。无论如何,牛顿是人,不是神。仅仅这一事实就应该鼓励我们达到他那样的高度。 

在20世纪的爱因斯坦之前,没有人能够成功地解决牛顿物理学留下的许多问题。在牛顿《光学》重出的一个版本的前言里,爱因斯坦写道:“对于他,自然界是一本打开的书,一本他读起来毫不费力的书。他用使经验材料变得井然有序的概念,仿佛就是从经验本身,从那些精致的实验中自动涌现出来的那样,他摆弄那些实验,就像摆弄玩具,并且还以无比的细致入微描述了这些实验。他集实验家、理论家、工匠尤其是讲解能手于一身。我们眼前的他,坚强,有信心,而又孤独……

目录

序/1 

第一编科学诞生 

引言/3 

第一部分科学的先驱:从古代到中世纪/4 

第一章古代的人们/4 

第二章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晚期/15第二部分物理科学中的科学革命/26 

第三章宇宙体系的颠覆/26 

第四章一门“广阔而又最优秀的科学”/36 

第五章波义耳、化学和波义耳定律/48 

第六章牛顿、运动定律和“牛顿革命”/55 

第三部分生命科学中的科学革命/63 

第七章从维萨留斯到法布里修斯/63 

第八章帕拉塞尔苏斯、药物学和医学/70 

第九章哈维:心脏和血液的运动/76第十章奇妙的微观世界/83 

第十一章认识生命的广泛性/932 

第四部分科学、社会和科学革命/101 

第十二章17世纪:一个转变时期/101 

结论/111 

第二编理性兴起 

引言/119 

第一部分18世纪的物理科学/121 

第一章探索新的太阳系/121 

第二章恒星、星系和星云/130 

第三章新地质学的诞生/142 

第四章近代化学的诞生/150 

第五章热和电的奥秘/152 

第二部分18世纪的生命科学/174 

第六章林奈:伟大的命名者/174 

第七章布丰和自然界的多样性/180第八章动物机器:生理学、繁殖和胚胎学/185 

第九章近代进化论的先行者:拉马克和居维叶/194 

第三部分18世纪的科学与社会/202 

第十章一个理性和革命的时代/202 

第十一章科学的斗士:普及理性意识/208第十二章黑暗的逆流:骗子和庸医/212 

结论/219 

第三编综合时代 

引言/229 

第一部分19世纪的物理科学/231 

第一章原子与元素/231 

第二章复杂而有序的化学世界/2423第三章不灭的能量/250第四章磁、电和光/256第五章天空与地球/267 

第二部分19世纪的生命科学/277 

第六章达尔文和“贝格尔号”的馈赠/277 

第七章从宏观到微观:器官、细菌和细胞/288 

第三部分19世纪的科学与社会/298 

第八章伪科学猖獗/298 

第九章伟大的综合时代/307 

结论/312 

第四编现代科学 

引言/319 

第一部分物理科学,从1896年到1945年/321第一章新原子/321 

第二章新宇宙(一):爱因斯坦和相对论/332第三章新宇宙 

(二):量子奇迹/343第四章宇宙的新观测/351 

第五章原子的四分五裂:科学和原子弹/359 

第二部分生命科学,从1896年到1945年/371第六章微生物学和化学的成长/371 

第七章追踪遗传学和遗传现象之踪迹/387第八章寻找古人类/395 

第三部分科学与社会,从1896年到1945年/407第九章医学和机器贩子/407第十章妇女在科学中/412 

结论/4174 

第五编科学前沿 

引言/425 

第一部分物理科学,从1946年到现在/429第一章亚原子世界/429 

第二章夸克的领域/445 

第三章恒星、星系、宇宙及其起源/454第四章探索太阳系/472 

第五章地球使命/490 

第二部分生命科学,从1946年到现在/499 

第六章生命的建筑师:蛋白质、DNA和RNA/499 

第七章生命的起源和边界/506 

第八章人类是从哪里来的?/523 

第三部分科学与社会,从1946年到现在/532第九章科学的热和冷/532 

第十章科学、后现代主义和“新世纪”/537 

结论/544

内容简介

本书写作角度新颖,在创作理念上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史图书。它不是简单的书写“资料的历史”,即什么时候、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而是将观念变革的过程和思想发展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它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它展现的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编织的历史。本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优秀图书。

 

亮点1: 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共同书写的历史

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科学的力量无所不在。然而本书向读者展现的科学的旅程,并不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路辉煌,科学的历史也从来都不是一部永远“正确”的历史。科学曾经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而且今后还会继续犯错误。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的历史。

科学家们设计出的一系列有助于发现自己错误的规则,使科学有一种可以证明自身为错的内在机制,正是科学自身的这种独特的纠错机制和自我批判能力,使得科学成为人类理解自然奥秘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并使得科学的发展不断突破旧思想的藩篱,超越权威,永远充满活力。

 

亮点2: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成功”和“失败”共同书写的历史

与同类作品不同,本书以相当的篇幅介绍了科学史中的失败者。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有被名利腐蚀,也有不小心误入歧途的——科学的殿堂中不仅有所谓的圣者,还有凡人,甚至有小人和骗子。今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辉煌的成功者,但在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那些辉煌背后的失败者。

亮点3:科学是人性化的事物

科学只是事实和统计数据乏味而又琐碎的堆砌吗?科学是一切与人性有关的东西的对立面吗?

科学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生动的、不断变化的对世界的看法。科学对人类的自我认识,更理性地加深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怀。再没有比科学更充满生机、更充满惊奇、或者更人性化的事物了!

亮点4: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是什么驱使他们渴望获得知识?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的?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是如何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他们用了哪些方法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从哪个环节开始,这种探究变成了科学的探究? ……本书为你一一作了解答。

亮点5: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最宝贵的“精神”所在

科学的思维方法正是这样一种方法:它倡导怀疑古训,怀疑权威,也倡导超越自我,它不让大自然来欺骗你,也不让他人来欺骗你,更不允许你自己欺骗自己。

纵观全书,我们看到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有时正确,有时错误,也看到这些理论如何被后人反复纠正、扩展或者简化,不断完善。这种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正是科学最宝贵的“精神”所在。

亮点6: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联

科学的力量,以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在历史上从未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从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到繁忙街道的交通管理;从飞越太空的壮举,到无线电通信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向疾病进行的科学挑战,到人类寿命延长和克隆技术;从无所不在的教育网络,到庞大的公共卫生计划……科学不再是少数精英在自己的书斋或者私人实验室中的自娱自乐。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本书对女性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来自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也进行了专门论述。这在一般的科学史作品中是极少见的。

亮点7:“正史”与“野史”交相辉映

读过本书才知道,原来科学的旅程中不乏旁门左道甚至歪门邪道。就在牛顿时代,与牛顿同样着迷于自然界奥秘并且具有相当研究功力的大有人在。但他们却不幸误入歧途;而伪科学的猖獗,早在19世纪就泛滥成灾,法拉第不仅研究电磁感应,还戳穿了当时不少以科学名义而施行的骗术;当然,真正的科学家永远令人肃然起敬,你能想象17世纪的桑克托留斯整日坐在自己特制的椅子上,只是为了测定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之量?本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这正是本书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

亮点8:口语化的叙述风格亲切感人

作者口语化的讲述方式,平易近人,亲切易懂,就像是一位智者坐在冬夜的火炉旁与你促膝而谈,娓娓道来;又像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条分缕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把一部在许多人看来枯燥乏味的科学史讲得引人入胜、多姿多彩。

亮点9:科学教育的*教材

当前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是“批判性思维”训练,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需要明晰而又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把科学方法和原理恰当运用到我们时代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编辑推荐

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青少年读物”获奖人。他们合作出版有五十多部科普书籍,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

科学松鼠会创办人、果壳网CEO姬十三重磅推荐!获奖无数的科学经典读物,好读、有趣,全球唯一中文授权!

精装版加入了许多精彩的插图,更加好读、更加精美、更适合收藏。

《科学的旅程(珍藏版)》亮点——

口语化的叙述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典雅时尚的版式插图,引领读者走进一片迷人的科学世界。

本书共获奖13项,是备受好评的经典读物——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第1

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第九届优秀chang销书奖一等奖

2009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200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

2009年度最值得一读的30本好书

2009年度引进版科技类优秀图书奖

第二届(2010年)百种优秀青春读物

第六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佳作奖(中国台湾)

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

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青少年读物”获奖作家代表作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 科学诞生 ; 理性兴起 ; 综合时代 ; 现代科学 ; 科学前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的旅程(珍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
译者 郭奕玲//陈蓉霞//沈慧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36321
开本 16开
页数 5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1.874
CIP核字 2013308814
中图分类号 N49
丛书名
印张 3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92
214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5-1232号
版权提供者 Facts On File Inc. and Andrew Nurnberg Associates Internatio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