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舌华录通鉴(文白本)/华夏文史名著正点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嬉,人语之日:“若令月中无物,当更明耶?”徐曰:“不然,譬如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东汉人孔融被捕后,朝廷内外都很惊慌惧怕。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仍旧玩琢钉游戏,一点没有惊慌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使者说:“希望我的罪过只由我一个人承担,两个儿子可以得到保全吗?”儿子从容地对孔融说:“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能有完整的鸟蛋吗?”不久,他们也被收监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一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西晋时,有个小孩子的父亲病了,小孩向人乞求药物。药店主人问是什么病,他回答说:“疟疾。”店主问:“尊大人是具有美好品德的君子,为什么会是疟疾?”小儿回答说:“使君子生病,所以叫做疟。”(“疟”与“虐”同音,所以这样调侃。)

原文

中朝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日:“来病君子,所以为疟。”

东晋时,庾亮曾经有一次到佛寺中去,见到一尊卧佛,便说:“这位佛忙于普渡众生,工作太累了。”

原文

庾公尝人佛图,见卧佛,日:“此子疲于津梁。”

东晋时,庾法畅拜访太尉庾亮,手上拿着的麈尾极好。庾亮说:“这麈尾极好,怎么能够还在你手中?”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向我索求,贪婪的人,我不会给他,所以能保留在我手中。”

原文

庾法畅从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日:“此至佳,那得在?”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晋武帝每次给山涛的赏赐总是很少,太傅谢安就这件事询问子弟。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是因他要求得不多,所以使赏者没想起来赏他太少。”

原文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驾崩,当时孝武帝(简文帝之子司马曜)才十多岁,他呆呆地站在那里,直到天黑也没大哭。身边的人们进言说:“按照常规应该大哭。”孝武帝说:“悲哀来了就哭,有什么常规不常规的?”

原文

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日:“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东晋太傅谢安问子侄们:“子弟跟自己什么关系呢,却总希望他们出类拔萃?”大家都没有吱声。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要使它生长于自家阶前庭院中而已!”

原文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晋孝武帝将要讲授《孝经》,谢安、谢石兄弟与众人先在自己家里进行讲习。车武子(车胤)遇到了疑难问题,却不好意思问谢安,就对袁羊说:“如果不问的话,则不懂书中的深刻道理;如果问得多的话,又怕太麻烦二位谢公。”袁羊说:“他们一定不会嫌麻烦的。”车武子说:“你怎么知道他们的想法?”袁羊说:“你什么时候见过明亮的镜子因照得太多而疲倦,清澈的河水因和风的吹拂而害怕?”

原文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日:“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东晋人范宁任豫章太守时,民俗四月八日拜迎佛像,写有疏文,书于板上。僧人疑惑不解,要求为此作答。有位坐在末位的小和尚说:“世尊不作声,便是许可了。”僧众都同意他的解释。

原文

范宁作豫章,八日请佛有板,众僧疑之,或欲作答、有小沙弥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则为许可。”举众从其义。P7-9

目录

慧语第一

名语第二

豪语第三

狂语第四

傲语第五

冷语第六

谐语第七

谑语第八

清语第九

韵语第十

俊语第十一

讽语第十二

讥语第十三

愤语第十四

辩语第十五

颖语第十六

浇语第十七

凄语第十八

序言

《舌华录》,出自明朝人曹臣之手。说到这部书,就不能不说说《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宋王朝的宗亲临川王刘义庆编著的一部主要记述当朝人物言行轶事的奇书。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下,魏晋士大夫打破了思想束缚,其欢愉、自由之情,通过言行举止、处世态度坦坦荡荡、无拘无束地展现了出来。《世说新语》适时地记录下了众多士人的生活片段、言行及鲜活、生动的真性情,把那个张扬自我、注重心灵感受的时代,用文字固化在了这部大书中。

曹臣,字荩之,安徽歙县人,明代末期的士大夫。在时代的浸淫下,他仿照《世说新语》的做法,从汉魏至明代大量的正史野史稗官笔记(据原书的《所采书目》所载,其涉及典籍达九十九种)中,披沙沥金一般,专门蔸集从上古至晚明间古人言谈对问的精彩段落,共计一千零八条,终于汇为一册《舌华录》。书名取佛经“舌本莲华”之语,“莲华”即“莲花”,莲花是佛教的文化符号之一,是吉祥、清净的象征。

曹臣在原书《凡例》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对材料的取舍原则:“唯取语不取事,即语涉鄙俚不甚佳者,亦弃去。此舌华本意”,“所取在仓足口谈,不取往来邮笔,以其乃笔华非舌华,即有奇言不录”等等,坚定地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反映社会历史风貌。由于《舌华录》只选“仓卒口谈”,就更能直接展现出语谈者的机敏、素养、才情和境界,并由于是即兴对答,更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这也正是此书与反复推敲词句后刊印的书的不同之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舌华录》的文辞是原生态的。它具有质朴、鲜活的粗粝感,同时,由于语谈者的修养等个人因素,即兴对答更显示出活生生的临场智慧,其机变、空灵、圆达之美,在书中随处可见,美不胜收。

原书正文前有潘之恒的序言一篇,题署“万历乙卯……”证明此书的刊行肘间是1615年。原书按照不同内容分为十八类,每类之前都有吴苑的案语,阐发分类的原委、立意,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便于读者提纲挈领地了解本章内容。

本书与《世说新语》被明清时人奉为学习古人语言机巧与处事妙方的“双璧”。由于本书语言生动,内容精彩,涉及面广,能够开阔视野,陶冶心性,而书中的机言妙语,随处令人忍俊不禁或捧腹畅笑,不得不为古人的慧根而折服。对于今人来说,《舌华录》与《世说新语》一样,是提高修养、素养、涵养的一部轻松范本,也是闲暇时怡情冶兴的上佳消遣书。

由于语言变异这一不可回避的现实,古人的语言,已经不能被今天的大部分读者直接接受,故此,人们对经典古籍的学习、传承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把语词艰涩的古籍翻译成平白、流畅的现代汉语,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短这种距离感,对于广大不以研究为目的的读者来说,应该是一种走进经典的捷径。但愿这一点点努力,能够带给一些读者愉悦和借鉴。不对之处,欢迎读者批评。

柳罡

2011年12月9日

内容推荐

曹臣,字荩之,安徽歙县人,明代末期的士大夫。在时代的浸淫下,他仿照《世说新语》的做法,从汉魏至明代大量的正史野史稗官笔记中,披沙沥金一般,专门蔸集从上古至晚明间古人言谈对问的精彩段落,终于汇为一册《舌华录》。书名取佛经“舌本莲华”之语,“莲华”即“莲花”,莲花是佛教的文化符号之一,是吉祥、清净的象征。

曹臣在原书《凡例》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对材料的取合原则:“唯取语不取事,即语涉鄙俚不甚佳者,亦弃去。此舌华本意”,“所取在仓足口谈,不取往来邮笔,以其乃笔华非舌华,即有奇言不录”等等,坚定地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反映历史风貌。

由于《舌华录》只选“仓卒口谈”,就更能直接展现出语谈者的机敏、素养、才情和境界,并由于是即兴对答,更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这也正是此书与反复推敲词句后刊印的书的不同之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舌华录》的文辞是原生态的,具有质朴、鲜活的粗粝感,同时,由于语谈者的修养等个人因素,即兴对答更显示出活生生的临场智慧,其机变、空灵、圆达之美,在书中随处可见,美不胜收。

《舌华录》与《世说新语》被明清时人奉为学习古人语言机巧与处事妙方的“双璧”。由于本书语言生动,内容精彩,涉及面广,能够开阔视野,陶冶心性,而书中的机言妙语,随处令人忍俊不禁或捧腹畅笑,不得不为古人的慧根而折服。对于今人来说,这部《舌华录通鉴(文白本)》与《世说新语》一样,是提高修养、素养、涵养的一部轻松范本,《舌华录通鉴(文白本)》也是闲暇时怡情冶兴的上佳消遣书。

编辑推荐

由于语言变异这一不可回避的现实,古人的语言,已经不能被今天的大部分读者直接接受,故此,人们对经典古籍的学习、传承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把语词艰涩的古籍翻译成平白、流畅的现代汉语,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短这种距离感,对于广大不以研究为目的的读者来说,应该是一种走进经典的捷径。但愿这一点点努力,能够带给一些读者愉悦和借鉴。

《舌华录通鉴(文白本)》(作者曹臣)是文白版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舌华录通鉴(文白本)/华夏文史名著正点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曹臣
译者 柳罡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77543
开本 32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3173864
中图分类号 H136.33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