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家兄弟--陈果夫与陈立夫
内容
编辑推荐

陈果夫与陈立夫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是国民党的元老重臣,是蒋介石的亲信与高级幕僚,他们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相关联,与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相始终。因此,对他们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现代史、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范小方的这本《陈家兄弟:陈果夫与陈立夫》是一部比较全面介绍二陈生平事迹的传记!

内容推荐

陈氏兄弟陈果夫和陈立夫因为其叔陈其美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被蒋引为亲信,之后几十年一直在国民党中声名显赫、位高权重,牢牢掌控着国民党的党务大权,以至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他们所把持的从系到中统特务组织,势力更是渗透到国民党的各个角落。功高主疑,权重遭嫉,二人仕途虽一帆风水,却也不无波折。《陈家兄弟:陈果夫与陈立夫》详细叙述了兄弟俩托庇父辈的发迹经历,重点介绍了他们对CC——中统这一特务机构的经营。

《陈家兄弟:陈果夫与陈立夫》由范小方所著。

目录

一 不寻常的家世

 父辈的业绩

 严厉的母亲

 塾馆残梦

 他乡求学

 兄弟俩的婚事

二 在革命的年代里

 投笔从戎

 讨袁护国

 交易所的经纪人

 海外留学与广州赴命

三 大革命时期的陈氏兄弟

 学非所用的工程师

 实施“整理党务案”

 党政训练所的开办

 迁都之争

 助蒋剿共

四 “蒋家天下陈家党”

 “清党”运动的主持者

 中央政治学校的开办

 国民党的文宣大将

 实施“党化教育”

五 特务魁首“CC”灵魂

 中央俱乐部的成立

 调查科的首届主任

 秘密的特工总部

 劝降审讯与“反省院”

 “青白团”与“同志会”的开张

六 疏导淮水主持苏政

 民生工程

 革新吏治

 整治民风

 省府卸职

七 主持国共秘密谈判

 中途而返的莫斯科之行

 打通共产党关系

 秘密接触的进展与曲折

八 抗战前后的二陈兄弟

 西安事变与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推动国共合作的形成

 进入要害部门——侍从室

 非常时期的教育部长

九 从CC到中统

 中统局的组建

 筹组三民主义青年团

 恐怖的特务政治

十 跻身金融界

 从董事到董事长

 财产膨胀的秘诀

 巧取豪夺的党营事业

 中央合作金库的建立

十一 失败之际的挣扎

 和毛泽东论战

 政协会议前后

 中央党员通讯局的成立

 短命的内政部调查局

 败走孤岛

十二 几番风雨,几多凄凉

 一蹶不振的CC系

 陈果夫最后的岁月

 客居异乡的陈立夫

 一项积极的建议

 回归大地

试读章节

中国人有严父慈母的说法,陈果夫与陈立夫却有个严厉的母亲,这是他们引以为骄傲的,母亲对他们的幼年教育,给兄弟俩的成长以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陈兄弟的母亲何太夫人,于1887年与他们的父亲陈其业结婚。何夫人为陈家生有四个子女,并精心抚养他们。何夫人对子女十分疼爱,但管束却十分严厉,她常说:“小时候应该习劳苦,倘若舒服惯了,眼睛高了,长大以后决计做不好什么事,父母爱儿女切不可溺爱。”

何夫人自己不溺爱孩子,也不让别人过分地对她孩子宠爱,当陈果夫长到会哭会叫的时候,由于相貌长得好,很逗人爱,就有好多人常来抱着玩,何夫人却毫不客气,首先约法三章:第一,不准买东西给他吃;第二,不准高举起来逗闹;第三,不准抱到外面去玩。如果谁违反了,她便毫不客气,当面数落一阵,甚至开骂起来,常常是闹得一些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时甚至弄得一些亲朋好友也十分尴尬。

何夫人自己骂人,可不准孩子们骂人,即使是学着人家骂一声,也会遭到她严厉的训斥,如果有谁不服气或者哭闹,她就会使用武力,打得孩子不哭,并声明以后不再骂了,才肯罢休。有一次,陈果夫骂了隔壁张妈妈一声“那妈……”,被母亲知道了,除打了一顿不说,还将他关在柴房里,禁闭了两个多小时,后来承认错误,作下保证后才放了出来。这件事给陈果夫印象十分深刻,以至年纪大了时回忆起来,还历历如在眼前。

除了不准骂人外,何夫人还不让陈果夫兄弟俩在外与别的孩子相打或者相骂。如果发生了此类事情,她总是认为责任全在兄弟俩,是他们的不对,她说,别人的孩子不好,有他的母亲管,自己的孩子自己要管好。每当这种时候,她会气得面色铁青,将打架的孩子找来,狠狠地痛骂一顿或者痛打一顿,然后是愁闷得连饭也吃不下,两眼发呆,悄悄地掉下泪水。待气稍平一点,这才把吓得大气也不敢出的孩子们叫到跟前,进行苦苦的教训,反复说明相打相骂的不当,互谅互让的好处,往往一口气讲三四个钟头,孩子们的腿站麻木了,话也听腻了,把母亲的话也能背诵出来了,并保证以后再不做此不当之事了后,母亲才罢干休。事情过后,母亲似乎觉得自己过分严厉,为了表示她打骂孩子的歉意,她会恢复事前的慈祥态度,拿出东西要孩子们吃,或者带他们出去玩。另外,还会讲出一些优美的故事来,当孩子们沉浸于故事中的生动情节时,一场风波归于平静。

小孩是最容易忘事的,假如以后孩子们忘记了妈妈的训导,又发生相打相骂等类似的事情,母亲便再也不讲那些道理了,只是用严峻的眼光看着犯了错误的孩子,要他们讲述自己的过失及上次所受的教育,这种办法比打骂还有作用,据陈果夫回忆:我们犯了过失,“经过第二次自己的回忆,或者看看母亲的脸,就不再犯了,渐渐地,也能够自治了。”

何夫人不许小孩到外面用钱买东西,她说,小孩子“长大了自会用钱的,小的时候,不可弄惯,要吃东西要用东西有大人管,不用小孩子自办。”有一次,八岁的陈果夫拿了十个铜钱去买黄裢楗头,被母亲发现了,母亲二话没说,将陈果夫按在床上,掀开屁股便是一阵猛打,自那以后,陈果夫再也不敢自己拿钱买东西了。在这种严厉家教下,陈氏兄弟到十岁时还不会买东西,不是不懂,而是没有经验,不敢去尝试。

何夫人还有仑特点,就是对自己的孩子从来不当面夸奖,也不在别人面前称道他们的好处,只是每天不知疲倦地重复地唠叨一些要他们学好的话,好像这些孩子永远是那么调皮,永远也不能达到她的要求似的。

对于孩子们的吃、穿,何夫人要求更加严格。按当时陈家的经济条件,虽说家道不如以前,但在湖州城里仍是望族,中国有句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陈家虽然在衰落,但比起一般人家来说,仍然殷富得多,小孩们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完全能办到。但何夫人却不让孩子们吃得太好,穿得太漂亮,她认为这样对孩子们没有好处,从小吃好穿好,不知稼穑之苦,将来长大了是不会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她要求孩子们穿得整整洁洁、干干净净,讲礼貌,习劳苦。她最不喜欢孩子们身上弄得污秽,她每天都十分细致地对孩子们的衣服一一进行检查,如有脏的地方,是要挨巴掌的。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陈果夫与陈立夫在小的时候,都有个良好的习惯,凡是恶浊的地方都不去,有时即使被小朋友拉了去玩,也只是站在旁边看,而不参加进去。有时惹得小朋友们撅起小嘴生气。他们也不敢上前,因为一想到母亲那张严峻的脸,想到母亲要打、要骂、要严厉责备,他们纵使内心想玩一下,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何夫人虽然是个不通文墨的女子,却也颇懂得因材施教。陈果夫生性好静,根据这个性格特点,在他长到六七岁时,母亲便常常教他做手工,以此来发展他的智力,在母亲耐心教授下,陈果夫小时竟学会了绣一手好花,有一次,他外公到家里来,陈果夫将自己做的绣花油搭给外公看,外公看到油搭上绣的花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十分惊奇,内心不免有些疑惑,不相信自己七岁的孙子竟能女红,而且手艺如此娴熟,便要当面考他一下,陈果夫当着外公的面飞针走线,顷刻之间便绣出了一朵花,外公这才相信,一时十分欢喜,竟破例地当着他母亲的面夸奖了他。

而陈立夫却不同,他生得机灵,而且好动,因此,他母亲便不像对果夫那样,要求学习女红,而准许他出去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但不管是陈果夫,还是陈立夫,母亲都不允许他们搞体育运动,母亲也不是对体育运动有什么偏见,而是因为果夫的祖母喜欢静,如果小孩子们蹦蹦跳跳,这位老太婆一定会十分生气,而将果夫的母亲大骂一通的,并且什么话也骂得出,搞得全家都不痛快。何夫人不敢得罪婆婆,只好管住自己的孩子,不准他们搞体育活动。由于从小缺少运动,陈果夫与陈立夫的身体都十分瘦弱,特别是陈果夫,身体既瘦且矮小,以致成年后仍被病魔纠缠,总在疾病痛苦中挣扎,并没能寿终正寝。P7-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家兄弟--陈果夫与陈立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小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6105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3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