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敏成所著的《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从现实主义引入中国时的复杂矛盾入手,首先以知识考古学的方式,检讨了现实主义在中国被使用的情况,然后,以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为样本,进行深入的文本阐释,最后,《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还探讨了在一种新的集体主义话语面前,现实主义的终结。
| 图书 | 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安敏成所著的《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从现实主义引入中国时的复杂矛盾入手,首先以知识考古学的方式,检讨了现实主义在中国被使用的情况,然后,以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为样本,进行深入的文本阐释,最后,《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还探讨了在一种新的集体主义话语面前,现实主义的终结。 内容推荐 “现实主义”,最初是作为一项文化变革的工具被引入中国的,但它的美学前提与它所承诺的社会使命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安敏成所著的《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从这一角度入手,首先以“知识考古学”的方式,检讨了“现实主义”在中国被使用的情况,分析了其特殊的接受历史;继而,作者又以鲁迅、茅盾、叶绍钧、张天翼等作家的作品为样本,进行深入的文本阐释,关注小说叙述中种种有争议的、断裂的层面,从而揭示出作为一种“形式因素”的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渗透、变形,以及由此激发出的独特的美学可能性。最后,《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还探讨了在一种新的集体主义话语面前,现实主义的终结。 目录 第一章 导言:讲述他人 发生论:文学经验的生成 净化论:文学交流的功效 第二章 “血与泪的文学”——五四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现实主义与文化变革的承诺 探索新的文学源泉 寻找新的读者 第三章 鲁迅、叶绍钧与现实主义的道德阻碍 鲁迅:观察的暴力 叶绍钧:同情、真诚以及叙述的分化力量 第四章 茅盾、张天翼以及现实主义的社会阻碍 茅盾:细节的政治 张天翼:作为社会使命的小说 第五章 超越现实主义——大众的崛起 参考文献 书籍与文章 杂志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安敏成 |
| 译者 | 姜涛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07018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8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5 |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4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0-2000-034 |
| 版权提供者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