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胜九败(3百度在试错中前行)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蒹首席执行官。百度公司创建于2000年,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1年3月,李彦宏以94亿美元身价摘取中国内地首富桂冠。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的福布斯排行榜及百度文库侵权事件,让李彦宏及百度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福布斯排行榜赋予李彦宏富豪身份,而文库侵权事件则将百度推上了被告席。作为行业领跑者的百度,在摸索与试错中勇往直前。《一胜九败3:百度在试错中前行》深入剖析百度引吭高歌的深层原因,全面解读百度的企业文化、技术支持及李彦宏的专注与执著,再现百度的辉煌与波折,为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百度。本书由刘雯著。

内容推荐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蒹首席执行官。百度公司创建于2000年,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创下354%的涨幅纪录。目前,该公司是中文搜索领域的领跑企业。2011年3月,李彦宏以94亿美元身价摘取中国内地首富桂冠。

《一胜九败3:百度在试错中前行》以时间为主线,生动描述了李彦宏的成长历程及百度的发展轨迹,书中详实记录了李彦宏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辉煌和波折,展现他专注执著、勇于正视问题、敢于挑战困境的个性魅力,同时客观评析了百度作为一个中国顶尖级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遭受的质疑。《一胜九败3:百度在试错中前行》对李彦宏和百度进行全面、深入解读,为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百度。本书由刘雯著。

目录

序言 我所理解的百度

第1章 风口浪尖上的网络新霸主

 从搜索霸主到网络霸主

阻击Google,百度独占中文搜索鳌头

取代马化腾,李彦宏问鼎内地首富

 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引发的思考

作家维权,上书“讨伐”百度

李彦宏说的是气话还是无奈?

百度如何不再陷入争议的漩涡

 中文第一搜缘何麻烦编身

侵权门:百度引发音乐著作权纠纷

屏蔽门:三鹿奶粉牵涉的屏蔽风波

诚信门:竞价排名模式遭诟病

 互联网的造富力量

互联网成就的富豪们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从试错中寻找成功路径

第2章 百度:李彦宏终生不悔的选择

 梦想:“视野有多广,世界有多大”

偏爱文科的理科生

后来居上的高考状元

第一次与计算机亲密接触

求学期间屡遭挫折

留学美国的苦与乐

 定位:做自己喜欢做和擅长做的事

放弃博士学位,投身实业

邂逅人生三大高人

《硅谷商战》中的商业思维

回国创业:抓住国内的发展机会

 眼光:凡事向前看两年

做高门槛的搜索引擎产品

技术创新:“我把钱都放在了技术上”

关注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

试错:从无到有,从缺陷到完美

第3章 专注执著的决策者

 专注:“只有专注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一心一意做搜索

走过痛苦的互联网寒冬

“中国不打折”

 节俭:“抠门老板”

北大资源楼的“昏天地暗”

只要有钱,企业就不会倒闭

 坚定:对自己要有一种狠劲

痴迷的“网虫”

“拉练”般的路演

保持竞争和领导者的心态

 低调:埋头做事的CEO

关注细节,追求完美

出其不意创奇迹

第4章 技术型公司及其企业文化

 用技术服务社会

百度:一本实用的百科全书

满足需求的“框”

凤巢:新一代智能化搜索

 让人人都能享用高科技

用户至上,便利生活

普及搜索,关注弱势群体

关注“三农”,服务“三农”

传播知识,弥合信息鸿沟

 中西合璧的企业思维

简单和包容

平等和民主

创新和多元

 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

崇尚个性

请叫我“Robin”

“打球像跳舞,跳舞像擦玻璃”

第5章 网罗人才:寻找优秀人才加盟

 用人理念:圈钱不如圈人

技术人员是公司的宝贝

关注校园,网罗优秀人才

在试错中培养人才

国内互联网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

 对员工“魔鬼般”的要求

高效执行力

调动潜力,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

效果才是硬道理

 永远找最优秀的人才

百度七剑客

徐勇:百度第一个创业伙伴

刘建国:百度第一个员工

朱洪波:百度第一位职业经理人

梁冬:百度第一位品牌推广人

王湛生:百度有口皆碑的CF0

 高管缺位,李彦宏独撑大局

 新一任百度高管团队

第6章 豪门恩怨:百度在竞争中成长

 百度与新浪的竞合

借新浪停机事件造势

百度“知道”与新浪“爱问”

百度、新浪再牵手

 百度与搜狐搜索一争高下

搜狐抱憾搜索业务

搜阿合作,剑指搜索

 百度和腾讯谁与争锋

由悄悄提防到公开竞争

百度框超越企鹅帝国

 百度与阿里巴巴的明争暗斗

李彦宏 & 马云:2005年最亮的两颗星

3721状告百度

“易搜”争雄百度

 网易有道能否超百度

网易有道挑战百度

百度、网易联姻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百度与Google是一对神奇的竞争对手,其竞争关系如同麦当劳和肯德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宝马和奔驰、耐克和阿迪达斯那样,依靠彼此的名声来深入消费者,赢得市场。对于百度登陆纳斯达克,有人高呼“中国的Google”。而对于Google进入中国,也有人笑谈是“再现百度”。所不同的是,百度和Google的竞争演绎的是一个中国小公司卧薪尝胆、以弱胜强的精彩故事。

2000年9月12日,Google开发其主站Google.com的中文界面,直到2003年,Google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上都占据最大份额。那时,Google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市场上都一直遥遥领先,根本就不把像百度这样的小公司放在眼里。2000年,李彦宏在创业之初,采取的是为国内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的模式,不久却发现这种模式只是“为他人作嫁衣”。从2001年起,百度开始自立门户。但在网站初创时,其日点击流量少得可怜。但李彦宏毫不灰心,他逐渐网罗到一批对互联网搜索技术有兴趣、也有激情的技术天才加入百度团队。2002年,百度成功实施了“闪电计划”,在用户体验上不断改进中文搜索技术,网民们开始发现使用百度搜索“很快,也很方便”。

从2003年起,Google在中国市场上的流量就开始落后于百度了。到2004年,Google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放下架子,开始与百度的“亲密”接触。施密特的如意算盘是想通过投资控制百度,从而兵不血刃地拿下中国市场。

2004年在百度上市前的1470万美元的融资中,百度接受Google 499万美元的投资,即Google拥有百度2.6%的股份。这在自负的施密特看来,作为美国搜索巨头的Google,拿下微小的中国百度,不过是早晚的事。

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李彦宏当时接受Google的参股只是“缓兵之计”——因为在当时来说,Google的实力、财力比百度强上百倍,知名度、影响力也比百度大得多。若是直接拒绝,说不定会激怒对方,导致实力薄弱的百度遭到扼杀。因而,李彦宏是以一种隐忍的方式与施密特交往,对外界,李彦宏称百度和Google之间是“竞合”关系。而在与Google“合作”的迷魂阵下,百度加快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积极地密谋上市。

施密特没有想到的是,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百度竟然打着“百度最懂中文”的旗帜,一路攻城略地,赢得了稳定的用户群和较高的忠诚度。2005年首季,百度不仅在流量上远远超过Google,同时,也取得了不菲的营业收入。施密特闻之大惊。

即便是这样,施密特依然一相情愿地认为,2005年,Google将铁定进军中国市场,但具体的形式还要取决于与百度的谈判结果。因为当时像百度这样的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前景一般有两条路:一条是走外资收购的路,一条是走独立上市的路。对于百度,Google也有两种选择:其一,Google单纯地持股百度;其二,双方展开深入合作,Google将拥有百度更多股份,甚至成立合资公司。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施密特于2005年6月秘密赴京,直奔百度总部——中关村理想大厦12楼。在那里,施密特对李彦宏威逼利诱地说:听说你们要上市,我们是刚刚上市,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经验,那就是上市真的不好玩。你的公司现在规模这么小,你肯定不希望受这么多约束。我们可以收购你的公司,也可以再给你追加投资,你不要上市了。然后他开出了很优惠的收购条件。让施密特没有想到的是,眼前的这个形象阳光俊朗的小伙子竟然突然间变得强硬起来。对于施密特开出的条件,李彦宏毫不动心,他只是更坚定地希望百度能走独立发展的路,并能在美国纳斯达克顺利上市。

百度很快向外界发布了一则让施密特震怒的声明:“百度的中文搜索技术是强大的,人才是最好的,渠道是最完善的。”而这恰恰是Google在中国的软肋之一。

施密特终于发现自己失算了。在收购百度的计划落空之后,他迅速推出了自建中国区总部的计划,并冒着与微软正面冲突的的代价挖来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Google希望,熟悉中国市场的李开复,能够打造出一个中国本土化的Google。而Google抢在百度IPO之前发布“启用李开复”的中国策略,不过是想在资本市场和公共关系上力压百度,这样,美国投资者就不会看好百度的前途,让百度在资本市场摔一个大跟头,最终让百度乖乖就范。

但随着百度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施密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其股价借着Google的东风一路飙升,涨幅甚至超过了Google在头一年上市时的风光。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李彦宏对于百度上市做了更周全的布局,彻底断绝了施密特收购百度的后路。为了防止施密特的恶意收购,李彦宏特地推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牛卡计划”,使Google无法用收购来有效控制百度。

不可否认,百度的成功上市是借助了Google的概念。百度搜索引擎在国外一直被称为“中国的Google”,据此,有人认为纳斯达克的投资人疯狂投资百度的最重要理由在于:它是Google的中国翻版。

对这一点,李彦宏也毫不否认:百度之所以接受Google的小额投资,主要是从提升百度品牌的角度考虑的。不是Google选择百度,而是百度选择了Google。因为,百度已经确定要在美国上市,美国人对Google非常了解,而至少在上市之前,大多数美国人是不知道百度的,更不用说深刻了解。如果百度有Google这个股东,就会让美国人相信百度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否则Google也不会参股,这就间接证明百度是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

百度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李彦宏离他的互联网梦想又近了一步。从此,百度在美国声名鹊起,在中国,百度超越了Google,得以坐上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把交椅。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百度在中国日益深入人心。而Google在百度上市的第二年,即2006年的4月12日正式进入中国,时隔短短4年,Google于2010年3月23日发表声明,其在中国内地的搜索业务已转至香港。Google因水土不服终于撤离了中国内地,百度依靠实力打败了国际搜索巨头Google,至此,百度中文搜索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像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几年后最终攻破吴国国都,俘获吴王一般,李彦宏和百度在经历了一番劳筋骨、苦心志的“苦痛”后,终于享受了属于自己的荣耀。P4-8

序言

2011年3月,同时发生两件事,使百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第一件事,在3月10日发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李彦宏以94亿美元身价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并位列全球富豪榜第95位,是首名进入该排行榜前百位的中国大陆富豪;第二件事,3月15日,慕容雪村、贾平凹、刘心武、麦家、熊召政、韩寒、郭敬明等近50位中国作家,联合署名发表《3·15中国作家讨百度书》,声讨百度文库侵权。在随后的半个月里,这件事引发了诸多作家、出版界、大众网民的广泛参与,他们唇枪舌剑,将百度置于一片责难声中。

这两件反差如此之大,却又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在百度身上的事,不免引发了笔者对百度的再思考。

第一,百度已经跻身于国内顶尖级企业。百度成为顶尖级企业并不是偶然现象,李彦宏问鼎国内首富,也并不是偶然的投机或碰运气的结果。百度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企业,它的实力来源于它的技术。用技术改变世界,用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一直是李彦宏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李彦宏付出了很多努力。

百度的成功缘于李彦宏对产品的苛刻要求。李彦宏要求他的员工,在开发每一项产品时,这个产品一定要明显超过市场上所有竞争对手的产品。他要求他的员工把每件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因为在他看来,要把一家公司打造成同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公司,就必须这样。

百度的成功还缘于李彦宏“技术×市场需求=成功”的商业逻辑。作为搜索引擎上的顶级专家,李彦宏并不是一个唯技术论者,他始终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再好的技术,一旦脱离市场,就等于失去了商业价值。这正是李彦宏打败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关键点。百度一位早期的员工曾经将百度与Google作过对比分析:Google拥有强大的技术和大量的优秀人才,但这些优秀的技术人员远在美国硅谷,他们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用户理解不深。而百度恰好将对方这一劣势转变为自己的优势。

第二,百度是一家创新型公司。互联网在中国是一个刚刚兴起的领域,而搜索引擎又是一门刚刚兴起的、技术含量极高的新技术,李彦宏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能够把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做成国内数一数二的顶级公司,主要就是得益于“创新”二字。技术是百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经过十多年的历练,百度在搜索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形成门槛,别人难以跨越。而这些技术是在不断试错的基础上得以推进的。每项技术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做得那么完美无缺,它们需要每天的小改和升级。包括“框计算”概念的提出以及在技术上的实现都是这样。没有试错的过程,难有创新的结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中国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动力引擎,但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由于缺乏创新,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而有的企业好大喜功,为了追求发展速度,抛弃创新,抛弃试错,一路猛进,盲目超越发展阶段,其结果是问题不断,错误百出,欲速则不达。百度作为一家创新型公司,其成长、成功的道路,无疑可以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第三,百度是一家在摸索中前进的企业。百度创业之前,搜狐CEO张朝阳、网易CEO丁磊都曾先后进入过搜索市场,但当时国内市场尚不成熟,搜索最终没有成为他们公司的主业。百度是在没有太多的成功先例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中文搜索领域,百度本身就是领跑者。百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一个在试错中摸索前进的过程。

百度的成功,还得之于李彦宏把握住创业的最佳机会。李彦宏选择在20世纪末回国创业,是因为发现国内的发展机会多于国外。发展机会多意味着市场空间大。因而,百度在中国的发展,每年都有不俗的表现。2002年是技术年;2003年是流量年;2004年是品牌年;2005年成功上市。短短5年的时间,李彦宏就把一个最初只有7人的小企业做到上市。

任何事情都有其正反两面性。在百度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商业环境尚不完全成熟,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不完善,灰色地带大量存在。在这种商业环境下抢先进入,意味着能够赢得更多的商机,但同时也冒着极大的风险。比如,竞价排名作为一种盈利模式是否能够确保其提供的信息公正、公平和透明(好在这种模式已被一种新的模式——凤巢系统彻底替代)。

百度在成长过程中,可谓是一路风光、一路赞誉;一路质疑、一路非议。

互联网行业作为一种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打破了许多存在于传统企业中的潜规则,一路领先,在众多行业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下许多奇迹,而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崛起,则是奇迹中的奇迹。如今,中国发展商业的环境越来越好,各行业的运作越来越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健全和完善。因而,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民营企业,在充分享受这些企业带来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要客观冷静地看待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本书立足于翔实的资料,生动描述了李彦宏及其百度的成长历程和成功轨迹,再现了李彦宏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展现了他在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辉煌和波折,客观评析了百度作为一个中国顶尖级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遭受的质疑,揭示了李彦宏敢于正视问题、挑战困境,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智慧和谋略。

是为序。

作者于北京西钓鱼台

2011年8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胜九败(3百度在试错中前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00769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4.4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