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
内容
编辑推荐

查尔斯·费什曼编著的《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从全新的视角讲述席卷全球的水荒问题:

水本身不会越来越贫乏。只会从人们习惯找到它的地方消失;

正是供水系统的可削弱了公众的供水意识和对供水系统的支持力度;

水荒是人为管理不善的直接恶果,水的生产力意昧着水管里流淌着的都是钱;

人们应该自己决定承受多大的用水风险,合理的水价改变着我们对水的一切认知。

内容推荐

曾经,水代表着生活的节奏与意义,哪里有水,哪里就有人烟。如今,水轻而易举地出入人们的生活,反而滋生了我们对水的漠视,导致大水荒的到来。

事实上,水资源战争就发生在你我身边,查尔斯·费什曼编著的《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通过大量的案例,揭开其真实面目:沙漠中的拉斯韦加斯如何寻找水源、进行水权交易,澳大利亚的水资源短缺为何引发政治斗争,印度城市供水系统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给当地生活造成的影响,自然灾害后的现代城市如何应对断水问题以及所付出的代价,知名公司推行用水管理制度、设计水循环系统带来的效益增长,等等。

水既平常得令人轻视,又能够大有作为。《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将重塑人们对水的认识,作者费什曼用睿智的笔调解读水的经济学与政治学,探究水资源分配的新格局,讨论世界各地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方法,启发我们认识到水的生产力与被掩盖的经济价值,以及净水能源、供水设施、水价改革的重要性。

如今,对水的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战略手段,水资源短缺也成为深刻制约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重新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反思现行的政治决策与经济策略,创造性地保护水。

目录

第一章 水的复仇

第二章 水资源的秘密

第三章 拉斯韦加斯:以水为荣的城市

第四章 现代城市断水后

第五章 水,被掩盖的经济价值

第六章 水需要多干净才行?

第七章 对供水系统的依赖

第八章 印度:崇拜水,却不尊重水

第九章 重新为水定价

第十章 水的命运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记得1999年,一组研究人员记录了包括西雅图和坦帕在内的12座城市28.9万美国人的马桶冲水量。事实上,他们使用了电子水流量传感器,不仅记录了马桶的冲水量,也记录了一个月内1188个家庭每户的“每次用水情况”。

尽管这项研究的花费不到100万美元,却被公认为极详尽且开了历史先河,以至于此后10年里没有类似的研究。美国环境保护署一直将其奉为美国人家庭用水情况的蓝本。

这些研究人员测量了家庭用水的所有情况——泡一次澡需要多少水,洗衣机多久洗一次衣服,洗碗机用多少水,谁家用的是低流量喷头,哪些住户安装了普通喷头。

该研究这样概括了美国人的用水情况:爱冲水。

对美国人来说,水主要用于冲马桶。此举浪费的水远远胜过洗澡、做饭、洗手、刷锅或洗衣服用掉的水。

一般而言,一个普通美国人一天在家冲5次马桶,仅此项就用掉18.5加仑水。

这意味着,每天举国上下仅仅冲马桶就用掉57亿加仑水,57亿加仑干净的饮用水白白冲了马桶。

而且,那只是家庭用水情况。

当然,你的大脑不可能一直记着这个数字——每天冲掉57亿加仑水。但是,这会发人深省。因为该用水量比英国和加拿大所有家庭每日所需的水量还大,即美国人冲马桶浪费的水比9500万名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的日常用水量还多。

诚然,美国是泱泱大国。而且冲马桶也必不可少,或者说,至少美国人爱冲马桶。

每当想起浪费用水,冲马桶一般不会划过我们脑际,而恰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被留意的冲马桶浪费的水量令人吃惊,但又至为重要。

其实,对于全美最大的用水大户,人们也视而不见。每天,全美的发电厂发电要耗费2010亿加仑水,这还不包括水电站的用水量。而且,全美电力公司的用水量是家庭用水量的7倍之多,相当于全美所有农场用水量的1.5倍。实际上,仅发电厂就用掉了占全美总用水量49~/a的水。

尽管厕所和电源可能是不为人注意的用水大户,但是至少物尽其用。还有另一“用”水大户。美国供水机构每向自来水管道注入6加仑水,就会损耗1加仑水并流回地下。换言之,大约16%的水在流入家庭、企业或工厂前,已经从水管中漏掉了。每供应6天,全美供水机构损失的水量相当于一整天的供水量。而且,全美16%的供水损耗率还不算太糟——英国的供水系统会损失整个抽水总量的19%,而法国的损耗率为26%。

也许,没有什么能更好地象征用水的黄金时代,象征那种因水量充裕滋生出的无所顾忌甚至恣意的用水态度。因此,我们不遗余力地斥巨资寻找供给城市的水源,筑水坝,修水库,挖蓄水池,建污水处理厂,接着再抽水供用户使用,结果却在人们用水前,让水白白流掉。

至少,在发达国家,20世纪的标志之一是人们已然渐渐不再把水当回事。我们的用水充裕,远甚于以往,我们依赖水,却对水不屑一顾,而且几乎不假思索地想用就用,根本不会反思。

这的确是惊人的伟绩。曾经,我们为水立碑以表纪念,甚至建寺庙对水顶礼膜拜。古罗马帝国修建的渡槽是工程学和精美设计的奇迹,它们所展现的管道系统,既是民用工程的成就,也是在向水致敬。可如今,水已淡出民间的隆重庆典,虽然参观古老的渡槽的游客络绎不绝,却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改变了水,或者如何改变了水。

缅因州的波兰泉镇,有座由货真价实的大理石和花岗岩建成的寺庙,内有一眼冒气泡的泉水,全美最受追捧的瓶装水就由此命名(即波兰泉矿泉水,雀巢公司下属品牌)。1906年,该寺庙因纪念清澈而名声远扬的泉水而建。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依水而建。对人类的大半历史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取水构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用水方便也一直是人们内心的憧憬。同时,人类对于水也谨小慎微,因为水常令人患病。一个世纪以前,波兰泉为何大受热捧也源于此——它的泉水可靠放心。

100年前,正值微生物学发展的萌芽之际,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城市开始积极致力于将淡水供给与污水排放分离,但是进度却缓慢得惊人(费城只是一个世纪前将污水排入供水河上游,同时从中取水的城市之一)。另一件事是,供水部门发现基本的砂滤器和氯化处理能净化水,还能消毒,但仍然不能确保水质安全。

1905~1915年的10年间,随着全美几十个供水公司配置了过滤器和氯化设备,美国经历了一次一劳永逸的深入改善人类生活的用水革命。1900~1940年问,全美的人口死亡率下降了40%。

清洁的水质重要吗?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卡特勒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格兰特·米勒深入研究了新的污水处理方法对美国历史上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的影响,并于2005年发表了惊人的分析结果。

他们得出结论,截至1936年,城市供水系统只要经过简单的过滤和氯化处理,就可以将美国城市人口的死亡率降低13%。清洁的水质也使儿童死亡率降低了一半。

1900~1940年间,美国的人均寿命从47岁延长到了63岁。仅仅40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就延长了16年。1900年出生的孩子可能只会活到1947年,不到半个世纪。而1940年出生的孩子极有可能活着听到2003年报道的“人类已绘出基因图谱”的新闻。

20世纪,随着大多数美国人用水的日益方便,洁净的城市供水系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鼓励了“自来水管”的扩展。(截至2005年,只有14%的美国人还靠井水或其他“用水自给的方式”生活。)

第一次用水革命发生在那个时代——我们现在还误以为生活在那样的时代——想用就用、不掏腰包、可靠放心的用水时代。而且,一旦对用水不加限制、免费使用,水质又安全,我们就更加不会在乎水。此外,“按需使用”意味着我们会多用水,对水不屑一顾。

然而,数据却十分触目惊心。1955年,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用水调查报告,家里没有自来水的美国农民家庭人均日用水量为10加仑。(同年,每头奶牛每日需20加仑水。)而对刚刚迈入“电气化”的用泵抽水的农民家庭和城市家庭而言,人均日用水量已达600加仑。

今天,美国家庭人均用水量为100加仑,说到我们对水不加珍惜重视,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水太寻常了,我们不把水当回事,所以才不珍惜水。水,除了在某些方面好似重力外,其实比重力更为重要。的确,失去了重力,人还能在国际空间站存活,甚至活10年之久。

大多数人不会留意刷牙用的水从何而来,或如何而来。因为看不见自来水管,自来水的源头也遥不可及。P5-7

后记

本书不是关于探讨城市如何更妥善地管理供水系统,或关于教会农民怎样提高灌溉效率的必备书。本书不是呼吁采取紧急用水行动的宣传手册,也不是关于未来供水状况的警世恒言。它也不是讲述加利福尼亚州即将分崩离析的供水系统的说明书,也不是涉及如何挽救崩溃的供水系统或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指南,因为已有很多有关上述主题的论著。

撰写解决用水问题的书,其实是一个挑战,任何一则因水发生的事件都值得写一本书。其实,有一部名叫《水的综述》的百科全书,于1972年首次出版。这部书由英国科学家菲利克斯.弗兰克斯构思编撰,1974年4月出版的《科学》期刊在对前三卷的综述中将水称为“最难以捉摸、最平常的液体”。这套有关水的百科全书一共7卷,共3896页,而且还专门讲述了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是没有编者的呕心沥血,就不会有如此详尽的关于水的百科全书。

水的一切——如何用水,如何与他人共享水资源,以及如何重新看待水——即将发生变化。由此,当务之急是理解用水危机,构想水资源的未来,以及搞清用水危机何以紧迫的原因。因此,仅探讨人与水的关系是本书的主题。

我们的用水问题真实存在。人人必须改变用水习惯,而且,如果意识到种种用水问题,不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创造性地、有远见地去大力改变,将会皆大欢喜。我们探讨的是变幻莫测的水,因此,改变在所难免。可我们所能选择的是用水时间、用水习惯,以及缺水时的恐慌。

本书尽力将人们从对水的忽视而非无知中挽救过来。我们不厌其烦地大谈我们与技术、宠物、继子、体重、饮食、药品以及与疾病的关系,却闭口不提水资源、水对我们的重要性、水的意义以及价值。即使书架上摞满关于水的书籍,也可能并非是水的专著。但是,水却是本书明确的主题,它实至名归。

我们急需对水重新思考。或者,说得实际一些,需要从新的高度去思考水。大多数人并未思考过水。但是,随着用水问题日益告急,我们需要了解水的基本知识,还需要理论指导我们思考水的命运,因为,水的命运也是人的命运。

诚然,我们刚刚步入水的新时代,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应理性用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处于用水更为平等的时代的起点,在这个时代,没有人会只因为种种用水短缺而撒手人寰。现在,公用事业部门的官员们不应再为不把为民众供应干净水列为头等大事找借口。而且,在这个理性用水的时代,供水应该更方便,水费应该更便宜,即使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也应如此。同时,供水官员应尽量不因未能保证民众基本用水而找借口。

而对于已经享受过用水充裕的地区,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未必会因用水紧缺或用水限制而“枯竭”。正好相反:合理用水也许会令我们发现种种未被利用的水源,那么,就从我们视如草芥的污水做起吧。

总而言之,最大的用水问题还是对水的一无所知和盲目崇拜。正是这种对水的认知,无论是在澳大利亚的图文巴,还是印度的瓦桑特坤贫民窟,终将决定我们是否会解决用水问题。除了对水的态度,几乎没有其他解决用水问题的拦路虎,少有例外。

对水的错误认知,也是参议员艾伦·斯佩克特宣称他对美国的自来水缺乏信心的原因,也是为何iPhone手机要推出软件,跟踪记录用户每天喝水情况的原因。若要迈入理性用水时代,就得放下对用水神话时代的眷恋。

我们没有正视水,这已严重阻碍了我们有效解决用水问题。米高梅度假集团的酒店管理层曾不顾一切要为拉斯韦加斯的阿丽雅赌场酒店设计淋浴花洒,而如今他们决定改造酒店的管道系统:在4004间客房中,安装省水马桶。高级副总裁辛迪·奥尔特加力排众议,坚持安装双冲马桶,即一个按钮冲小便,另一个冲大便。在整个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双冲马桶很平常,按钮设计得很精巧、方便,小按钮用水少(1加仑),大按钮用水多(1.6加仑)。一旦用了双冲马桶,普通马桶就太原始了,是在浪费水。

然而,双冲马桶在美国很少见,是新生事物。虽然拉斯韦加斯用水紧缺,可没有一家大酒店安装双冲马桶。就奥尔特加双手赞成安装双冲马桶。

安装新马桶引发的争论与当初换淋浴花洒一样激烈,她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先给带卫生间的办公室安装了,想看看效果怎么样。”但是,人们还是对这种马桶是否很难;中干净议论纷纷,奥尔特加接着说,还会担心客人是否“愿意接受住在豪华酒店只有一个马桶的待遇,心里会不会舒服”。还有一些人觉得,客人是否能分清按钮。“他们会按错按钮吗?会按两三次吗?”

最后,他们安装了单冲、低流量的马桶,每冲一次用1.5加仑水。“至于客人能否接受双冲马桶,我们无从得知,”奥尔特加遗憾地说,“这是在2005年做的决定。”

极有可能,客人们一晚只住一间客房就要掏400美元,而客房里除了一个操控房间里窗帘和灯的触屏遥控器,还配有一个有20个按键的电视遥控器,还有游客们随身携带的iPhone或黑莓手机,客人很有可能搞不清按哪个按钮冲马桶?

气温63华氏度,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山里的空气透着春天的清新,夜晚依然很凉,而白天会慢慢暖和。我能依稀听见远处瀑布的水流声。

只消走几百步,就穿过了小树林,眼前是一个峡谷,不大,却很美,波科诺山脉的小布什基尔河将它分开,波科诺山脉在我居住的费城以北100英里处(在纽约市以西100英里处)。河宽不过五六步,水流很急,顺着山坡往下冲时,会在山间的人行步道沿路,形成5挂小瀑布。树叶一落进水里,就冲进了上峡谷瀑布,四五分钟的工夫,又冲出了下峡谷瀑布。

河水周围是木制的走道,恰好将瀑布围了起来。河上有几座小桥,你能站在高出河水2英尺的桥上,俯视3挂瀑布的源头,真是观景的佳处。

河面上树影斑驳,河水透着深蜜色。俯视瀑布,流水没有受到一丝阻碍,一直舒畅地向下流淌。可是突然水流冲过悬崖,激撞出白色的水花,溅起的水雾约有100英尺高,水雾落入水潭,又重新聚拢,静静流入小布什基尔河。

在这里,你近水,临河,观瀑布。

走到瀑布的源头,站在一挂6英尺高的瀑布上方的桥上,能闻到底下流水的气味,散发着树林的气息,脚下袭来阵阵沁凉。那是湍急的河水和飞落的瀑布带来的风。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吸入了一丝大山、阳光和溪水的清香。

徜徉在水间,心旷神怡。有水做伴,不知世间忧伤为何物。走近欢快而清澈的山溪,会不由得微笑,身心都得到放松。泡在水中固然舒坦,不管是洗澡、游泳,还是在海边冲浪,但是,临水也一样惬意。

站在小布什基尔河边,望着它越过悬崖,变成瀑布,我猛然明白了现代人对水轻视却苦恼的情结,即刷牙时为何不关水龙头的原因。答案很简单。我们钟情于流水,即使是流入卫生间白瓷水槽里的自来水,也一样喜欢。

走在瀑布上方的桥上,会看到河水渐渐变宽,清澈见底。河中间有块平坦的大石,比单人床略大。我跳了上去,躺下,闭上眼睛。沐浴着正午的阳光,干爽而温暖,我一下就投入了水的怀抱。四周全是水声:汨汨声,哗哗声,啪啪声,潺潺声。表达流水声的词竟然多过形容水的词语。

布什基尔瀑布近旁,树林深处,清静得没有一丝凡尘的迹象。没有手机信号,没有垃圾,没有密密的电线,没有林立的高楼,只有林中小径,吹过树林的风吟和水声。我豁然明白,即使是独自穿越大洲的探险家,也很难如此亲近感受此般灵动的流水。

水令人愉悦。水也妙趣横生。我们对水的感知,与水的关系,皆出于本性。凡是给9个月大的宝宝洗过澡的人——当然回报是溅一身水——都懂得,将水撩到孩子身上时,孩子那种纯粹的激动与生俱来。爱水乃天性。

虽然,我们不是很清楚,水如何运送给我们,花了多少费用,又或如何保护水,但是,我们爱水。人人都对水颇有好感,甚至有占有感。因为家里厨房流的水,当然是我的水。

论及重新认识水,真正欣赏水,并按规定反思平日的用水习惯,心中会涌起对水的爱恋,那种珍惜才是万幸的对水的回报。

气候变化是否由人类的行为引起,交易系统是否能控制气候变化,但是,从公众的热议来看,很难再让人对空气,或者对极地冰盖心生爱意。人们津津乐道北极熊的原因也在此。

金融系统需要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也有赖于此,更不用说保证人人工作稳定了,但是,银行业却很不景气,而且很少有人对此未雨绸缪。

我们都亲历过口渴难耐时喝一杯水解渴的痛快。我们都见过干枯的草坪,也见过有水滋润的青翠茂盛的草坪。我们都感受过,整个夏天连独木舟都承载不起的河流如何让人心痛,也感受过站在瀑布下品味水的磅礴气势是如何令人震撼。我们的确太缺水了,无论是身体、社会、还是情感,无一例外。

当你思考种种水性多么诱人——威力,灵动,可塑性,流动方式,艺术魅力,还是纯粹的日常使用——你会惊觉,水的个性其实就是人的个性。在广义上讲,水的精神与人的精神同根同源。

很多人类文明都因无法了解或管理水而陨落。而对于水,我们比先辈们更游刃有余,因为我们有能力认识水,还能理性用水。水的一切即将发生改变,但是水不会变。而我们的命运——生活质量、社会的繁荣发展、人类的性格,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水。而水本身还会美好如初。水永远会湿润柔软,活力无限。

书评(媒体评论)

  《大水荒》为水的命运做出了极其有意义的分析与结论。不存在全球性的用水危机,因为所有的用水问题都是地区性的,并且解决办法必定也带有区域性的特点。——《迈阿密先驱报》

要了解水资源大战如何发展,《大水荒》无疑是最重要的读物之一。在这本有趣而精辟的书中,查尔斯·费什曼会给你确切的答案。——《自然》杂志

很少有调研记者能够成功地将趣味性与知识性融合,但费什曼做到了。在《大水荒》中,他为自然界最真实的奇迹谱写了一首狂想曲。——《华盛顿邮报》

费什曼的叙述方式极具魅力,《大水荒》充满了有关水交易的精彩故事。——《华尔街日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查尔斯·费什曼
译者 王小龙//袁陇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6139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水利水电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2014010765
中图分类号 TV211.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Charles Fishma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