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夜话港乐(有粤语歌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内容
编辑推荐

何言编著的《夜话港乐》共分三部分分别介绍香港的流行音乐,本书记录了作者想写的港乐,从温拿乐队到四大天王再到左麟右李。从杜丽莎到林忆莲再到容祖儿,从许冠杰的《半斤八两》到达明一派的《神经》再到Kolor的《Unity》,从顾嘉辉到雷颂德再到伍乐城、陈光荣、泽日生……

内容推荐

香港的流行音乐是香港文化中独特的一道风景,也是70后80后甚至90后成长过程中某种意义上的必修课。何言编著的《夜话港乐》是一位资深而又年轻的港乐乐评人所写,细腻的笔端触及港乐的方方面面,如词人林夕和黄伟文,曲作者陈辉阳,著名音乐人陈奕迅、王菲、杨千嬅、古巨基等,讲述了港乐之所以能在华语乐坛独树一帜的灵魂所在,以及音乐背后的各种故事。

《夜话港乐》是一本通俗音乐书籍。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林夕与黄伟文

 一 林夕:三千首歌曲的快乐与哀愁

 二 黄伟文:其实他很美

 三 林夕和黄伟文的“罪”

 四 林夕与黄伟文的“错”

 五 林夕和黄伟文的“变态”

 六 林夕和黄伟文的“纯”

 七 林夕和黄伟文的“爱”

 八 林夕和黄伟文的“痴”

第二部分 港乐人物志

 一 一个时代的歌者:陈奕迅

 二 水瓶座烈女:杨千嬅

 三 “概念王子”:古巨基

 四 “有病”的何韵诗

 五 用流行文化对抗流行文化:谢安琪

 六 没名分的夫妻:林夕和王菲

 七 潜龙勿用:谢霆锋

 八 可爱的新世代港女:薛凯琪

 九 步过红绿灯,何去何从:郑融

第三部分 港乐大碟

 《Perfect Match》:林夕 X 伍乐城 X 17个歌手的天作之合

 许志安《In the name of...》:以人名玩一场情感游戏

 李克勤《My cup of tea》:谁是适合你的那杯茶?

 谭咏麟《Mr.Tam》:不再是爱情的陷阱

 张敬轩《Urban Emotions》:欲说还休,不吐不快

 黄耀明《King of The Road》:公路之王的情与欲

 容祖儿《In Motion》:梦蝶振翅,翱翔天际

 卢巧音《天演论》:一张具有自杀倾向的专辑

后记

试读章节

2005年夏季,正式入行十年的香港流行乐填词人黄伟文推出精选大碟,将历年来的得意之作集结成为两张CD。虽然因为唱片公司的版权等等原因,这套大碟留下诸多遗憾,但它的确为很多了解黄伟文的人提供了一扇音乐的窗口。比如笔者,当年就是通过这套碟,认识了还是华纳力捧的新人——周国贤和薛凯琪,认识了粉丝多数为初中生的Shine也唱过讲述性工作者的《曼谷玛利亚》,更认识了被深深烙上《情深深雨蒙蒙》的何书桓标签的古巨基,当年也唱过让人忧郁的《欢乐今宵》……

在这套精选大碟歌词的扉页上,黄伟文郑重其事地手写下这一行字: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Y

这是黄伟文2001年写给陈奕迅的《打回原形》里的一句歌词。这几乎也代表了黄伟文作词的特性:时而鬼马趣“怪”,时而精致优“美”,当这个很美的怪人两者结合,就诞生出独一无二、就此一家的Y式歌词。

陈奕迅于2002年推出的歌曲《1874》,就是黄伟文的词作。十年前的我听到这首歌之后,笔名便再没有变过,这也是我在网上使用的名字“公元1874”的由来;因此,Y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无须多讲。

这一节里,我将和大家回顾黄伟文这十多年来的填词之路。

190年代:生于乱世,有种责任

看过上一节的朋友,应该对文章里所描述的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乐坛有了一些印象。那是一个非常辉煌、也非常“糜烂”的年代。在场面上,既有四大天王和Beyond引领着流行乐、摇滚乐轰炸听众的耳朵,也有着大量的独立音乐去抒发自己的空间。听众基数高,所以再冷门的音乐也总能找到识货的人去赏识。所以,就连“公鸭嗓”的曾志伟也能和无厘头的林敏聪组队,推出诸如《顺德人民广播电台》这样根本没法用常理去形容的专辑。他们俩在专辑内的28首歌曲里将时事新闻报道、流行金曲混搭在一块,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张从封面起就“大不敬”,内容更是无厘头至死的专辑,堪称港乐的一朵奇葩。

在这样的情形下,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的黄伟文也开始了他的填词生涯。他的本职工作是商台DJ,又曾经和吴君如等明星合作主持多个节目,一贯鬼马搞笑;这样风趣的性格延续到歌曲里,就变化为他的第一批作品——与同样风趣的软硬天师在1993年出版的唱片《广播道软硬杀人事件》里合作填词。

软硬天师由葛民辉、林海峰组合而成,他们从电视节目走到唱片再进军电影,其无厘头的风格被当时观众所喜爱,其中葛民辉更是周星驰在90年代后半期重点扶持的“接班人”。在《行运一条龙》、《算死草》里,葛民辉都和周星驰一起,以双主角的形式主演,风头一时无两;而在乐坛,软硬天师以百无禁忌的Rap出现,和新世纪才出现的LMF、农夫堪称港乐Rap的三面旗帜。这其中,1993年的《广播道软硬杀人事件》尤其算得上当中的代表作。

这张专辑是港乐里不多的、直面社会问题的大碟。主打歌《广播道Fans杀人事件》讽刺光怪陆离的娱乐圈,尤其是将脑残追星族批判得体无完肤,在歌曲中段,软硬天师更是“别有用心”地融入了众多歌星在各大颁奖礼的那些感谢辞。经过软硬天师的剪辑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大大小小的歌星们的致辞竟然如此雷同,他们把致谢,当成了一种表演,“杀人”的意味呼之欲出:这个娱乐圈,杀掉的正是被娱乐的大众。

软硬天师这种犀利批判社会各种不正常现象的子弹射向各个层面,他们更和众多艺人一起合作搞搞震,专辑里还有着黄耀明、王菲等人的加盟。而黄伟文,在专辑里与软硬天师合作,贡献了三首词作:《中国制造》、《爱式》和《非常口》。这三首歌曲都堪称诡异,例如讲述床上那点事的《爱式》,由软硬天师加上黄耀明,三个男人用暖昧的口吻唱出来,再加上歌曲里对于安全套各种款式的推介,以及结尾处“我呤,我都系钟意你条莹光”——淫荡指数接近爆表。

其中,要重点提及的就是《中国制造》。这首歌曲唱尽中华百年历史,当中由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组成整首歌曲——是以“中国制造”。这首歌以国歌开场,接着混音《男儿当自强》,又极速过渡到其时在大小舞厅风靡的电子乐,而后,歌词从万里长城讲到邓丽君,再从四个现代化飞奔到豆豉鲮鱼,当然还少不了爱国无罪的陈冲、郑裕玲主演的大热电影《表姐你好嚼》以及高唱着《一无所有》的摇滚教父崔健……这份让人瞠目结舌的歌词由于当中敏感词太多,恕无法全录;至于对歌词感兴趣者,可以自行搜索,看看黄伟文出道时候的作品有多么的“壮烈”。

《中国制造》这首歌里收录了太多的八卦,时隔二十年,再去分析这首歌,依然能够为当时的中国社会立下一个注解。这就是流行曲的一种力量——它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时代,如林夕所讲,“每一拍,为这时代作证”(陈奕迅《歌颂》);至于要用黄伟文自己的歌词去形容,那当然是“生于乱世,有种责任”(何韵诗《艳光四射》)。此处的乱,不是指社会秩序的乱,而是一个时代的光怪陆离。

而且黄伟文推广广东话俚语的“责任心”,从这张专辑里的《非常飘渺”的痛苦,“最爱的书,末了那一章,没翻开的勇气”这样写出结局散场之凄凉的语句,让人心碎神伤;更有着给Beyond的《雾》里那句“你爱过我么?怎么不答我?难道你还需要揣摩?可否走近我?还是我们隔着奈何,无力渡过”的连续四个问句,牵扯出一段难舍难分的爱恋——将“奈何”一语双关,用“渡”字写出心境,着实妙极。

可以想象这样的歌词何其伤身,写出来,给听众们抒发情感,作者难免要不停逼自己面对痛苦。也难怪黄伟文回忆那段时问里,甚至连出去旅行。好友彭羚都怕他会自杀,因此一定要陪着他。

但人总不能一辈子都做垃圾,长留在别人家里,遭人嫌弃。新生活总要好好过,黄伟文度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振作之后,在歌词题材上更加拓展,也随着新千年的到来,迎来了自己的事业高峰。P25-30

序言

我记得两年前,有一次坐在同事车里,她买了一张陈奕迅DUO演唱会的CD,并问我,有什么好听的歌曲可以推荐?我很高兴也很意外,因为过去她听的都是周杰伦、蔡依林。这次换到我喜欢的香港流行乐了,我自然来了兴趣。

在车里,我和她一边听着歌,我一边诉说着这些歌背后的含义。接下来理所当然地冷场了,其实她不会在意陈奕迅唱了什么,只是大家都在昕,她也听一下,仅此而已。

而像我这样一个对港乐爱好到了痴迷程度的人,当然是不能这么去听歌的。以下这件事,也许能解释我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去研究作词人、作曲人、编曲,甚至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当年我还在玩乐队的时候,为了搞清楚《潜龙勿用》里究竟有多少乐器,甚至还去找交响乐团,和乐队的哥们一起研究。因为我想知道,那些美妙的音乐究竟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

童年时,父母曾让我学小提琴和钢琴,后来我犟着自己又去学喜爱的手风琴;再到后来,开始玩乐队,把吉他、电吉他、贝司、架子鼓、电琴全部囫囵吞枣地摸了一遍——在我小时候,枯燥乏味的乐理训练、反复背记五线谱,是我的噩梦,久久不能忘怀。这些经历都让我后来决定,一定要将音乐最有趣的那面呈现出来。

这直到我十年前开始玩乐队的时候才找到,那就是有故事的歌,有故事的歌词。这也构成了《夜话港乐》的基调。歌词字里行间被作者埋藏下的细微情趣,是我最有兴趣去挖掘的,也是我写这些文字的出发点。

所以,后来我很幸运地,在互联网上认识一班热爱港乐的人,又和不少人成为现实里的朋友。可以无所顾忌地跟懂你的人海阔天空。聊自己喜欢的事物,那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我将这种开心,延续到《夜话港乐》里。这也是我写这个“大随笔”的初衷。如今提到陈奕迅,大多数人只知道他的《十年》、《浮夸》、《爱情转移》;提到古巨基,就只记得他演的何书桓、五阿哥和《好想好想》;提到杨千嬅,是余春娇,是新扎师妹,是怀孕了也要打麻将的港女……在八卦之外,我更希望通过我这些文字,来重新介绍如今的香港流行乐,和那些打动我无数次的歌曲。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才听港乐,是不是有点太晚了?毕竟如今的香港流行乐,再不像四大天王、张国荣与谭咏麟时期那么风光无限。但我觉得好的音乐,什么时候听都不迟。金子总要发光的。音乐能带给你快乐,而快乐这种东西,从来都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只要你最终将快乐攥在手里就好。

有能唱进我们心里的音乐,陪伴着我们,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所以我一直说,有粤语歌就没有世界末日。也许换成你,可以是有国语歌就没有世界末日、有英文歌就没有世界末日、有足球就没有世界末日……无论是什么物和事都好,只要它们能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快乐。

愿看这些文字的你,写这些文字的我,每一天都能真正都过得充实和快乐。

后记

这本讲述香港流行乐的书,从5月提笔开始写第一章,再到结束,中间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每天5000字,是我比较正常的写作速度。

但写这个后记,足足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应该怎样总结这本书呢?这是一个我反复问自己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在有限的20万字里,将我最感兴趣的港乐介绍给大家。

我有一个长长的计划单,这是在《夜话港乐》连载到第15天的时候所写。里面记录了我想写的港乐,从温拿乐队到四大天王再到左麟右李。从杜丽莎到林忆莲再到容祖儿,从许冠杰的《半斤八两》到达明一派的《神经》再到Kolor的《Unity》,从顾嘉辉到雷颂德再到伍乐城、陈光荣、泽日生……但是你看完这本书一定会发现,当中这些内容都不存在。

是的,为这个问题,我也纠结了很久。我当然可以浮光掠影般地把以上内容全部都提一遍,但我对每个歌手甚至每张喜爱的专辑,没个上万字,似乎都很难讲得尽兴。而这一本书,只有20万字,其中给歌手本身的空间更是只有10万字。所以,我只能挑出不到10位歌手去详细阐述,所以,它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憾。

但《夜话港乐》是一定会继续下去的。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实体书的形式还是一如既往的网络连载,都会继续下去,直到我真的把这些歌手、这些作词人、作曲人、监制……等等等等,都以我所喜欢的方式写出来。这也许会耗上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它会继续下去,否则我真的没法过得了自己这一关:若干年后,也许有一天我不再爱听港乐,但回想起那些因为一首歌而辗转反侧、百转千回、纠结万分的日子,至少有这些文字,替我记录下来曾经爱过的流行乐。

上周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以前她只听听四大天王,或者陈奕迅的《浮夸》,因为觉得如今的粤语歌没意思,所以已经只听欧美歌曲;看完《夜话港乐》,现在她也开始去听谢安琪,了解了《喜帖街》是一条什么样的街,更在《心跳回忆》这些歌曲里,去重新认识港乐。末了,她说她很感谢我,令她重新认识粤语歌的魅力。

我回复了她,我说,其实我也感谢你。你说的话,正是支持着我每天连载下去,直至写就这本书最大的动力。能够因我文字的微薄之力去影响到其他人,对于一个写字的人而言,已经是最大的赞赏。

我也希望,看完这本书的你,也会因我的文字去接触到那些美妙的港乐,了解到一些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动到我曾经感动的那一切……

咱们《夜话港乐Ⅱ》再见!

何言(公元1874)

2012年10月2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夜话港乐(有粤语歌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14718
开本 32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5.2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