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培松文集(5)(精)》编著者范培松。
《范培松文集》共八卷、总字数达300万字的《范培松文集》,并以此庆祝范培松教授70大寿。首发仪式上,在散文领域孜孜以求数十年的范培松说,他在学术研究中找到了人生乐趣。这套文集,正是他的精神家园,里面是他辛勤浇灌出来的各色花草。
| 图书 | 范培松文集(5)(精)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范培松文集(5)(精)》编著者范培松。 《范培松文集》共八卷、总字数达300万字的《范培松文集》,并以此庆祝范培松教授70大寿。首发仪式上,在散文领域孜孜以求数十年的范培松说,他在学术研究中找到了人生乐趣。这套文集,正是他的精神家园,里面是他辛勤浇灌出来的各色花草。 目录 报告文学论稿 论九十年代报告文学的批判退位 报告文学理论的终结和拓展 报告文学:拒绝“低俗化” 宏大叙事与报告文学的边缘的边缘 报告文学春秋 危险之路 报告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论新时期的报告文学 一桩难以理清的笔墨官司 又一种非驴非马的文学样式 报告文学主体论 论报告意志- 淡化“宣传意识” 在反省中强化“使命意识” 报告文学的艺术构思 报告“三术”:纵横术、论辩术和鼓动术 从“天堂”回到“人问” 重在描写“一鼻,一嘴,一毛” 报告文学抒情的艺术 报告文学的“春秋笔法” 点将台 刘白羽 华 山 黄钢 穆青 徐迟 刘宾雁 魏巍 黄宗英 理 由 李延国 柯岩。 陈祖芬 乔迈 苏晓康 钱钢 刘亚洲 祖慰 鲁 光 李玲修 肖复兴 报告文学随谈 从报告文学的特点谈起——我们相会在上海定下的议题 报告文学的题材选择——从苏州园林谈起 报告文学的采访艺术——太湖边上三人谈 报告文学的构思——老乔在常州的日记 报告文学的人物刻画——在镇江的讨论 报告文学的表现技巧——记南京的一次座谈会 报告文学作者的修养——江南旅途絮语 报告文学写作研究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范培松文集(5)(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范培松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92224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72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75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40 |
| 宽 | 185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