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政治散文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人们该不该又能不能脱离政治?而政治思想方面的文章、讲话怎样才能让读者、听众喜闻乐见?梁衡同志对此有着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政治散文选》是他多年来写作的有关政治的散文选编,对这些问题做了最好回答。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分“回望90年”“心中有所思”“他山采新石”三个部分,涉及政治人物、治国安邦,论及文史哲经、古今中外。特别为建党90年献礼。

内容推荐

政治思想方面的文章怎样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粱衡一直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学不能缺政治。他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文章要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这就使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优美动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政治散文选》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治国安邦,是他多年来写作的有关政治的散文选编,也是他时自己写作主张的实践。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政治散文选》文风清新,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生动感人。书中收有多篇已入选课本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名篇。无论从进行思想教育、感受高尚情操、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角度讲,还是从学习写作技巧的角度讲,都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书。

目录

自学:文学与政治/1

第一部 分回望90年

 一、南湖船——28年的血与火(1921—1949)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3

清贫之丰碑/7

觅渡、觅渡,渡何处?/9

这思考曲甓洞/14

红毛线,蓝毛线/19

 二、庐山雾——29年的云和月(1949—1978)

周恩来让座/24

二死其身的彭德怀/28

假如毛泽东去骑马/34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48

一个伟人生命的价值/53

大无大有用恩来/56

领袖如父/69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记一位女林业工程师/72

特利尔的幽灵/75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81

大渡河上三首歌/87

马列公园赋/91

 三、红手印——32年的探与求(1979—2011)

印在黄土地上的红手印/94

邓小平认错/101

谁敢极言/103

桑氏老人/106

白杨树下的身影/107

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111

“今年的共产党最好”/113

嫉妒论/115

三十年的草原 四十年的歌/117

平塘藏字石记/120

广安真理宝鼎记/123

在蒋巷村的共产主义猜想/125

鸟梁素海——带伤的美丽/129

第二部分 心中有所思

 一、为官为政

官不扰民民自富/135

工作莫挂在空挡上/136

有感于干部不会说话/137

好山好水更求好官/139

房高不要超过树高/140

大干部要戒小私/141

地震教我们怎样说话/143

我们预住了一场破坏性考验/145

假奶粉拷问真道德/147

警惕学习的异化/149

碑不自立名由人传——碑之辨/151

用其力还是用其心/153

“要”字牌言论/155

一把跪着接过的钥匙/157

没有被荣誉宠坏的人/159

说说干部的才艺展示/161

官员答记者问的14个“不要”/163

实事求是为什么这样难——兼论“实事求是”的阻力与动力/165

老百姓怎么看政治/186

 二、为人为文

人格在上/188

百年明镜季羡老——悼念季羡林/191

与朴老缘结钓鱼台/197

人与石头的厮磨/200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211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213

匠人与大师/215

尔不能没有家/217

人人皆可为国王/221

文章为思想而写/223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225

肢体导演张艺谋/228

文化贴牌无异干自杀/231

爱国的理由/233

美是什么/240

怎样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244

第三部分 他山采新石

血缘政治/249

瓦洛伽/250

奉献给死者的艺术/254

迈索尔土王邦寻旧/257

佩莱斯王宫记/261

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265

与一个首相间的一次平良式采访/269

在美国说钱/271

在欧洲看教堂/277

薪火有传光焰各异——出访政治笔记/285

被缓解稀释和冲淡了的环境/287

挽留自然,为了我们的生存/290

试读章节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6500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的大国的执政党。可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是诞生在一只小船上。在建党80周年之际,我特地赶到嘉兴南湖瞻仰这只小船。这是一只多么小的船啊,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舱内,刚能容下十几个人促膝侧坐。它被一条细绳系在湖边,随着轻风细浪,慢慢地摇荡。我真不敢想象,我们轰轰烈烈、排山倒海的80年就是从这条船舱里倾泻出来的吗?

因为她是党史的起点,这条船现在被称为红船。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的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南湖人,她提议转移到这里来开会。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自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上。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

今天,我重登烟雨楼,天明水静,杨柳依依。这烟雨楼最早建于五代,原址是在湖岸上。清嘉庆年问当地知府赵赢疏浚南湖,用挖起的土在湖心垒岛,第二年又在岛上起楼。有湖有岛有楼,再加上此地气候常细雨漾漾,南湖烟雨便成了一处绝景。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八到烟雨楼,至今岛上还留有御碑。现在楼头大匾上“烟雨楼”三个大字是当年的“一大”代表董必武亲笔所书。历史沧桑烟雨茫茫,我今抚栏回望,真不敢想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当初是那样的艰难。那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一个代表百姓利益的党,当然也就没有可落脚之处。列宁说,群众分为阶级,阶级有党,党有领袖。当时这12个代表是何等的窘迫,举目神州,无我寸土。我眼看手摸着这只小船,这些小桌小凳,这竹棚木舷。我算了一下,就是把舱里全摆满,顶多只能挤下14个小凳,这就是现在有6500万党员的中共“一大”会场吗?但这个会场仍不安全,王会悟同志是专管在船头放哨的。下午,忽有一汽艇从湖面驶过,她疑有警情,忙发暗号,船内就立即响起一片麻将声。他们是一伙租了游船来玩的青年文人啊!汽艇一过,麻将撤去,再低声讨论文件,同时也没有忘记放开留声机作掩护。但不管怎样,工农的党在这条小船的襁褓里诞生了。

距南湖不远是以大潮闻名的钱塘江,当年孙中山过此,观潮而叹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共产党在此顺潮流而生,合乎天意。

西方人信上帝,我们信马克思主义。也许是马克思在冥冥中的安排,专门让我们这个大党诞生在一只小船上。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未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人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涛人。一大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毛泽东便南下到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南下广州后作战失败,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这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之阻剿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十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几只远去的船影和留在岸上的一双草鞋。抗战八年,共产党在陕北聚积了力量,然后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历史长河的巨浪也颠簸着最早上船的十二名代表。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十二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

中国古代有一个最著名的关于船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讲不实事求是,不会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我们不讳言曾犯过错误,也曾做过一些刻舟求剑的事。我们曾急切地追求过新的生产关系,追求那些在本本里看到的模式,硬要在我们自己的刻舟之处去找主观上想要的东西。因此也曾有几次尽兴放舟,争渡、争渡,“误人藕花深处”。最危险的一次是“文化大革命”,险些翻船。但是我们也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时中国共产党早已是一条大船,都说船大难调头,但是邓小平成功地指挥它调了过来。在我们干社会主义数十年后,又敢于重新问一句什么是社会主义,敢于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这勇气不亚于当年在南湖烟雨中问苍茫大地,船向何处。

红船自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80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80年来,党的领袖们时时心忧天下,处处留意行船的规律。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的政治家,是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34个年头时,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今天这只船航行到第80年。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她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6500万党员的大党就是从这里上岸的啊。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万里江山。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原载《人民日报》2001年6月21日)

P3-6

序言

文学与政治

梁衡

在建党90周年之际,应约编成这本以政治题材为主的散文集。内容包括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和政治思考。第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记录90年来的可说可叹之事,以记为主;第二部分,是为政思考,以议为主;第三部分,是国外的政治拾零。

政治和文学的关系一向是很微妙的。政治离不开文学,要借文学实现目标,推行教化,又常常嫌它生事、碍事。文学也离不开政治,要借政治的大题材、大受众、大舞台,但又嫌它枯燥、呆板、霸气。二者合不得,又离不得。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运作规律,谁也代替不了谁。于是只好求同存异,真诚合作。

政治是什么?从内容来说是大事,关系到全局、全国、全民、时代的大事。从管理角度说,政治是为老百姓办事。孙中山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毛泽东说政治是为人民服务。从政权运作上来讲,政治是民众将自己的权力出让,交给一个公共部门,一个集团来管理。一句话:政治是“一大二公”,大事、公事。但再大再公的事也得由人去做,由有血有肉的人去做,于是古往今来围绕个人怎么干大事,便生出许多故事,有成有败,有忠有奸,有情有欲,这是文学关心的。  ’

文学是什么?第一,文学是人学,它是以研究人、表现人、完善人为目的的。它不是为政治服务、不是为哪个集团服务。第二,文学是艺术,有审美功能,它要产生美感,要使人愉悦而不能说教,当然更不能命令。于是文学要遵循艺术的规律,不能全部按政治规律办。

由于政治是大事,是全民关心的事,是要写入史册的事,政治题材也就当然地有了最大多数的读者。作家的智慧是给这些题材插上艺术的翅膀,风助火力,火借风力,因文而远。其实,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脱离这个传统,许多名著都以政治为背景,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政治散文更是源远流长,有记人叙事的,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文章;有抒情言志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有议论时政的,如贾谊的《过秦论》、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这些文章写大事,抒大情,言大理,挟政治之风雷,鼓动艺术的翅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脉脊梁骨散文。历史进入现代,民主冲击封建专制,山崩海啸,摧枯拉朽,“五四”之后政治散文又出现一个高潮。其代表作如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方纪的《挥手之间》、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记大事、抒大情之作。纵观古今成功的政治散文其关键,一要把准政治的脉搏,找准历史的坐标点;二要老老实实,遵循文学的规律。

我这本集子中所述内容,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的人和事。应该说这90年是中国政治史上最辉煌的年代,其思想变化之烈,制度变化之巨,史无前例。作为有书写政治传统的中国散文,如不能为这90年留点东西甚为可惜。我有幸在90年间迈过了生命的60余年,更有幸当记者、当官员出人政治之间。于是就记其所思所得。有的事,余生也晚未及赶上,有的人未能谋面。但事是大事,人是伟人,敬之仰之,刻骨铭心。有的是我碰到的人和事,虽不很大,颇能代表其时的政治气候,也能标志时代演变的轨迹。这里有纪实,有歌颂,更多的是思考。特奉献读者,并献给建党90周年。

2010年9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政治散文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98142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