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吉祥图案/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赵屹、莫秀秀所著的《吉祥图案》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它融历史、文学、民俗、美学、哲学于一体,把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审美情趣完美结合起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赵屹、莫秀秀所著的《吉祥图案》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寄托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吉祥图案》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它融历史、文学、民俗、美学、哲学于一体,把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审美情趣完美结合起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

目录

第一章 吉祥文化

 吉祥含义

 吉祥文化的内涵

 吉祥图案的表现方法

第二章 民俗活动中的吉祥文化

 原始巫术中的吉祥观念

 岁时节日中的吉祥文化

 人生礼仪中的吉祥观念

第三章 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的起源与发展

 吉祥图案的分类

第四章 吉祥图案的五大装饰主题

 福

 禄

 寿

 喜

 财

第五章 吉祥图案的其他装饰主题

 吉

 和

 安

 养

 全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吉祥丈化

关于文化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最初的定义,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虽然这种定义缺乏对文化本身特质的规定,但是文化的基本内容已包含在内。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认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分成基本的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器物是指具体物化的东西,而风俗是指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它的本质是人的一种行为。

吉祥文化是人类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按照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的定义,吉祥文化大致也可分为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所谓物体吉祥,主要是指把吉祥观念赋予在某一具体物体上,如龙、凤、麒麟、龟、鹤、牡丹、芙蓉、松、枣、竹、梅、栗子、桃等,用这些蕴涵吉祥寓意的吉祥物体来表达人们对吉祥的追求。所谓行为吉祥,是指用行为来体现吉祥的内涵,又分为祈求吉祥的行为以及蕴涵吉祥的行为两种。前者是为了达到吉祥的目的而实施的行为,后者则是在某种行为中蕴藏着一定的吉祥内涵。行为吉祥,多存在于祈吉习俗及行为中,如节日习俗、祈子习俗、婚嫁习俗、寿诞习俗等。无论是物体吉祥还是行为吉祥,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来表达抽象的吉祥观念。

吉祥含义

“吉”、“祥”二字是日常生活用语中使用比较频繁的字词之一。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吉”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的“吉”字,上部象形兵器,下部象形盛放兵器的器具,组合起来有把兵器盛放在器具中不用,使人们远离战争之意。“祥”是一个形声字,从示,羊声。祥字偏旁为“示”,而“示”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古文上字)三重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也。凡云之属皆示”。由此可得知,示字旁的祥字表示某种自然界的预示。“福”、“禄”也是我国传统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皆为示字旁,同样有预示的作用。《说文解字》云:“福,佑也,从示。”“禄,福也,从示。”这些都表示出“示”是一种象征、一种预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关于“吉”、“祥”二字,在中国典籍中也多有阐释。

《说文解字》曰:“吉,善也。从士口。”《周书·武顺》曰:“礼义顺祥日吉。”《周易·系辞上》曰:“吉,无不利。”《释名·释言语》曰:“吉,实也,有善实也。”《文选·东京赋》曰:“祚灵主以元吉。”薛注云:“吉,福也。”《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江山之南楼为吉。”注曰:“吉者,言无凶夭。”从中可以看出,“吉”字有善、顺、利、实、福、无凶天等寓意。

至于“祥”字,《说文解字》曰:“祥,福也。”《尔雅·释诂》曰:“祥,善也”;“祥者,福之先者也。”《文选·东京赋》曰:“卜征考祥。”薛注云:“祥,吉也。”由上述可知,“祥”字也有“福”、“善”、“吉”之意,“吉”、“祥”二字意义相通。因此,“吉”、“祥”二字经常被相提并论。《庄子·人间世》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周易·系辞下》曰:“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中庸》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吉祥也。”《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曰:“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战国策·秦三》载:“蔡泽负日:‘天下继其统,守其业……岂非道之符,而圣人所谓吉祥善事与?”

由上述可知,“吉”、“祥”二字最早是分开使用的,并且都用于占卜。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吉”字。“吉”字代表了善、利以及好的预兆。如《易·系辞下》:“吉事有祥。”意思是说吉利之事必有祯祥。“祥”的本义是指吉凶的征兆。如《周礼·春官》:“以观妖祥,辨吉凶。”郑玄注:“妖祥,善恶之征。”《后汉书·窦武传》注云:“祥,吉凶之先见者。”有时“祥”专指吉兆,如《礼·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后世多以吉兆为祥,以凶兆为不祥。

其后,“吉”、“祥”二字由占卜专用术语逐渐转变为日常生活用语,吉祥两字开始连用,合称为美好颂词,具有美、善、福之意,是一种美好的预兆、福善的象征。《庄子·人间世》中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语。唐人成玄英疏日:“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止止”是指好事接连不断。

在古代,羊、祥两字是通假字。“吉祥”二字常被写作“吉羊”,并多以铭文出现。《尔雅·释诂》曰:“祥,善也。”清代郝懿行对“祥”字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解释:“祥又通作羊。《说文》云:‘羊,祥也。’盖美善义祥之字俱从羊。羊、祥俱训善,二字既同义,又同声,故《考工记·车人》云‘羊车’,郑注:‘羊,善也。”’从以上可知,祥、羊二字同音同义,都有“善”之意,大凡美善义祥之字都从羊。

P1-3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吉祥图案/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屹//莫秀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936802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52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23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7: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