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生命不是永恒,而死亡也不会长久,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生命的大集市,每分每秒都有众生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亘古不变地复活着与死去的悲喜故事,我们的迷茫,是因为我们虽然活着,但是从来不知道活着的真相。

王晖编著的《茫》是一个瑜伽行者对生与死的证悟,一个宗教研究者对人生的解读。

内容推荐

王晖编著的《茫》是一部散文体的小说,全书并没有贯通到底的完整故事,而是通过一些相关故事的组合,讲述个体生命的生死传奇,试图挖掘人的精神屈服于物质束缚的根源,在文明的压迫下,人又是怎样被迫随波逐流的。

《茫》没有对话,完全依靠人物的行为与意识的流动展开情节。借助文字的天然优势,穿越时空的障碍,在回忆、现实、想象之间自由驰骋;梦幻与现实迷离交替,亦梦非梦,亦幻亦真。小说综合运用了象征、隐喻、魔幻、类比、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段,注重结构紧凑、节奏明快、语言简练,力求突破传统叙述的模式,寻找纯粹的文字表达和文学写作的新的可能。

目录

自序:在禅定中觉悟生与死的知识

第一章 倒挂的城

第二章 破碎的火

第三章 愤怒的水

第四章 绝望的影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倒挂的城

卸下人生所有的光荣与耻辱、热爱与仇恨,扔掉一切用来证明身份的证件与符号,君飞决定离开这座生活十年的巨大城市,前往遥远的、陌生的、荒无人烟的地方,彻底还原自己。他要和某些垂老的野兽为伍,仰望着星光悄悄死去。临走前,他渴望找一位知心朋友,喝一杯辞行酒,说几句肺腑之言,流几行伤感泪水。但他却想不起可以找谁,他不能确定在这座城市自己是否还有这样的朋友。他的脑海里掠过一连串的姓名,但他觉得和许多人的相遇相识,很像苍蝇为叮食腐肉而相聚,腐肉没有了,苍蝇自然一哄而散。快四十岁了,君飞突然发现自己其实被隔离在社会的高墙之外,尽管他有一张全国统一编码的身份证,但他的身体并没有被编入存在保障的网络之中。他一直在生活的门外孤独飘荡,茫然游走,他只是所居住城市的一位陌生人。

列车疾驶,像一条飞快爬行的大虫。车窗外,绵延伸展着广阔的黄土地,崎岖诡异,光秃秃的地表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天空高远肃穆,像充满智慧却一言不发的圣哲,保持亿万年不变的姿势拥抱地球。

车厢里乱哄哄的,弥漫着浓烈的脚臭味。过道上人贴人背靠背肩并肩,就连车厢的连接处也挤满了人,还有人干脆钻进座位下躺着。人们神情麻木,面容疲倦呆滞。不时有人从人缝里用力抽出胳膊,向上尽情舒展伸个懒腰,长长打个哈欠,嘴里嘟哝几句莫名其妙的话,又瞪着直勾勾的眼睛愣愣发呆。

君飞用力挤过车厢,来到车的连接处,身子一扭钻进了厕所。这里大概是这趟车最宽敞的地方,虽然有股腥臭味,但君飞很满足。车厢里不也臭吗?汗臭、脚臭,而且挤得人胸口发疼,这样一想,这个厕所不但可爱,而且有点温馨。列车摇晃得厉害,君飞闭上眼睛,身体随着车厢的节奏左右晃动,撒出一泡歪歪斜斜的尿,顿感浑身舒畅。他颤颤巍巍地掏出钱包,抽出已经剪成两半的身份证,端详了一会儿,把其中有照片的半张扔出窗外,手里捏着剩下的另半张。他点燃一根烟猛吸几口,然后把烟戳到洗手池的一滴水珠里,烟头“嗤”地叫了一声,腾起一团淡蓝色的轻雾,像蘑菇云一样在他的面前缓缓散开。他把手里的另半张身份证也扔出了窗外。这时,厕所的门被人拍打得轰轰响,有人在门口愤怒咆哮。君飞赶忙掏出钱包里的钱,慌慌张张地把钱包连同里面一张已经无钱的信用卡一起扔到了窗外。

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君飞的工作时有时无,总是找不到一份长久稳定的工作,经常陷入身无分文的绝境。现在租的房子是一间很破旧的平房,自从他来到这个城市后就一直租住在这里。房间潮湿阴暗,有股难闻的瘟腥发霉的气味,墙皮斑驳脱落,露出荒土般粗糙的墙面。有时突然会从墙缝里沙沙爬出几只肥壮的土鳖,黑乎乎油亮亮,东张西望一会儿,扑簌簌又钻了回去。

这片平房区像一块巨大而又丑陋的灰色补丁,极不协调地嵌在高楼大厦的包围里,仿佛一群艳光四射,服饰华丽的窈窕美女,手牵手围拥着一堆广阔的垃圾场跳舞。居民们年复一年盼着拆迁住上干净的楼房,盼着房地产公司开来几辆高大的铲车,一股脑推平这些破屋烂瓦。可是这儿的房子已被列为文物保护起来,据说有一幢独院还是明朝一位大官的老宅,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这儿的房子不能拆,所以这一带的居民只能与现代文明隔绝,继续生活在百年前的历史里。他们只能从老墙上每一株野草颤抖的茎叶上,在每一块腐烂墙皮的黑色记忆里,搜寻浩荡皇恩远逝的福泽。

房子虽然破旧,但是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方便,地理位置极佳。如果这一带拆迁,拆迁费足以让此地原住民一夜成为百万富翁。也幸亏有这样破败的房子,君飞才能找到栖身之所。楼房租金贵,不是君飞能承受的,这里的房子虽然惨不忍睹,可是租金便宜。由于此地的房子太破烂,在此租住的基本上是低收入的农民工,以及落魄知识分子。古老的平房没有厕所,君飞撒泡尿要走上百米,到胡同尽头才有一个比破房还要破败的简易公厕。厕所阴暗潮湿,终日弥漫着一股呛人的臭气,由于日久年长,臭气变得纯粹而又精炼,在厕所站立不到一泡尿的功夫,臭气就会熏得人睁不开眼睛。冬天晚上,小便可以撒在盆里,第二天趁院里人不注意时,偷偷倒进水池子。但有时夜里肚痛,要干大事,君飞只能穿上外套,顶风冒雪蹒跚一百米,才能酣畅淋漓地泄下浊物。

君飞不想活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没法活了。他看不见自己的前途,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笔收入从何而来。半年多了,他一直找不到工作,一旦花完手上这些可怜的钱,他就不知道日子该咋过了。这些天,他时时梦见自己变成一只黑蹄的小羊,跟着一群雪白的大羊缓缓行走。四周雪一样洁白;白的发亮;白的像童话中的天堂;白的像锋利的刀刃,寒光闪烁。羊群后面跟着一位黑瘦干枯的老太太,一边挥动手中的皮鞭,一边轻声吟唱:羊儿,羊儿,快回家吧。

生命不是永恒,而死亡也不会长久。

地球上很平常的某一天,太阳按照规律正常升起。君飞买了一张火车票,决定离开这座生活十年的巨大城市,前往遥远的、陌生的、荒无人烟的地方,彻底还原自己。他要和某些垂老的野兽为伍,仰望着星光悄悄死去,到另一个时空谋生,重新开始。他变卖了家里可以卖出的东西,把身份证剪成两半,准备在火车上陆续扔掉。当他死去的时候,他身上没有任何证件可以证明他是谁?他从哪里来?他在这儿干嘛?他又要到哪里去?

P1-4

序言

在禅定中觉悟生与死的知识

1996年,在我30岁生日后不久,我的父亲因病去世,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目睹生命的脆弱,真实看见了人生的无常与梦幻。那时的我,对于死亡的知识一片空白。既不明白临终关怀,更不懂得应该如何引导濒死之人的精神,安详顺利地穿越死亡时刻。面对死亡,我们除了徒然的哀伤与哭泣,完全束手无策。这件事几乎动摇了我曾经坚守的全部人生理想,生和死的疑问陡然成为我当时必须解决的最大问题。如果不能理解这个矛盾,我就无法找到能够说服自己继续奋斗的人生力量。那一年,我开始学习古老的宗教知识,强烈渴望从人类文化精神的源头,寻找生与死的答案,并从中获得敬畏与信仰,重新建构我的人生价值系统。于是我把死亡作为思考的起点,重新探究活着的真相,我所有的写作,都成为这些思考的文学延伸。

我曾经热爱诗歌与哲学,现在,对诗歌的热爱依旧,但是阅读哲学的兴趣渐渐被宗教研究取代。经验世界的文明不能解决我内心深处对人生的根本困惑,给我以生命的终极启示,我转向超越逻辑思辨,突破人类思维框架的束缚,在禅定中觉悟生与死的知识,感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殊胜妙境。生死互为依赖,我想,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死亡彼岸的秘密,我们就无法洞彻生命此岸的实相。此岸和彼岸互相观看,其实本来一体。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总和,构成全宇宙整一圆满的不二真理,并通过各种古老的宗教教义,形成殊途同归的表达方式。虽然名相不同,但都指向终极真理。在基督教是“上帝”;伊斯兰教是“安拉”;婆罗门教认为是“梵”;佛家称之为“涅槃”;中国文化名之日“道”;而在瑜伽修行中,则是禅定时冥想的种子音“唵”。

说到死亡,这个话题乍一看似乎很沉重,其实不然。它简单轻松的犹如一场刚刚结束的电影,一场归于寂静的盛大狂欢。每一件过去的事情,包括此时此刻正在流逝的每一秒钟,都是死亡。死亡属于我们的记忆,当我们这样理解死亡后,我们就会发现生命有多少奇迹,死亡就会有多少美丽。死亡只是我们今生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是对自己盖棺论定交出的总结答案。死亡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某一个悠闲的下午,我们可以一边慢慢啜饮咖啡,一边在渐渐西移的光影里,细细体会它优雅无常的存在。死生相伴,每时每刻死亡都在我们的身边,就像一位最忠实的朋友,与我们形影不离。死亡是无法回避不可抗拒的,正如我们无法拒绝生命的萌芽与成长。没有人能推算出自己将在何时何地、何种因缘,死亡会如期而至,瞬间降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学会如何与死亡达成协议,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和平共处。

因此,我们必须敬畏死亡,敬畏生命与正义,敬畏道德与真理,敬畏一切未知的领域。对于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我们不能因为文明水平的有限而斥之为“迷信”,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结论显然太武断、太草率。无限的世界有无限的可能,我们为何一定要在非此即彼的狭隘层面上拼个你死我活?你若藐视世界的尊严,世界必然以嘲笑回报你的无知。人类完全依靠自然而存活,对世界的态度理应像对待父母和老师一样,保持应有的敬畏,我们才会勇敢而不放肆,坚强而不狂妄。失去敬畏,人类只会沦为没有精神原则的胆大妄为的狂徒。我们的悲哀就是因为我们有时太自信,浑然忘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能。

敬畏不仅是最古老的美德,也是慈悲与仁爱的源头,而慈悲与仁爱则是中国文化的根,是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传承的精髓。翻开中国古老的典籍,我们发现许多西方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中国古代都已有萌芽,比如现代法制确立的疑罪从无的推定原则。《尚书·大禹谟》有这样的话:“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意思是说罪行无法确定轻重时,要从轻处罚;功劳无法判定轻重时,要从重奖赏。宁可放过不守法的人,也绝不错杀无辜。这在两千年前的中国,是多么了不起的治国思想啊。中国文化的宽容与厚重,对生命的敬畏,由此可见一斑。中国还有个杞人忧天的故事,同样表达了中国文化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深沉仁爱的忧患意识,在这种忧患意识的背后,潜藏着对家国前途和众生福祉的关切。也是中国文化宝贵的精神传统。正是在这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思想的支撑下,我的写作才获得欲望与激动,找到了我所理解的写作的全部意义。

文明是什么,我想文明并不仅仅在于科技发达物质丰富,文明更重大的核心意义在于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凝聚。文明如果不是为了保障每一个个体生命更加有尊严的、幸福的活着,那么文明就有可能成为巧取豪夺的帮凶,演化为一种新的压迫工具,不仅危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甚至会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结局。人是群居的动物,只有相互协助才可以发展壮大。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提供服务,每一个人也都有权利得到社会的帮助与保护。孤独的、游离于社会的那些边缘的个体生命,他们如同风中落叶,常常无力把握自己,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这就是本书关注和讲述的“体制外人群”的生存故事。

本书是一部散文体的小说,全书并没有贯通到底的完整故事,而是通过一些相关故事的组合,讲述个体生命的生死传奇,试图挖掘人的精神屈服于物质束缚的根源,在文明的压迫下,人又是怎样被迫随波逐流的。

小说没有对话,完全依靠人物的行为与意识的流动展开情节。借助文字的天然优势,穿越时空的障碍,在回忆、现实、想象之间自由驰骋;梦幻与现实迷离交替,亦梦非梦,亦幻亦真。小说综合运用了象征、隐喻、魔幻、类比、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段,注重结构紧凑、节奏明快、语言简练,力求突破传统叙述的模式,寻找纯粹的文字表达和文学写作的新的可能。

生命不是永恒,而死亡也不会长久。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生命的大集市,每分每秒都有众生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亘古不变地重复活着与死去的悲喜故事。我们的迷茫,是因为我们虽然活着,但是从来不知道活着的真相。

瑜伽是探索生死真相的利器。在古印度的文化传统中,哲学和宗教始终缠绕在一起,无法分割。瑜伽源自东方最古老的婆罗门教,是一套建立在庞大复杂的古印度六派哲学基础上的严密高深的修行系统。一般认为瑜伽的根本经典是古印度帕坦加里的《瑜伽经》和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毗湿摩篇》(单行本译为《薄伽梵歌》)。但瑜伽重在实修,离言绝相,冥思入定。瑜伽认为一切经典都只是导引和加行,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智慧资粮,但是正行无可言说也无法传授,只能自证自悟,放下一切概念与戏论,方能契入法尔如是、自觉觉他的平等圆满的宇宙实相。瑜伽的终极意义就是智慧与和谐。瑜伽是觉悟的唯一方式,是契合宇宙真理的证悟法门。众所周知,早年的苦行并没有让释迦牟尼佛祖觉悟。据史料记载,释迦牟尼后来放弃苦行,依靠牛奶的营养恢复体力后,选择了瑜伽修行,在恒河边禅定,35岁时开悟成佛。佛,梵语音译,又译佛陀、浮屠等,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觉悟的人。  这是我深爱瑜伽的唯一原因!

唵!

王晖

2011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74890
开本 32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