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
内容
编辑推荐

陆晚霞编著的《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共分四篇分别是:第一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译注《方丈记全译注》(讲谈社学术文库,1980年)与三木纪人校注《方丈记·发心集》。但《方丈记》的引用主要依据讲谈社学术文库本。第二篇使用了小岛孝之校注译《沙石集》。根据需要适宜参照并引用渡边纲也校注《沙石集)。第三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校注《徒然革全注释上·下》。第四篇使用了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宝物集·闲居友·比良山古人灵托》(岩波书店,1993年)所牧的小岛孝之校注《闲居友》,以及西尾光一校注《撰集抄)(岩波文库,1970年)。

目录

凡例

序论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学

 二 围绕“隐者文学”的疑问

 三 遁世者佛徒隐者

 四 本书各篇概要

第一篇《 方丈记》与鸭长明的文学

 第一章 关于《方丈记》先行作品的补遗考察

第一节 兼明亲王的文学与《方丈记》 

第二节 庆滋保胤的文学与鸭长明

第三节 《白氏文集》与《方丈记》

 第二章 《方丈记》中的老庄思想

第一节 鱼鸟的对仗表现与老庄自然观

第二节 养性及其周边问题

第三节 遁世与知足安分

第四节 “记”与“赋”与“爱居论”

 第三章 由《发心集》、《无名抄》看长明的遁世观

第一节 长明作品中的“心”

第二节 《发心集》、《无名抄》和《徒然草》

第三节 《发心集》和往生传高僧传

第二篇 《沙石集》与无住道晓的思想

 第一章 无住对同时代遁世的批判

第一节 遁世该是什么样的

第二节 遁世者形象的共同点

第三节 无住的遁世观

 第二章 无住的本地垂迹思想

第一节 《沙石集》中的本地垂迹

第二节 和光同尘的原理

第三节 三圣派遣之说的活用

 第三章 唐宋禅佛教的影响

第一节《沙石集》中的儒释道合

第二节 《沙石集》与禅佛教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受容和三教观的影响 

第三篇 《徒然草》的遁世论

 第一章 兼好法师的遁世观

第一节“舍”和“贪”

第二节 兼好对“闭”的理解

第三节 遁世的叙述方法

 第二章 名利否定论和老庄思想

第一节 第三八段中《方丈记》的影向

第二节 第三八段的名利论与老庄思想

第三节 兼好的老庄思想

 第三章《徒然草》与《景德传灯录》

第一节 树上的法师和鸟窠禅师

第二节 少年兼好与父亲的问答

第三节 禅的影响以及《徒然草》的周边

第四篇 中世佛教说话中的“遁世”

 第一章 遁世的含义和类型

第一节 遁世含义的变迁

第二节 遁世的类型

 第二章 中世日本人的遁世理想

第一节 闲居的理想

第二节 隐德伪恶的思想

第三节 美丑的两极和澄心

 第三章 中世的遁世者形象的成立

第一节《摩诃止观》与中世的遁世

第二节 高僧传与中世的遁世说话

 第四章 近世人们眼中的遁世者

第一节 《扶桑隐逸传》的构成

第二节 元政心目中的“隐逸”

第三节 《扶桑隐逸传》的赞语

 结论

一 遁世僧与遁世者

二 中世知识人的三教融合思想

三 遁世文学的作品表现

四 课题展望

附录《方丈记》中译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晚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1768
开本 32开
页数 4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4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06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