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所著的《隋唐道教与习俗》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以隋唐道教与习俗的关系为切人点,尽可能提供一幅清晰的隋唐盛世社会风情画卷,以达到让我们更加全面、真实地把握道教的发展演进历程及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点的目的,既能丰富道教史研究的资料,又能使观点获得强有力的材料支撑。
图书 | 隋唐道教与习俗/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周波所著的《隋唐道教与习俗》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以隋唐道教与习俗的关系为切人点,尽可能提供一幅清晰的隋唐盛世社会风情画卷,以达到让我们更加全面、真实地把握道教的发展演进历程及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点的目的,既能丰富道教史研究的资料,又能使观点获得强有力的材料支撑。 内容推荐 周波所著的《隋唐道教与习俗》试对隋唐道教与习俗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为相对集中地探讨这一问题,《隋唐道教与习俗》内容主要涉及隋唐道教与信仰习俗、丧葬风俗、岁时习俗的关系。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隋唐时期,道教与习俗之间存在紧密交织的关系,道教文化对社会习俗表现出强大的辐射性和影响力。在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中,道教获得兴盛与发展,成为文明之根。透过这一视角,可以重新发现与审视一个以“道”为文化气质与涵养机制的隋唐“中国”。 目录 序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本书的突破及创新点 第一章 道教与信仰习俗 第一节 道教与自然神信仰习俗 一 星辰崇拜 二 山岳崇拜 三 水神崇拜 四 动物崇拜 五 植物崇拜 第二节 道教与人格神信仰习俗 一 万神之主——玉皇 二 治水之神——二 郎 三 科举之神——文昌 四 茶业之神——陆羽 五 蚕桑之神——蚕女 六 医药之神——药王 第三节 道教与淫祀问题 一 隋唐国家对淫祀的政策 二 隋唐道教对淫祀的态度 第二章 道教与丧葬习俗 第一节 道教与丧仪习俗 一 阴曹地府信仰 二 招魂·超度 三 择吉 四 丧制 第二节 道教与墓葬习俗 一 买地券·镇墓文 二 木人·石真 三 神怪俑 四 墓壁画 第三章 道教与岁时习俗 第一节 道教与春季岁时习俗 一 元日 二 元宵·上元 三 天穿 四 晦日·中和 五 春龙·社日 六 花朝·道诞 七 上已 八 寒食·清明 第二节 道教与夏季岁时习俗 一 端午 二 七 夕 第三节 道教与秋季岁时习俗 一 中元 二 中秋 三 重阳 第四节 道教与冬季岁时习俗 一 腊日 二 岁除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隋唐道教与习俗/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0174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5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