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顺其自然的智慧(达人妈妈的育儿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哪位在孩子出生前知道如何当妈,所以学当妈的日子不好过,每天都会被突如其来的“为什么”围攻追打。畅畅和壮壮小朋友的故事可以帮助妈妈们做两件事:读懂你的孩子,了解你自己。孩子是天使也是天书,读懂了,才开始明白如何当好妈。

《顺其自然的智慧(达人妈妈的育儿手记)》的作者是刘湘梅、李雪琴。

内容推荐

《顺其自然的智慧(达人妈妈的育儿手记)》内容介绍:著名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刘湘梅、李雪琴讲述了她们自己的育儿经历,有故事,有感悟,有理论,她们最想告诉天下父母的是:大人要懂得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自然成长。好父母是学习和体悟出来的,而不放养,不大撒把的顺应天性的教养方式,需要父母和燕子共同成长,一起修炼!

《顺其自然的智慧(达人妈妈的育儿手记)》的作者是刘湘梅、李雪琴。

目录

序顺其自然养孩子,我们一起修行

孩子的眼泪,你能读懂吗

面对臻子的眼泪。很多大人都乱了阵脚.真实孩子的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

孩子也有说“不”的时候

从孩子会说“不”开始,他们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会诊小磨蹭

不要让孩子在“被摧”中长大。

孩子,没有不爱学习的

我们该歙的就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由地学习”。

孩子的自私不私

自私?这样一顶关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孩子顶得起吗?

孩子打架,这样的麻烦事谁能掌控

当孩子开始与小伙伴交往了,总是免不了纠结于“欺负”与“被欺负”的主题。

慢慢来,养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令我们纠结的不是“孩子要不要讲礼貌”而是“怎样让孩子讲礼貌”

家有“破坏王”

孩子就是那个你在前面收拾.他跟着在后面糟蹋的捣蛋鬼。

为什么我养了个“牛皮糖”孩子

黏你只是因为爱你,以积极心态面对孩子“黏人”。

为胆小的孩子点一盏温暖的灯

懂得怕了,恰恰说明孩子在成长。

谎言,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通道

孩子在两岁半到三岁时就会讲十分完整的谎言了。

遭遇“一根筋”孩子

孩子的秩序感的外在表现就是“根筋”。

后记

试读章节

哭泣是一个自然疏导不良情绪的过程,就这个行为本身来说,谈不上积极或者消极,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哭泣而奖励或者惩罚孩子,值得我们关注的依然是孩子为什么要哭。当畅畅在教室门口哭的时候,畅畅妈关注的是依恋问题,因此在第一时间让她来拥抱,而不是对她的哭泣进行什么褒贬,常常见到有家长在孩子哭着不进教室时责怪他们“怎么又哭了?”结果几乎都是孩子哭得更厉害,本身正处于入园分离焦虑的时候,哭两声又遭到批评,孩子自然觉得委屈,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把“哭”和“去幼儿园”联系起来,每到幼儿园便觉得下一个流程就是哭。

回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几个同事正在办公室里,从楼道里走来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快进门的时候,他摔到地上了,我们出自本能地冲过去想把他扶起来,这时,他的妈妈站在远处,用眼神阻止了我们,大家都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孩子挣扎着站起来,等他刚站起来,他的表情是欲哭未哭,我们冲上去,七手八脚地把孩子抱过来,又是拍土又是安慰的,还有人关切地问:“摔疼了没有?”小朋友愣了几秒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或许他是被这一帮陌生人的热情吓着了,如果我们大家没有过分关注,他一定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有的时候。只要确信孩子没有遇到危险,我们不妨静静地看着他们。

在我们传统育儿经里,有一条很著名的法则:家里的大人需要分别唱黑脸和白脸,这是借用京剧的术语,黑脸的多半是正义公正的人物,最著名的如包公,而白脸的人物多半阴险狡诈,是舞台上的反派,最著名的如曹操。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旦孩子哭闹,家里的大人就很默契地分别扮演角色,有人哄,有人吓唬,试图让孩子要么屈服于权威,要么被物质俘虏,总之最终的结果便是孩子停止哭闹。这是典型的维稳做法,这背后透露出的依然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大人已经设定只需要演一场戏,孩子便能屈服,并没有打算真正去解决问题。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哭闹。这种一个打了一个给糖吃的教养模式如果持续下去,孩子极有可能讨厌或者惧怕那个“唱黑脸的”,一有问题都转而去要挟那个“唱白脸的”,整个家庭教育陷入宽严无度的状态。

没有哪个父母喜欢孩子哭,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不许哭了”,“哭够了没有”,其实一个人能在适当的情况下流出眼泪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无可厚非的。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能哭的孩子,照老人的说法,就是“往死里哭”。为一件不如意的事,哭个把钟头很平常。大人们对待我的办法,往往先是哄,然后是骂,最后就是不理不睬了。他们说:“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其实,我每次都不是因为哭累了才不哭的,他们永远都不了解我在整个哭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开始我是真的很难受,所以哇哇大哭;后来发现大人的话根本解决不了我内心的痛苦,我变成了悲啼;再后来,无人问津了,如果立刻停止哭,我会觉得自己很下不来台,所以接着抽泣。我的心里觉得很堵,而哭着、这么胡思乱想着,慢慢就轻松一些,不那么堵了,好像把什么东西发泄出来了。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自然就会停止哭泣。

我想,即使在成人之后,这种感觉也是有的。哭,就是一种发泄的渠道。

当孩子痛哭不已的时候,身为父母只要表现出关切与关爱就足以让孩子感到爱与温暖,也许你简单地用慈爱的声调说“你的眼眶很红啊”或“你要哭一场,舒服点吗”,孩子的眼泪可能立刻就夺眶而出。哭过之后,也许你也不用细究因由,孩子的心灵已经过一个净化的过程,而且可能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起来。P12-14

序言

壮壮和畅畅第一次见面就亲如兄妹。那时候的畅畅两岁多,还处于“世间万物只分为可食与不可食两类”的阶段;而马上就要五岁的壮壮也破天荒地表现出十足的哥哥样——之前他是不屑于跟小小女孩儿玩的。

他们一见如故,如同他们的妈妈。

两位妈妈初次见面以“李老师”、“刘老师”敬称,后来混得熟了,便带有调侃的意思了。通常两个妈妈凑在一起就聊孩子,遇到聊得来的,会没完没了,我们就属于这一类。所谓聊得来,自然是对彼此的教育观念、养育方式认同,并能产生共鸣。比如,李老师说畅畅把大米撒了一桌子一地,刘老师关心的不是怎么收拾残局,而是李老师怎么去引导她理解“一盘散沙”的概念;而说到壮壮的某些“破坏”行为,相信李老9币也绝不会问出:“这在你们家是被允许的?”我们觉得最有差异的一次是看到刘老师和壮壮在草坪上疯玩,又打拳又转圈时,李老师感叹道:“带儿子要比带女儿费的体力大多了!”

我们这样的妈妈经常会被认为是“惯”孩子的。很多事都顺着弦子,按郯弦子的意愿来。致对这种看法的反驳意见2一是:难道都按照大人的意愿就对了?

大人总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都是对的。而孩子,天生就是会犯错的,他们在一个接一个的错误中,借由大入的纠正和引领而成长。所以,当他黏妈妈的时候,妈妈要断然离开,告诉他抱着妈妈哭不是好孩子;当他不愿意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的时候,要让他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德;当他跟小朋友胡扯他有一屋子玩具的时候,警告他说谎是很恶劣的行为……

有问题吗?应该没有,都合乎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但教育怎么就是这么难的一件事呢?孩子要么听不进去,要么屡教不改,还脾气越来越大,学会跟父母顶撞。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人常常忽略了“孩子就是孩子”。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他们做不到。但是,他们会按照自身成长的规律不断地完善自己,走向成熟。做父母的,只需找到这条规律,顺其自然,就好比种下一棵小树苗,大自然有阳光雨露供它成长,我们在必要的时候略为修剪,别忘了浇水施肥,它便会茁壮成长。

李老师跟刘老师之所以能聊到一起,最根本的是我们会顺应孩子成长的天性,不去做“逆天”的事。

李老师不在乎一地的大米很难收拾,因为她知道,孩子在成长的最初阶段能够自由地探索,对于她的未来有多么重要,她将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这一切代价可能就是每天多洗几件衣服,多做点儿家务。刘老师不再非要给壮壮看那些容易让他伤心流泪的绘本,即使它们再经典、再美好,因为我懂得自己的儿子有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情感教育无须过度。

谁不想做个轻松快乐的妈妈?李老师和刘老师是幸运的,存在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使我们能够相对比较容易地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内化吸收,全部汇总为一个词——尊重。必须有这一前提,才会明白,顺应天性,让孩子自然成长就是最轻松的教养方式。但是,顺其自然不是放养和大撒把,而是一种需要全心体悟的智慧。

我们坚持这样的理念。

感谢畅畅和壮壮,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妈妈这份坚持的回应。

我一直以为,孩子是上天派来的,是真正的天使,他们的使命就是要我们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忏悔、超越自我。养育孩子就是我们修行的过程,因此,我对所有的孩子心存感恩,心怀敬意。

感谢李老师,朋友很多,知己难求。

感谢很多参与此书策划和编辑的朋友们。

感谢向晨,你的宽容和理解,坚持和信任,诠释了这本书的主题——尊重。

刘湘梅

2012年冬·北京

后记

为本书第一次开策划会的时候,畅畅还是一个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小娃娃,当她突然站起来的时侯,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用手挡住桌子的尖角,怕她不小心磕着了,也正是从这一个小细节里,我意识到自己遇见了几个真正懂得呵护孩子,并且心细如发的人,于是我们开始了接下来的合作。

三年后的今天,畅畅已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而曾经读幼儿园的壮壮则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可以说这本书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同时也成为我和湘梅读懂孩子的一本“观察日记”。

最初的创意是做一本育儿mook,再后来,我们深深地感觉到,生活中,大人和孩子之间非常容易发生一些“误会”:孩子的叛逆、撒谎、打人……常常会让大人生气、恼火和担心,事实上,这些“错误”正是他们长大成人时必然经历的,于是大家一致决定,挑选出若干个比较典型的现象,通过我和湘梅的亲身经验,确切地说就是畅畅和壮壮当时的表现,逐一分析孩子这些“错误”背后的原因,并且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应对办法。

我们无意于做一本学术专著,也不想炮制几条包治百病的方法。事实上,在育儿中也没有这种手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如果非得总结一点适用性比较强的做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经历,顺应孩子的天性,这也正是本书的主旨。

其实,类似的教育理念被很多先贤以各种形式都表述过,我写这篇后记的时候,恰好读到了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传习录·勒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这里明确地说出,教育孩子应该顺应他们的天性,不断鼓舞他们,使他们心中愉快,这样孩子才会不断进步。我一直固执地相信,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不过很多时候由于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一些人以爱的名义做了很多“摧挠”之事,结果是大人和孩子都无比难受,如果每个做父母的人能多点耐心去读懂孩子,那么育儿这件事就会变得更愉快也更有效率。

为了让这本书读起来轻松一些,我们还选取了畅畅和壮壮的几个有趣的故事,并据此改编成了漫画,希望朋友们看到后能会心一笑,因为类似的故事也会发生在您的孩子,或者您朋友的孩子身上。

本书涉及的年龄段为0至六岁,也就是学龄前的儿童教育阶段,这样做的原因,一来是因为畅畅和壮壮的成长经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这段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将会奠定孩子未来的基础,我经常打的一个比方是,这就好比在画画之前打底色,此时可能看不出这幅画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底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幅画最终的品质。

孩子的未来很长,终究会有一天我们只能目送孩子远行,毫无疑问,我们无法提供他们需要的一切知识和能量,因此我们能做的是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几年,尽量把“底色”打好。

在本书成书之际,需要感谢很多人的付出。

感谢我的女儿畅畅,也就是吴依穆小朋友,她不仅仅成为我观察与思考的案例,使得我说出的话不再是纸上谈兵的大道理,更重要的是,由于她的到来,我获得了一个“二次成长”的机会。孕育和养育孩子的过程让我更加尊重个体生命,并且于人于己更加宽容,而这一切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幸福感。

感谢我的先生吴青松,多年来,我们喜相庆,病相扶,寂寞相陪。他一直支持我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并且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让我免于著书谋稻粱的尴尬。这些年耳闻目睹的很多实例,让我越发觉得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地重要。  感谢湘梅,她为这本书耗费了许多心力,从最初的创意到最终的统稿,没有她,这本书无法呈现在大家面前。

感谢向晨,在一个什么都唯恐慢了的时代里,他等待了我们三年多,这确实需要勇气和耐心,同时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所有为这本书劳神费力的朋友:徐建、白薇和关谊等。做这本书的一个收获就是,我们由合作伙伴最终变成了朋友。

感谢我的各级领导。特别是赵平洋先生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感谢同事和朋友们对我的宽容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

感谢所有和我一起探讨过育儿话题的朋友们。

李雪琴

2012年12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智慧妈妈,是个好园丁,懂得等待种子优雅地长大,阳光和雨霹固然不可少,担健康的种子更有与生俱来的勃勃生机!壮壮和畅畅宝贝的两个妈不是平凡的母亲,她们的专心和专业让她们的孩子收获到当今很多孩子失去的童年,在快乐中扎实地成长,这是顺其自然中播种的智慧!

——林薇

没有哪位在孩子出生前知道如何当妈,所以学当妈的日子不好过,每天都会被突如其来的“为什么”围攻追打。畅畅和壮壮小朋友的故事可以帮助妈妈们做两件事:读懂你的孩子,了解你自己。孩子是天使也是天书,读懂了,才开始明白如何当好妈。

——黄静洁

通过一个个轻松有趣的成长故事,把早期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娓娓道来,家长读后一定会感受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

——高寿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顺其自然的智慧(达人妈妈的育儿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湘梅//李雪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105582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2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4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