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牌匾》作者李学知(署名李之学)常年工作在农村县乡基层岗位,生活积累厚实,又有丰厚的文学根底,捕捉力强,叙述起来得心应手。这是近年来锦州市作者出版的农村题材小说中难得一见的优秀之作,“堪称当代基层官场和社会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原生态素材”。
《失落的牌匾》以辽西一个农业县的改革发展为背景,通过对县、镇领导萧雨轩、马前任等一系列人物的塑造,反映了当代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变迁,揭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展示了人民向往幸福向往和谐的人心所向。
图书 | 失落的牌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失落的牌匾》作者李学知(署名李之学)常年工作在农村县乡基层岗位,生活积累厚实,又有丰厚的文学根底,捕捉力强,叙述起来得心应手。这是近年来锦州市作者出版的农村题材小说中难得一见的优秀之作,“堪称当代基层官场和社会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原生态素材”。 《失落的牌匾》以辽西一个农业县的改革发展为背景,通过对县、镇领导萧雨轩、马前任等一系列人物的塑造,反映了当代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变迁,揭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展示了人民向往幸福向往和谐的人心所向。 内容推荐 黑山县委副书记兼黑山县文联主席李学知(署名李之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失落的牌匾》日前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失落的牌匾》以辽西一个农业县的改革发展为背景,通过对县、镇领导萧雨轩、马前任等一系列人物的塑造,反映了当代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变迁,揭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展示了人民向往幸福向往和谐的人心所向。作品在艺术上也表现了很强的感染力,在塑造人物上多着笔墨,使人物呼之欲出;结构布局清晰合理,情节设计真实可信;语言也朴实细腻,颇具表现力。 目录 代序 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绕阳河辽代称锥子河,明称珠子河,清先称乐羊河,后又称鹞鹰河,又写作耀营河,又称苏巴尔哈河。上游支流很多,是辽流干流右岸一条动荡不安的支流。它发源于科尔沁草原的察哈尔山。从阳丘北双台子屯入境,从北向南取西南流向,上游水势汹涌,入郑家苇塘后水面扩张,流速变缓。出苇塘后,奔腾而来时水势复猛被莲花台阻挡一个浪头打了个跟头,转身一个旋涡形成了莲花湖。绕阳河又顺势而下直奔渤海。所以说,莲花湖是绕阳河的杰作。 莲花湖北面几十里就是沈山铁路,湖边的村子有蓝沙峪、白旗堡、十里封堆、青台泡、黑鱼头,西面村是古城堡、夏家营子、朝北营子、姬家窝棚,南面是杨柳居、长坨岗,再往南就是叶沙坑、黄花甸子、姜家屯、冷子堡、长沟沿、大小锅台、洪家、桑树林子等。西面的古城堡传说是金代望平县的都城,前年国家考古队探测地下五米有一座金代地下古城。一千多年前,阳河洪水暴发淹没了这座城市,其原因是绕阳河上游正是科尔沁大草原,现在叫科尔沁大沙漠。当年,草地下的泥沙被洪水挟裹覆盖了它。所以,这座金代的古城默默地在地下埋藏了这么多年。如今,地面上每年都可发现一两个柱脚石、木纹瓦、金代的铜人等,1975年阳丘县根治内涝,修八大干渠时,挖掘出三大缸金海陵王所铸的金代铜钱验证了这一点。 《盛京疆域考批注》记载:莲花乡有望丘塔址,望丘塔建于金代倒于清朝初年。此地在金代建粮渔务,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五十年代,杨柳居的荷花闻名东北,当时,莲花湖烟波浩渺,碧波千顷,莲花开的遮天盖日,一望无际的水面上,绿的是荷叶,粉红色的、白色的是各种荷花。 不知不觉到了莲花乡政府,远远看去,门口聚集着一帮人,有个大高个子比比画画地好像在说什么,萧雨轩一看:是党委书记宋雄。看到萧雨轩的车,他恭敬地站在路边,车一停,他一步上前拉开车门,把萧雨轩让下了车。两人简单握了下手,宋雄就迫不及待地小声汇报:“昨天晚上,木屯村的会计张三和他表小舅子媳妇都被他表小舅子王宝权用刀扎死了。镇政府的牌子也丢了。人已经送医院了,但抢救无效,都不行了。”公安局刑警队长张大炮也紧跟在他们身后,互相没有寒暄就开始介绍案情:“昨天晚上,也就是半夜以后,有人摘走了牌子两块(政府和党委的)。天亮之前,我们刑警队已在政府所在地,挨家搜查了一遍,但一无所获。” 听完他们的介绍,萧雨轩头脑稍稍清楚了一点,他一挥手,示意大家进屋。宋雄把大家领进了小会议室。 一落座,大家开始分析案情: 宋雄先说:“这是政治案件,摘地方一级政府的牌子,破坏农村改革制造?昆乱,扰乱人心。” 副书记万顺说:“这一定与税费改革清欠有关,这件事最近社会上有反映,意见很大。” 挂职女副镇长田艳如平时根本看不到县委书记,这次可有了机会,连忙挤到前面目不转睛地看着萧雨轩说:“这准是附近的木匠摘去打家具了,这牌子的木料是红松的,现在正是结婚定做家具的旺季,这牌匾都是干木料。” 萧雨轩看看这女镇长面容长得妩媚,衣服也得体,声音也温柔,就是案情判断的让人很失望。他不愿意听她浪费时间分析案情,刚想打断她,没等到她的话音落下,门外吵吵嚷嚷就冲进一伙人:“他妈的,宋书记在吗?我们老百姓汗珠子掉地摔八瓣挣的钱,都让你们给骗来花了,你天天吃香喝辣的,真鱼不吃吃甲鱼,正事不干千邪事,拿我们的钱瞎造。把欠我们的钱还给我们。”宋雄一看是找他的,连忙站起来说:“不要吵吵闹闹的,县里领导在,都到我办公室去。” 这帮人多数不认识萧雨轩,所以,他们很不情愿,都梗着脖子很不听话地跟着宋雄,慢腾腾、稀稀拉拉地走了出去,但那些野蛮的声音还是高分贝地在空中回荡:“我们要钱,不给钱不行,不给钱就整死他们,这帮当官的一个好东西也没有,张三就他妈的该死,他自己的钱咋都拿家去了呢?” 这声音还没落,又一个十分粗野的男人嗓门儿很高,喊得更难听:“不给钱,还操人家媳妇,我们看公安局应把王天权放了,一点罪也没有。再不给钱,我们都去上访,去县里找萧书记。”也有人幸灾乐祸地说:“要什么钱,牌子都让人摘了,还要什么钱呐。” 乡里的领导谁也没人敢接茬,也都跟着这帮人出去了,只剩下乡长耿岩和刑警队长陪着萧雨轩。 耿乡长是当地的干部,县里的领导他不认识谁,他在这个乡干了三十年,明年就该离岗了。看到萧雨轩,就像见到了亲人,有一肚子的话。他说:“乡镇的活现在也干不了,明白的说了不算,不明白的瞎整,谁也管不了谁。” 萧雨轩问:“这刚才不是说杀人是一般的情杀吗?怎么又和什么钱扯到一起了,要什么钱?” “抬款?” “本屯的会计张三连续多年在村上为了给乡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非常肯干,一有收钱的事第一个用三分利借钱完成任务,他这些年把亲朋好友的钱都借来了。村书记也十分信任他,经他手一个村累计借了几百万,现在人们都到了用钱的时候,都想往回要钱。现在乡镇和村的态度是: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但多数老百姓都是正经人,谁要你村干部的狗命?他们就忍气吞声地挺着。 “王天权这钱和别人的又不一样,他在几年前家里攒了二万元钱,是用来娶媳妇的,被张三给村上借去抬三分利后,连本金都没要回去。第一个对象因为财礼没过去,吹了。张三和村上周书记一合计觉得对不起他,两人一商量,决定给他介绍一个对象。恰好,张三的媳妇是赤峰翁牛特旗扎兰营子人,正巧有一个表小姨子没出嫁,他一想,干脆做媒给王天权介绍。没想到,他一出面说媒,双方都没有意见,成了!结婚时,张三从村上借了五千元钱,就给王天权把喜事办了。婚后日子过得也很好,生了一个小子。天长日久,王天权的媳妇也知道村上欠他们的钱,因为有一层亲戚关系,她也开始向张三要那一万五千块钱,两家吃吃喝喝,走的也很近。姐夫小姨子没说的,但后来天权渐渐发现他媳妇不要钱了,只是总往张三那跑,黑天白天,他就有了怀疑。 “这几天,张三的媳妇去了赤峰,家里没人做饭,王天权的媳妇天天去给表姐夫做饭,做完了饭回来的不准时。昨天晚九点,王天权又和往常一样去找她,一进屋看到两个人正抱着在一起啃呢。他怒火冲天,从外屋操起一把菜刀,在愤恨之中只一刀就把他自己媳妇后脑开了瓢,接着就和张三撕打起来,张三个子高力气大,王天权被他打倒在地。张三抢过了他的菜刀,但没想到炕檐下面有一根烧苞米的钢钎子,王天权捡起来照张三的后心“扑哧”一下子就扎了一个透眼,张三当场口吐鲜血——死了。后来王天权自己来派出所投案自首。这真是不应该发生的事。唉!这都是高利贷款的结果,如果我们不搞这抬款就没有这事!”说完,耿乡长十分难受。 “乡里还有多少个人高息抬款?”P6-8 序言 中国的社会变革运动率先发轫于乡村。乡村永远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生活源泉。 《失落的牌匾》便是李学知倾注几年心血潜心创作、散发着北国大地泥土芬芳的现实主义力作。这部作品是近些年来,我所读过的众多乡村题材小说中颇具特色和文采的一部。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细腻流畅的文字语言、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广袤豪放的辽西风情等,无不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审美印象。这部长篇小说围绕新世纪初农村税费改革而展开,凸现基层官场“权力生态”的世相百态,以当代基层干部鲜活的人物图谱而书写了当代县域发展的命运史。 显然,《失落的牌匾》倾诉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揭示了当代农村的改革风云带来民众思想意识的嬗变,尤其是镌刻在辽西沃土上的思想文化发展履迹,读来叹为观止。作品取材于辽宁西部一个农业大县的真实生活,小说通过主人公县委书记萧雨轩、马前任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深人刻画,再现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乡村世界。作者对萧雨轩形象的挖掘和把握是很见功力的,这是一个基层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善于动脑,思维缜密,正直真诚,铁骨柔肠,内心洋溢着济世情怀。他带领一班人在处理因税费改革而派生出的农村债务、农民负担、土地纠纷,以及县级企业改制等矛盾的同时,又搞改革,又抓经济,稳妥地把握了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使全县政治、经济形势有了喜人变化。他带领一班人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克服了禽流感疫情带来的诸多矛盾和困难。最终,他本人的奋斗目标没有达到,结局虽然不尽如人意,可他却以超拔的洒脱和淡定的情怀,笑看潮起潮落,这在“官本位”思想普遍存在的今天,是尤为难能可贵的。在21世纪初的中国县域,像萧雨轩这样的基层领导干部其实很多,他们大多从最底层做起,经验丰富,工作扎实,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铸造出的中坚一代。作品通过阳丘县的经济社会变迁而解读中国县域基层领导干部的文化心理积淀,充分展示了当代县域乡村变革的脉象,倾注了作者对社会转型期的县域发展现状的深沉思考。我们在《失落的牌匾》里所看到的权力争夺、诸多矛盾的交错叠加;所听到的鸡鸣犬吠、北方大汉的爽朗笑声;所感知到的人情冷暖、民俗民风……无一不向我们昭示着辽西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撞击,同时向我们展现出人性中复杂而本真的一面。我们的阅读在这种交融、撞击中,感受到了白云苍狗的世事沧桑、逝者如斯的洒脱忘怀,聆听到了时代前进的不可逆转的足音。 除萧雨轩外,小说还塑造了多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失落的牌匾》艺术特色的呈现是多方面的:矛盾主线突出,情境真实可感,景物描写开阔宏大:叙述从容不羁,极具情感张力:节奏张弛有度,富有推进力;语言质朴生动,颇具表现力: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彰显艺术功力。 李学知是土生土长的辽西人,长期工作在基层第一线,对经济工作、社会管理、文化考评等,都熟谙于心。自年轻时即热心文学写作,无论为官,还是作文,严谨笃行,热诚致学。这是他繁忙公务之余暇寻求的心灵慰藉,也是人生之一大乐事。 《失落的牌匾》以其全景式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堪称当代基层官场和社会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原生态素材。 是为序。 辛卯岁春于北京 后记 1979年初冬一个寒冷的凌晨,飘飘洒洒的飞雪扬落在乳白色的窗花上,窗外,朔风摇动树梢呼呼作响。蜷睡在公社文书值班室里的我,忽然被外面一阵阵吵嚷声惊醒。我在被窝里一激灵,穿好衣服,披上军大衣,快步走出屋外,只见十几米外的公社大门口站满了男男女女。几个嗓门大的老爷们正比比划划地在喊:“他妈的,谁把牌子给摘去了!”我挤进人群,看到公社大门水泥石垛上的牌匾被人摘走了,并看见灰白色的门墩上用红色油漆写了几个大字。 当时,我茫然了,这种场合我不知该如何处置,这可能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农村原生态的镜头吧! 以后那段时间里,公安机关如何寻找那块牌匾,我没有在意,可在我的心里却渐渐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受。我后来在这里又工作了十多年,但牌匾依然没有找到。以此为素材,我作为这个事件的亲历者,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也凭着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热心,有感而发地写了一篇长篇小说——《失落的牌匾》,我坚信:大树不一定都长在森林里。写这篇小说成了心中的追求。此后,时光荏苒,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基层调到了县委机关,转而又到农村,当了乡长、党委书记。在农村漫长的工作中,我天天勉励自己:要团结能人干真事,重用好人干实事,笼络小人别坏事,说真话,体民情,不欺骗群众,让辖区的老百姓从心里赞成你、服从你、拥护你,别让他们把你的牌子摘掉。所以,我带领一班人成功地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坚持农民承包土地30年不变的前提下,组织农民自愿将土地规划成方,发展设施农业,开发反季落叶果树,进行棚果栽培,每年以万亩的发展速度使棚菜棚果生产形成规模,大胆创新,举办了桃花节,轰动了省内外,使自己在得意之中离开了那里。其实,我正是由于担心自己在任时再发生年轻时遭遇过的那种丢失,才有了我在农村基层工作中的这种奋斗追求。 时间如白驹过隙。记得又是一个冬夜,一位儿时的伙伴从深圳回乡,我们举杯吃酒,他无意中提起写作之事,问我:“现在还动笔不?”我叹息:“这每天工作忙忙碌碌,大酒喝得轰轰烈烈,无暇动笔。”他正色告诉我:“好男人一生应该干三件事,第一要有一份立身的工作,第二应该写一部诗书……”第三没等他说出来,我抢过来说:“一顿应该喝一瓶白酒。”从那天起,我又萌动了创作的欲望,断断续续在大脑里构思,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用四年时间,写完了这部《失落的牌匾》。写成之后,我曾多次掩卷回思,自省自悦,受益匪浅。一直用《失落的牌匾》鼓励自己,书成之日便是我的收获之时。 今天,在《失落的牌匾》即将付梓之日,心中非常激动和感动。激动的是我终于写出了一本我想写的书,感动是为此书的出版,与各位名家结缘,使我在《失落的牌匾》之中走进了枝繁叶茂的大森林,走进绿荫之下。我仰慕已久的中国作协张胜友书记为小说作序,当代书法大师姚俊卿先生亲自为本书题字,山西作协张雁萍老师为此书严谨批阅,增删补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真的好感动。 特别感谢的是,为此书的出版,我的挚友中石油大连海运公司的高凤祥、韩京涛两位朋友,还有深圳报业集团的赵哲等几位朋友都提出了中肯而宝贵的意见,令我信心大增,并以兄弟的情谊鼓励我在《失落的牌匾》的收获中奋然前行,使我深深地感悟一句话——“朋友是另一个你自己”的真正内涵。 最后,诚挚地感谢为本书的问世而倾心倾力的各位老师和朋友,我的文学之旅因你们而变得愈加厚重、殷实。 李学知于辽西 2011年3月18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失落的牌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之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20800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首版时间 | 2011-07-01 |
印刷时间 | 2011-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39 |
宽 | 17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