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敏编著的《苦闷文学反思(以厨川白村与鲁迅为枢纽)》聚焦于鲁迅对厨川白村的译介和传播,深入开掘了二者在文艺思想及个字对国民性改造方面的多种成就。以厨川白村与鲁迅的文学思想为脉络,从文学作为苦闷象征的辩证关系的切入口,力求揭示中日文论和中西文论在和汉文化急剧变化中的那么一段历史流程和重大变数。
图书 | 苦闷文学反思(以厨川白村与鲁迅为枢纽)/人文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雷晓敏编著的《苦闷文学反思(以厨川白村与鲁迅为枢纽)》聚焦于鲁迅对厨川白村的译介和传播,深入开掘了二者在文艺思想及个字对国民性改造方面的多种成就。以厨川白村与鲁迅的文学思想为脉络,从文学作为苦闷象征的辩证关系的切入口,力求揭示中日文论和中西文论在和汉文化急剧变化中的那么一段历史流程和重大变数。 目录 总序(栾栋)/1 绪论/1 第一节 缘起/5 第二节 中日厨川白村与鲁迅的比较研究述略/9 第一章 《苦闷的象征》之滥觞/13 第一节 《苦闷的象征》的显形源头/14 第二节 《苦闷的象征》的隐形源头/18 第三节 《苦闷的象征》在中国的传播/22 小结/27 第二章 厨川白村文学思想的渊源/28 第一节 恩师对厨川白村的影响/29 第二节 厨川白村的另一种爱/32 第三节 英美文学对厨川白村的熏陶/34 第四节 霭理斯对厨川白村的启迪/44 小结/46 第三章 日本文学对鲁迅的影响/47 第一节 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48 第二节 日本作家与鲁迅的比较研究/57 第三节 厨川白村对鲁迅的影响/64 小结/74 第四章 析苦闷/76 第一节 佛解苦谛/78 第二节 解苦闷/90 第三节 厨川白村与鲁迅苦闷观的启示/94 第四节 化解痛苦/99 小结/104 第五章 论象征化/106 第一节 苦闷的象征化/107 第二节 文艺的象征化过程/112 第三节 象征化丰富了文学理论/115 第四节 象征文学大师鲁迅/119 小结/127 第六章 谈人文/128 第一节 鲁迅的人文观/129 第二节 厨川白村的人文观/136 小结/142 第七章 命运刍议/143 第一节 何为命运/145 第二节 鲁迅的命运观/148 第三节 厨川白村的命运观/155 第四节 当代人如何化解命运/157 小结/158 第八章 文学功能管窥/160 第一节 文学的求善功能/16l 第二节 文学的涉恶功能/164 第三节 关于文学的遐思/167 小 结/170 第九章 文学特征反思/171 第一节 摹仿的文学观/172 第二节 象征的文学观/174 第三节 实证的文学观/176 第四节 苦闷的文学观/177 第五节 □栝的文学观/180 小结/183 结论/184 参考文献/188 后记/21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苦闷文学反思(以厨川白村与鲁迅为枢纽)/人文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雷晓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8069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 |
CIP核字 | 2013178446 |
中图分类号 | I0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66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