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文化的反思者--托马斯·品钦
内容
编辑推荐

孙万军编著的《美国文化的反思者——托马斯·品钦》从思想主题及叙事方式等方面对品钦的小说进行解读,研究的对象主要以《V.》、《拍卖第49批》、《万有引力之虹》、《葡萄园》和《梅森和迪克逊》这五部长篇小说为主,兼顾一些品钦早期的短篇小说,意在抛砖引玉,引起读者对品钦作品的更大关注。

内容推荐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当代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被视作美国后现代小说的巅峰。孙万军编著的《美国文化的反思者——托马斯·品钦》从思想主题及叙事方式等各方面对品钦的小说进行了解读,研究的对象主要以《V.》、《拍卖第49批》、《万有引力之虹》、《葡萄园》和《梅森和迪克逊》这五部长篇小说为主,兼顾了一些品钦早期的短篇小说。《美国文化的反思者——托马斯·品钦》认为,品钦在其小说创作中,对以清教主义为代表的美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从而挑战了美国文化中的等级制度、集权主义倾向以及西方僵化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品钦关注美国社会的边缘群体,并对以狂欢思想为代表的多元文化表现出了积极的热情。

目录

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文坛隐士/1

二、迷宫般的百科全书式作品 /22

三、用“熵”来隐喻世界/44

四、通过“复魅”质疑技术理性/66

五、对极权主义倾向的警惕/88

六、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解构/110

七、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超越/140

八、对“追寻”叙事模式的创新/173

九、狂欢化的后现代文本/194

十、从线性秩序走向复杂性秩序/223

参考文献/249

附录:托马斯·品钦在我国的译介及研究/263

试读章节

四、通过“复魅”质疑技术理性

托马斯·品钦小说中的“熵”主题已经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熵”主题同样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复魅”主题。翻开品钦的小说,我们就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V.》中身体器官已经变成机械部件的物化人;《拍卖第49批》中诡秘的地下邮政组织;《万有引力之虹》中火箭的自由意志;《葡萄园》中的类死人;《梅森和迪克逊》中的“风水”、“龙脉”等,品钦的作品真可谓“魅”力四射。

实际上,品钦本人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作家:他很少抛头露面,却备受关注;他的作品尽管深奥晦涩,却连连获奖,畅销不衰。他1963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V.》于当年获“福克纳最佳小说处女作奖”;1966年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拍卖第49批》于1967年获美国全国艺术与文学院的罗森塔尔基金奖;1973年付梓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万有引力之虹》先后获1974年全国图书奖和1975年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豪厄尔奖;第五部长篇小说《梅森和迪克逊》(1997),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美五部最佳小说之首;品钦于1993年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了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必读作品。然而,如前所述,人们对品钦的生活情况却知之甚少,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隐士,过着名副其实的隐居生活,他的隐居绝非一时的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从他第一部小说1963年问世至今40多年过去了,没有一次媒体采访,没有一次公开露面,甚至很难找到一张公开的照片。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还有人怀疑是否存在品钦其人,有人说“品钦”只不过是美国另一个作家塞林格的笔名。直到1997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工作人员费尽心机多方打探,才得知品钦居然住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纽约,这真可谓大隐隐于市。

从品钦寥寥无几的个人信息中我们可以知道品钦在学生时代对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有浓厚的兴趣。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时,他先是主攻工程物理学专业,后来到美国海军服役两年,回到康奈尔后,他转入该校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英语专业,曾师从著名作家纳博科夫。195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文学学士学位,后来曾在波音公司从事技术写作工作。他的经历和专业背景赋予了他科学和艺术双重的品质,使他能够在后来的创作中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地位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断进行反思。

人类脱胎于自然,和自然界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早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而宁静的:大自然给人类提供栖居之所、聊以果腹的食物以及一切生活必需品;而人类也对自然表现出一种深深的迷恋、崇拜、顺应与不自觉的维护。在现代科技出现之前,人类心目中的世界是神秘的、有灵性的,也可以说是“附魅的”。古人对自然怀有一份深深的敬畏,古代自然哲学家认为自然和人类一样具有主体性。古希腊自然科学“是建立在自然界渗透或充满着心灵这个原理之上的”,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不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不仅是一个自身有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而且是一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柯林武德)。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承认自然的主体性。即使到了近代,也有许多人倾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笔下的自然是有生命的大地,在其著名作品《瓦尔登湖》一书中他是这样描写自然界的声音的:“这叫声不仅仅是乌鸦之间的呼唤,因为它也在对我说话,我和它一样,都是一个巨大生物的一部分。如果它有嗓子,我就有耳朵”(亨利·梭罗)。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日趋紧张。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涤除了对世界认识中的神秘感,许多人开始相信,以现代科技为武器,人类没有什么认识不了的自然奥秘,也没有什么驾驭不了的神秘力量。人类开始否认自己与自然的亲和关系,逐渐把自己置于自然界的对立面,并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主人,以“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自居。现代发展观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将自然看成是人类要征服和掠夺的对象。人们利用、剥夺和残害自然的倾向演化得越来越严重,自然则完全失去了主体性,沦落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类改变了山岳的形貌,改变了河流的习性,改变了季节的变化,改变了气候的冷暖……人类还要改变植物的结构、动物的基因。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近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西方自然观演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祛魅的过程,他说:

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被祛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终极的、最崇高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进个人之间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韦伯)。

在西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生活日趋理性化,开始摆脱传统的束缚,转向运用理性的方法来理解和控制世界。

自从人类开始探索自然规律以来,技术理性就受到了特别的青睐。人类的目光一直盯在那些稳定的、有序可循的事物上面,混沌和无序从一开始就遭到忽略。“牛顿物理学曾经从17世纪末统治到19世纪末而几乎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它所描述的宇宙是一个其中所有事物都是精确地依据规律而发生着的宇宙,是一个细致而严密地组织起来的、其中全部未来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事件的宇宙”(维纳)。人类似乎已经忘记,和宇宙中那无垠的混沌相比,秩序只能算得上是九牛一毛。然而人们对无处不在的混沌却视而不见,只把注意力放到秩序上,认为混沌是无法理解的怪物,不用去理会。慢慢地,人类忽略了那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一相情愿地认为,只要掌握了现代技术,人类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1749~1827)于18世纪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学决定论,认为自然事物都是受客观的力学原因和力学规律支配的,无论是最大的天体还是最小的原子,只要知道它们在某一时刻的一切关系和作用力,就可以推断它们的状况。这种世界观把拉普拉斯引向他那著名的主张:只要给出充分的事实,我们不仅能够预言未来,甚至可以追溯过去。

 拉普拉斯这个简单、均匀、机械式的宇宙观不仅塑造了科学的发展,它还旁及其他许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受其影响。这种世界观甚至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创立者,使他们致力于建造一个统治用的机器,并要使这台机器的控制器和平衡轮像一个钟表的零件那样滴答摆动。当年著名的奥地利外交家梅特涅为创造欧洲势力均衡而驰骋的时候,在他的行李袋中就带着一部拉普拉斯的著作。随着工业文明的戏剧般的推进,伴着巨大的轰鸣着的机器,人类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突破。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少人变得踌躇满志。他们坚信,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人类走过的一个个历史时期都是在取得进步,人类社会总是呈现出一个向着更美满的现世生活发展的总趋势。铁路的兴起,钢铁、纺织、汽车等新兴工业的飞速发展似乎证实了宇宙宛如一个工程师手中的小玩意儿,自然就等着人类去征服。

P66-70

序言

托马斯·品钦之所以进入到我的研究视域,主要因为他是一个介于“显”与“掩”之间的作家。说他“显”,是因为品钦是美国后现代作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已经成为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必读作品。近年来国外对托马斯·品钦的研究一直在升温,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到目前为止,有关品钦研究的专著已近50部,论文集30多本,还有上千篇的期刊研究文章。品钦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世界文学研究者的瞩目,处于“显眼”又“显赫”的地位。说他“掩”,一是指品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和国外对品钦的研究相比,我国的品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这与品钦作品的晦涩难懂不无关系,品钦的作品《V.》1963年问世,直到2003年才由叶华年先生译成了中文,《万有引力之虹》1973年付梓,2008年才有了张文字先生的中文译本,面对品钦那“百科全书式的叙事”作品,翻译的艰辛可想而知。2000年之前,散见于我国各种期刊和文集的介绍性以及研究品钦的论文只有十几篇;2005年之前,我国没有一篇以品钦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2008年之前,没有一部研究品钦的专著,可以说我国的品钦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另外,说品钦“掩”,是从他本人行为方式的角度说的。他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从不抛头露面,总是让作品自己来说话。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在这个追名逐利风行的时代难能可贵,赋予了品钦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更多的神秘感。

品钦作为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其作品对整个西方文化传统和美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具有批判性的,其目标是挑战一切人类认知的极致,对封闭和僵化的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摧毁。如果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来看,后现代主义也许会有过时的一天,但作为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后现代思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后现代思维方式是人类观察世界的一个新视角,是一种充盈着人类智慧的新眼光。无论什么时候人类都应该对自身的文化和行为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否则就会思想僵化、裹足不前。

本书从思想主题及叙事方式等方面对品钦的小说进行解读,研究的对象主要以《V.》、《拍卖第49批》、《万有引力之虹》、《葡萄园》和《梅森和迪克逊》这五部长篇小说为主,兼顾一些品钦早期的短篇小说,意在抛砖引玉,引起读者对品钦作品的更大关注。

感谢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印刷学院为本书的出版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兰涛老师及相关编辑老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劳动。

孙万军

2011年1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文化的反思者--托马斯·品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万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03674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074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