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有个三都澳(闽籍在京著名作家海西宁德行印象记)
内容
编辑推荐

闽东宁德市所辖的三都澳,被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誉为“东方第一优良港湾”。综合而言,三都澳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开发前途的最佳深水良港。2009年5月,闽籍在京著名作家张胜友、张炯、何镇邦、王宏甲等首次回到闽东宁德采风,流连于环三都澳开发区,纵情名山秀水,铭感纯朴乡情,用全新的视角、出众的文才、生花的妙笔,抒写心中的家国情怀。

内容推荐

张胜友、张炯、傅溪鹏、何镇邦、张陵、项小米、王宏甲、李朝全……这些来自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解放军部队、光明日报、文艺报,一个个誉当今文坛的名字,在青山绿水的流连忘返之中,在景观独具的大饱眼福之余,深藏胸中炽热的情感像岩浆一样进发,用全新的视角、出众的文才、优美的文笔,抒写心中的情愫与感受,浓墨重彩写出了十多篇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兼具的印象记,留下了一组优美动人的时代镜像。

这些作品热情讴歌了环三都澳区域和宁德发展的巨大变化,通过文学艺术手段生动反映了当地蓄势而发、跨越发展、力求先行的新画卷。

目录

中国有个三都澳

千里海岸起宏图

惊叹世界天然深港三都澳

「海上天湖」中的明珠

茶仙与仙境

在海与山之间穿行

三都澳是个好地方

母性太姥山

欢喜白水洋

蓄势而发好宁德

福鼎白茶与「茶书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曾经,海外来信、发电报只写“大清国三都澳”或“中国三都澳”,不必写哪省哪县就能送达收信人。“三都澳”在什么地方?2009年春夏,我去了两次闽东。两次都想,三都澳,三都澳,我们是应该知道的。可这以前,我对此一无所知。现在也知之不多,就这不多,已很令我惊叹!

初次听到“坦洋工夫”,我对此没感觉,不知这讲的是中国功夫,还是南洋功夫。当时反映在我头脑中的是“武术”。福安的亲戚告诉我,不是武术,是一种早就很有名的红茶。我才记起人们常说的“福建人喝工夫茶”,感觉“坦洋工夫”大约与此有什么渊源关系,或者就是工夫茶的祖先?

亲戚们说它百年前就闻名海外,我从未听过它的名字,我只知道,17世纪欧洲人喝到的第一批红茶,是从我故乡闽北由荷兰人经爪哇运往欧洲多国的武夷岩茶。我还知道我故乡的“大红袍”非常著名,而武夷山大竹岚的“正山小种”向英国皇家出口也很有历史了。现在,突然听说,闽东福安的“坦洋工夫”,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同获金奖,我分不清自己的第一感觉是觉得意外,还是不禁刮目相看。

茅台酒那么著名,坦洋工夫从前如何远行,迄今又为何鲜为人知?坦洋工夫茶究竟如何?有何特点,好在哪里?我不是质疑,我是好奇。当我得知坦洋工夫是闽东一个名叫“坦洋”的村子里创造出的名品时,这真正令我一震,以为这是非常之事。对非常之事,我常注重历史深处是些什么人做出来的。我相信“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坦洋村属福安市社口镇,地处白云山南麓小溪河畔,两山相拥,一水中流,村庄也坐落在两山之间,看上去形如一块长溜溜的木板,因而这村原名叫板洋村。板洋村其实够偏僻的,这里有怎样的非常之人?

相传明初村里有个胡有才(一说胡应才),是他最早在山上发现一种高约两米的野生茶树,叶长条而椭圆,叶面隆起,茸毛稀少。他取种栽培,经他栽培的板洋茶,可从清明一直采到秋末白露,鲜叶亩产六七百斤。这农民算不算非常之人?我想是的。闽东采山茶晒成白茶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以前,明代的胡有才会对板洋山地生长的一种茶树感兴趣,不算奇怪。不寻常的是,见过山中此种野茶树的恐怕不止他一人,为什么只有他加以培植!胡有才最先制成的是绿茶,据说因“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村民竞相效仿,自称“菜茶”,也就是农家自己饮用的意思。就这“板洋菜茶”有了最初的名气,所以乡亲们记住了胡有才的名字,他是这儿十里八乡最早的名人。

接下来的故事跳跃到清咸丰初年,据说有个从武夷山来的茶师把制红茶的方法带到板洋村,胡氏家族的胡福四(又名胡进四)由此开始了板洋村制红茶的历史。今已无法知道那位武夷茶师是谁。板洋人胡福四也不寻常。从明初到清咸丰初,胡氏家族已有480来年制绿茶传统,胡福四突然改制红茶,你以为寻常吗?咸丰元年为1851年,开五口通商已有十年,临海的闽东热闹起来,英国人喜欢红茶,胡福四创办万兴隆茶行,改制红茶,这是把眼光放远要和洋人做生意了。P1-4

序言

闽山苍苍海蓝蓝,“海西”之东是宁德。

宁德者,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历温麻、长溪而至福宁州、福宁府,福安、宁德行署之沿革,闻新世纪之潮声撤地建市,始称宁德市。

自晋太康三年置县以来,一千七百余载斗转星移,人文荟萃,物业渐兴,民重勤俭,仕尚廉耻。以“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为率,仁人英杰不绝于史,忠臣烈士节照日月,文治武功蔚为大观!

宁德市,依山临海:山则重峦叠嶂翠微氤氲,拥地1.34万平方公里;海则岛屿星罗良港棋布,领海4.45万平方公里;山海辉映,相得益彰,岸线蜿蜒千余公里。现辖一区(蕉城)、两市(福安、福鼎)、六县(霞浦、古田、屏南、柘荣、周宁、寿宁)、一开发区(东侨),约335万众。境内享誉日久者,有“天下绝景”白水洋、“海上仙都”太姥山、“洞天福地”支提山、“人鱼同乐”鲤鱼溪,而名动世界者当属“举世无”之天然良港三都澳。纵观宁德,北承长三角而南接珠三角;横看宁德,西引内陆之赣、湘、鄂、皖而东牵宝岛台湾。

形胜如此,依“一港通四海,一线系海西”之优势,融入“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大局——“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应势而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项目、品牌两带动,循“临海、环海、跨海”三跃升,促“港口、产业、城市、生态”四发展……假以时日,群策群力,环三都澳区域必成海西对接长三角前沿区域,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临海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海西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胜地,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适值宏图正展、国务院出台《若干意见》,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决策之际,闽籍在京著名作家张胜友、张炯、傅溪鹏、王宏甲、张陵、何镇邦、李朝全诸先生和项小米、朱文琴女士不辞辛苦,从京华至宁德,或品茗于太姥山之巅,或遨游于三都澳之上,或嬉水于白水洋之间……短短三四天,其行色何其匆匆、舟车何等劳顿?然“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之人文景观、“先行先试”蓄势而发之“环三”态势,无不与诸先生之家国情怀相契合,情动于内而发于外遂起生花妙笔,成此卷英华闪烁之作。吾感动之余,借此书付梓之际,聊以片语序其端,一者深表谢意,二者亦盼海内外文人墨客对“海西”对“环三”之域多加关注,多予传播。“海西”“好风”与文化影响之力必可托举闽东数百万父老之愿景也。

陈荣凯

2009年9月23日

后记

“不必等到明天,就在开发中的今天,三都澳还仅仅是宁德的三都澳吗?它甚至不只是福建的三都澳,而是中国的三都澳,是世界各国商家及政界人士等都不能不瞩目的三都澳……”这充满激情的语句出自解放军总后勤部专业作家王宏甲之手。这位20多年前就以《无极之路》享誉文坛的著名军旅作家,以深邃的思想,探寻的视角,犹如发现新大陆似的,饱含深情地为宁德写下了洋洋洒洒一万四千多言的((中国有个三都澳》。这篇架构、视野宏大的呕心之作行文跌宕起伏,平实的叙述中语带绵延的波澜,“啊!地球上还有个郁郁葱葱的环三都澳!未开发而正在开发的环三都澳!一个宁德,目前竟有三个‘国家地质公园’,这就是宁德至大的荣誉!我祝愿宁德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含福鼎太姥山、屏南白水洋、福安白云山,地跨三市县,天然大手笔)早日获得成功,那将是世界颁发给宁德的一个很高荣誉。”

诗一般灵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阅读的快感、震撼的力量和启迪。

海西涌春潮,八闽花满丛。一座座奇峰,一片片银海,当乘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颁布和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春风,渐次被唤醒。宁德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敞开海一般宽阔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2009年5月13日至16日,闽籍在京著名作家首次组团南下故乡,踏上了宁德——一块耳闻却未目睹、一直向往的热土。

这是闽籍在京著名作家首次组团回乡,开福建省先河,也是闽东有史以来来访规格层次最高的作家采风团。宁德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陈荣凯事先专门作了批示,作家们抵达当天下午又和市委副书记林多香亲切会见、宴请作家们。此后陈荣凯书记多次关心过问文章编写情况,还拨冗撰写序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林鸿坚部长陪同作家们深入相关县(市、区)采风。所到之处,纯朴的闽东人民热情欢迎作家们,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张胜友、张炯、傅溪鹏、何镇邦、张陵、项小米、王宏甲、李朝全……这些来自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解放军部队、光明日报、文艺报,一个个誉当今文坛的名字,在青山绿水的流连忘返之中,在景观独具的大饱眼福之余,深藏胸中炽热的情感像岩浆一样进发,用全新的视角、出众的文才、优美的文笔,抒写心中的情愫与感受,浓墨重彩写出了十多篇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兼具的印象记,留下了一组优美动人的时代镜像。

首先,这些作品热情讴歌了环三都澳区域和宁德发展的巨大变化,通过文学艺术手段生动反映了当地蓄势而发、跨越发展、力求先行的新画卷。

沧海桑田,作为当代评论界巨擘之一的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少小离乡。当他再次站在六十多年前求学的三都岛上,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写下了7000多字的《千里海岸起宏图》一文,从能源先行、现代化交通网络、丰富物产、工业发展和商人、太姥胜景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等六个方面叙述了家乡今昔不同和巨变,字里行间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振奋。 “遥望茫茫大海,碧波荡漾,俯视山下工地,气势恢弘,设想未来天文数字般的发电量将为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的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巨大的能源,真不能不令人心中鼓起无限的喜悦和自豪!” “造船能成为福安的大产业,也是个奇迹!当地从

……

情凝笔端出华章。闽籍在京著名作家的“海西宁德行印象记”不仅是一部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兼具的优秀作品,也是奉献给宁德330多万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编辑出版此书,旨在借以启示生长于斯的我们要珍视、保护、挖掘、发挥家乡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从中汲取奋力前行的力量源泉,激发每个闽东人热爱家乡的豪情壮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为环三都澳区域科学发展,为开创宁德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邱树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有个三都澳(闽籍在京著名作家海西宁德行印象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共宁德市委宣传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70972
开本 32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