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尚先锋香奈儿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明星面具之后的不为人知的可可·香奈儿,从她的传奇一生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女性时尚与修养的诸多启示。它将引导我们以独立的人生态度,通向绚丽的人生之路。这本书不仅是传记,更是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

本书也是香奈儿最为著名的传记,系美国《嘉人》杂志主编马赛尔·海德里希与香奈尔对谈录音长达12年后,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在这本书中,呈现了一个丰富、立体的香奈尔,她的传记也如此独树一帜:充满了矛盾、夸张、甚至还有谎言,但可以归结为一个女人的传奇。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马赛尔·海德里希收集了服装设计大师可可·香奈儿的诸多回忆与秘密。而香奈儿小姐更是史无前例地向他尽诉衷肠。

她的极富传奇色彩的坦率、她的幽默、她的童年隐私、她的青春时代,她独步天下的创作方式,以及她的爱情,无不令这部远非普通传记可比的经典之作释放出铿锵的律动,律动出香奈儿浪漫的一生。

更何况,无论是银幕上还是荧屏中,多少位名动天下的表演艺术家早已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她的人格,是的,香奈儿是不朽的。

目录

序言

可可的童年时光

险入教养院

在“金屋”里的日子

伟大的爱情

闯荡巴黎

可可的香奈儿公司

对死亡的好奇

德占时期的特殊使命

香奈儿香水

从巴黎转战美国

特立独行的胜利

不可或缺的香奈儿小姐

侦探小说的女主人公

音乐剧的灵感源泉

可可最后的伙伴

谢世之后功成名就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可可的童年时光

香奈儿小姐死后仅仅一小时,她极其小心谨慎地保守着的秘密,她的出生日期,便被全世界的媒体曝了光。如今,已经没有人不知道,她是1883年8月19号在法国的索米尔出生的。我手里拿到了一张由市政府颁发的证明:父亲姓氏,夏斯奈尔,比她多了个s。母亲:欧也妮·让娜·德沃尔。出生年代,1883年,还做了修改,黑色墨水的年份中,第二个8上面用紫色墨水改成了9,1883年变成了1893年,煞是醒目。父母均为商人,居住在索米尔。当时已婚。真的已婚了吗?无所谓啦。《无章可循:我的香奈儿旅程》一书的作者埃德蒙德·查尔斯一鲁详细描述了香奈儿家族的族谱,一直上溯到她的祖先、塞文山区小镇彭岱尔的咖啡馆老板阿德里安。阿德里安因为当地栗子歉收而破产成了一名流动商人,一名“过客”,埃德蒙德曾向我仔细说起过——我是在她领导《服饰与美容》杂志(法文版)编辑部时认识她的。我曾为《(嘉人》向她订购过一套当时很流行的生活艺术资料。可可对此事的态度是:

“我亲爱的,您疯了。您很了解她吗?她在电视上的表情怎么那么讨厌?”

她在一次展示会上见到了埃德蒙德,认为后者的穿着很“老土”。所谓的老土服装其实就是另一位设计师做的衣服。

“你干吗穿件这么难看的衣服?”

“别人给的。”

“那就更不能穿啦。”

阿德里安·亨利·香奈儿勾引了一位16岁的姑娘安吉丽娜·维吉妮·富尔涅小姐,并从此建立了香奈儿王朝。他们的结合产生了阿尔贝·香奈几(当然还有别的孩子),就是可可的父亲,一个花花公子,他后来把让娜.德沃尔小姐弄到了手。他终日无所用心、朝三暮四,而且一直不想认他给她带来的孩子(取名朱莉娅,就是可可的姐姐)。后来阿尔贝把让娜带到了索米尔——那是l882年——那年,索米尔出了几件新鲜事。索米尔黑骑士马术学校的那帮“人头马”们练的都是在马镫上忽站忽坐的英式跳跃跑,用的也是英国的马鞍子。而阿尔贝就在市里的贝朗热广场上卖马匹护理带。可怜的让娜则靠帮人做做家务或做做饭挣点小钱。那么她是否惨到了“去不三不四的地方干见不得人的勾当呢”?查尔斯一鲁女士不能肯定。原来如此!在可可的出生问题上她始终心存疑虑。不能确定她是否是在市立医院收容所的门房里降临此世的。作为证人,收容所的老人们都在她的身份登记簿上画了押,从而确认了她的出生地。

可可12岁那年,她的母亲因操劳过度而过早辞世,时年33岁。而此时此刻她的丈夫何在?在路上呢,带着五个孩子,两个男孩三个女孩。他把两个男孩阿尔封斯和吕西安托付给了公共救济事业局,带着三个女儿朱莉娅一贝尔特、可可和安托瓦奈特回到了他母亲家。他母亲维吉妮.香奈儿本家姓富尔涅,生养了一大群孩子,最小的阿德里安娜才比可可大两岁。

“妈,孩子就放你这儿了,我去买包烟。”

我们可以想见,可可的父亲阿尔贝·香奈儿就是以这种方式抛弃了他的家庭。也许是到街头拐角去会他那个有辆杂耍大篷车的情妇?有人这么说过。我还听可可说,她爸爸曾和她妈妈的一个情敌生了个和她同岁的男孩!她这样向我讲述她的童年:

“我不叫加布里埃尔。”其实,这是她身份证上的名字,她的意思是说,这名字不是她们家给起的,而是偶尔得之。“我是在一家医院降生的。

“当时我爸不在跟前。于是我母亲这个可怜的女人就踏上了去找他的路。我实在不愿意讲这些悲惨的往事,太烦人了。他们已经给我讲了无数遍了……  “我母亲的身体很虚弱。按那时候女人的穿着,一般人看不出她像个要生孩子的人。一些好心人把她带到了自己家。

“‘我得去找我丈夫。’我妈跟他们说。

“‘您明天再走吧。’那些好心人劝她。

“他们找来了大夫,那个大夫看完以后告诉大家:

“‘这位太太没病,她只是要生孩子了。’

“所有人都吓坏了,于是,这些原来还那么热情的人就把我妈轰到了大街上。有人把她送进了医院,我就在那儿出生了。只要是在医院,你一生下来马上就会有人给你施洗。他们把我母亲的教名取给了我。她叫加布里埃尔-波诺尔。我是从我的洗礼证上看到的,很长时间以后了。我亲爱的,其实一个人从来用不着什么洗礼证,但是,在战争年代,因为大家都怕得要死,所以觉得什么证件都得拿在手里才踏实。所以我就有了这么一份文件。

“我爸管我叫小可可,他最不喜欢别人叫我加比。后来,‘小’去掉了,就剩了‘可可’。我总是叫我自己可可。当然啦,在正式文件上签名的时候我不会签可可的,那会闹笑话。

“要是有人告诉我,说战前有人叫我可可·香奈儿,那准会让我笑掉大牙。可可·香奈儿姐是那个后来雇了4000名女工的设计师,她还得到了英国首富的爱情。现在我成了可可·香奈儿。可可!尽管这不是我的名字。只有我的朋友可以叫我可可。经常有人在街上拦住我:您就是可可·香奈儿吗?签名的时候我一般都签可可·香奈儿。上周,在去洛桑的火车上,全车厢的人都来排队找我签名。公司里的人当然都管我叫小姐。不管怎么说,我不希望在香奈儿公司大家还叫我可可。P1-4

序言

我是在1959年认识香奈儿小姐的,她当时已经76岁了。说到她的年龄,我想起了路易丝·德·维尔莫兰对我的警告:

“永远不要说出一个女人的年龄。”

可可语速很快,你需要慢慢适应她低沉的嗓音。我觉得她的化妆极具进攻性:嘴唇太红,眉毛太黑、太宽。她最初是为了我才这么干的,一个“老太太”,却成天描眉画眼的。她让我不禁想起了我母亲:她比我母亲大两岁。因为她总让我感到局促不安,所以我一直不知道我在可可。香奈儿公司究竟算干什么的,在她眼里我就是个来自明斯特市的明斯特人,而她对这个城市又知之甚少,因此她很快就对我信任有加了。

在香奈儿公司我总是紧张地睁大眼睛,而耳朵则伸得更长。进了她的公司就等于进了她的“一言堂”。她说过:“我每天都要简化一些东西,因为我每天都在学习一些东西。哪天我什么都发明不了了,我也就该完蛋了。”她还说过:“我都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是个幸福的人。我只对一件事上心,那就是死亡。”

一边说着,她一边用目光死死盯住我,就像用大头针钉住一只昆虫一样:

“您在听吗?您听到我的话了吗?这还不是从我这张损嘴里发出的全部声音,我要说的还多着呢。现在,没人再像以前那样注意我了。过来坐我边儿上来,咱俩会成为朋友的。”

我们对埃菲尔铁塔知道多少呢?我看到的铁塔就是一座纪念碑。美好年代的狮子座将可可从她们省的最底层带到了以铁塔闻名的巴黎,她才得以将妇女们从巴贝尔式紧身衣当中解脱出来,让她们穿上了舒适的平针和粗呢服装。威斯敏斯特公爵为她从头到脚戴满了珍珠、翡翠和祖母绿。我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但说实话我不太在意。我当时担任着《嘉人》的杂志主编,但对时尚却很少过问。我五体投地地听着让·普鲁沃斯特“老板”的左右手、艾尔维‘米勒大谈时尚的神秘与时尚的美感,但所有这一切都没让我觉得有多了不起。整整5年里,我像个“大腕记者”一样跑遍全世界,尽管不是特别用心,但我也开始消化从华盛顿、柏林、东京、马拉喀什和德黑兰生吞活剥学来的一切,说出来其实很简单:天下的男男女女都是一样的。但这种“一样”并不能阻止香奈儿成为一名杰出的设计师,很快,你就会了解到这一点。

自从香奈儿小姐从美国回到法国后,艾尔维·米勒就从未停止与她的争吵,这种争吵其实不无危险。老板对她不太感冒,我们总是听香奈儿瓮声瓮气地说她要给女教师们做裙子。

她可是可可‘香奈儿呀!当我置身于她的家、她的私人沙龙时,觉得那简直就是阿里巴巴面前的山洞,里面堆满了哥尔孔德的财宝、科罗曼德尔的屏风(这样的屏风她有十多扇)、贝壳、乌木、象牙、母鹿(跟真的一样大)和各种尺寸的狮子(她就是狮子座),到处是黄金、水晶球,空气中弥漫着晚香玉的香气,那简直就是拜占庭,简直就是中国皇宫,简直就是托勒密王治下的古埃及,同时在壁炉装饰镜中映照出来的还有古希腊的万千气象,一座16世纪的维纳斯雕像紧挨着一头神气活现的野猪,还有一块数千年前坠落在蒙古高原上的陨石,所有这一切都在围绕香奈儿大小姐公转,被她调动、被她指挥、被她掌控,可怜地被随意扔在她的麂皮长沙发上,用受伤的——或者伤人的目光看着你。

……

“您说您就是来听我说的。我从来就没有耐心说完,因为我对这些事没兴趣、没激情。

“您想写篇文章?怎么想起来的?什么样的?我不会写给您,我只会帮助您。我会指出我觉得重要的地方。您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向我提问。我会回答您的。我知道怎么工作,我很守本分。我想做的时候会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可如果我不想,谁都不成,永远不成,谁也别想强迫我。”

我听她说话、为她录音的时间长达12年,从1959年到1971年初。我没和她吵过架,但我俩的来往有时会中断,或者还会分开一段时间。她向我抱怨说:

“和您说话我感觉特别好,别把我一丢就是这么长时间。”

她乞求我:

“别丢下我不管。”

我认识她时她正处在成功的巅峰,你也可以说那是她的第二个巅峰——“回归”,但这一次难道不是最高的巅峰吗?和战前相比,有些事情已经改变了:比如媒体,它比以前变得更重要了。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最大多数人来说,她就是他们的可可·香奈儿,她自己很清楚这一点。但她同时也越来越孤独。找不出理由。曾经有一种迷你裙现象,成了一种时尚,而且是英国的时尚,这种时尚不仅没有自上而下从沙龙走向街头,反而自下而上从街头闯入沙龙,闹得沸沸扬扬。咱们可以好好想想,战前,她有没有抵制过类似这种社会动荡。她曾经因此受到虐待并且痛苦不已,但,那阵风过去了……于是我开始试图理解她会向怎样的目标、怎样的真实前进。

向着香奈儿的传奇吗?

“传奇会提高一个人的声望。”这是她说过的话。

为了像佩尼洛普一样粉饰她自己的传奇,她会在夜里把白天刚刚粉饰过的传奇推倒重来。她在为谁粉饰?为了哪一个尤利希斯?

后记

可可·香奈儿。耳熟能详,振聋发聩。

她就是她。虽无人不识,一派洋洋大师风范,但说起话来却尖酸刻薄,做起事来却独断专行,待人接物我行我素,行为举止个性鲜明,一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连回忆往事也是添油加醋、连编带唬。

她就是她。虽名动天下,无论官民慕者云集,但却从未像其他名流那样动辄在电视电台中指点江山,抑或怀揣纳西索斯情结在自传巨著中激扬文字。她只是一介拿衣服当生意做的老妪。

她就是她。虽无心他顾,除在二战等历史事件中偶有客串之外,只是一门心思闷头鼓捣她的帽子、面料、香水、首饰、样衣、表演……但却独辟了一门风格,开创了一代时尚,书写了一部历史,甚至,完善了一种人生。

她无疑是成功的,而且是巨大的、史无前例的成功。她的成功,恰恰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你会成功。

也许,这样的感悟会成为读者读罢此书的一种收获吧。但愿。

书中的她,尽管没有盖世英雄般的高大全,但却真实可信,真实可亲,真实可敬,不带有丝毫的脸谱化和程式化。作者对她的感情,很难以某种常情去概括,质疑中带着亲切,无奈中透着崇敬。秉笔直言之际,不乏令人莞尔之妙,更兼荡气回肠之感;但却绝无矫揉造作之弊、歌功颂德之嫌。

译者斗胆以捉襟见肘之寸功,希冀将书中为中国读者所陌生的行文叙事试予串联或并联,以便列位看官得以尽享堪与西洋读者相仿的会心一笑,力所不逮之处还望各位大方之家慷慨斧正为盼。 在下先行谢过了。

治棋

2009年3月25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尚先锋香奈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马赛尔·海德里希
译者 治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17312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5.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