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一生为文,以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为其学术生涯之道德坐标。先生著作等身,遗泽后世,独开史学研究之全新天地,其人格力量为后人所仰止。本书谨以先生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为海内首次付印。遵先生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
图书 | 讲义及杂稿(精)/陈寅恪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寅恪先生一生为文,以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为其学术生涯之道德坐标。先生著作等身,遗泽后世,独开史学研究之全新天地,其人格力量为后人所仰止。本书谨以先生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为海内首次付印。遵先生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 目录 唐诗校释备课笔记 晋南北朝史备课笔记 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备课笔记 两晋南北朝史(高等学校交流讲义) 唐史讲义 元白诗证史讲义 附:长恨歌传详略两本对照 论禅宗与三论宗之关系 韩愈与唐代小说 坊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跋 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之所感 “对对子”意义 清谈与清谈误国 五胡问题及其他 雨生落花诗评 评吴宓忏情诗 评吴宓梦觉诗 刘锺明大学毕业论文有关云南之唐诗文评语 张以诚大学毕业论文唐代宰相制度批语 李炎全学士论文李义山无题诗试释评语 某学生论文评语 关於黄萱先生的工作鉴定意见 对科学院的答覆 附录 两晋南北朝史听课笔记片段 唐代史听课笔记片段 元白诗证史第一讲听课笔记片段 陈寅恪先生隋唐史第一讲笔记 听寅恪师唐史课笔记一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讲义及杂稿(精)/陈寅恪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寅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3188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02 |
版次 | 2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05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2-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2 |
丛书名 | |
印张 | 31.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0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