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启无(1902—1969),诗人,学者。编有《近代散文抄》《大学国文》等。他的选本得到周作人、钱钟书、林语堂等人高度评价。
本书是他在伪北大文学院讲课所用的教材,选文共分十组,包括风土民俗、笔记小说、记游、日记、书信尺牍、序跋题记、传记墓志、纪念、读书割记、楚辞小赋等。他在序中说,选这些作品是站在“重质的再认识的观点上,想把文章的领域扩展,希望广大与深永二者同时能够兼顾得到,或者古典的精义与现代的写实熔为一炉”。
本书1942年11月由新民印书馆分上、下册出版。
图书 | 大学国文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沈启无(1902—1969),诗人,学者。编有《近代散文抄》《大学国文》等。他的选本得到周作人、钱钟书、林语堂等人高度评价。 本书是他在伪北大文学院讲课所用的教材,选文共分十组,包括风土民俗、笔记小说、记游、日记、书信尺牍、序跋题记、传记墓志、纪念、读书割记、楚辞小赋等。他在序中说,选这些作品是站在“重质的再认识的观点上,想把文章的领域扩展,希望广大与深永二者同时能够兼顾得到,或者古典的精义与现代的写实熔为一炉”。 本书1942年11月由新民印书馆分上、下册出版。 内容推荐 这个选本与主流派的选本互为补充,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他们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认识。重印本书对今天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不乏借鉴意义。透过一个非主流的眼光,可以让人们看到主流大学语文选本的遗珠之憾。沈编包含了长期研究和教学的心得,提供了可贵的选篇资源。 对普通读者来说,本书也是一个难得的古代文学选本,可读性甚强。许多佳篇长久为正统文学观念所遮蔽,流行的选本又陈陈相因,普通读者难得一见,读来新鲜有味,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 目录 荐序一 荐序二 自序 第一组 风土民俗一类文属之 孟元老 酒楼 民俗 京瓦伎艺 元宵 清明节 吴自牧 暮春 七夕 中秋 茶肆 闲人 周密 元夕 西湖游幸 祭扫 都人避暑 岁晚节物 刘侗 水关 春场 高梁桥 张岱 秦淮河房 泰安州客店 柳敬亭说书 虎丘中秋夜 扬州清明 金山竞渡 彭天锡串戏 西湖香市 及时雨 西湖七月半 李斗 新城北录下 虹桥录下 顾禄 野菜花 戴杨柳球 游春玩景 麦秀寒 卖时新 荷花荡 石湖看串月 重阳信 震钧 灯市 水局 天桥 渔洋老人 琐记 第二组 笔记小说一类文属之 第三组 记游一类文属之 第四组 日记一类文属之 第五组 书信尺牍一类文属之 第六组 序跋题记一类文属之 第七组 传记墓志一类文属之 第八组 纪念一类文属之 第九组 读书劄记一类文属之 第十组 楚辞小赋一类文属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学国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启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50695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7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