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文学迅猛发展,都市文学的研究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都市文学的内涵、外延,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的关系等等都成为研究的热点。王安忆以温婉细腻的笔触,书写特定时期的弄堂生活,在繁复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凸现了城市的本质,蕴蓄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特质。因此,本文运用文艺民俗学理论,研究上海市民文化如何影响、制约王安忆的都市想像,而后者又如何呈现出王安忆对于上海市民文化的情感凝聚。
| 图书 | 市民文化与都市想象--王安忆上海书写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文学迅猛发展,都市文学的研究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都市文学的内涵、外延,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的关系等等都成为研究的热点。王安忆以温婉细腻的笔触,书写特定时期的弄堂生活,在繁复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凸现了城市的本质,蕴蓄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特质。因此,本文运用文艺民俗学理论,研究上海市民文化如何影响、制约王安忆的都市想像,而后者又如何呈现出王安忆对于上海市民文化的情感凝聚。 内容推荐 文艺民俗学是民俗学和文艺学两个学科联姻而成的交叉学科,它用民俗学独特的知识、理论、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以解释文学创作、欣赏和研究过程中一些被人忽视的规律性内容。本文运用民俗生活相与创作的关系原理来研究王安忆的上海书写。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关于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市民文化与都市文学 第一节 “城市文学”与“都市文学”: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都市文学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上海市民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第四节 上海都市文学的市民文化底蕴 第二章 王安忆与上海 第一节 忧伤的年代 第二节 弄堂的女儿 第三节 文化身份的认同 第三章 想像上海(上):日常生活中的物质都市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时空建构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锦衣玉食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世故人情 第四章 想像上海(下):异质文化映照下的都市生活 第一节 《悲坳之地》:隔膜与偏狭 第二节 《我爱比尔》:自我与他者 第三节 《富萍》:都市与乡村 第五章 世俗的审美 第一节 “流言”与故事 第二节 女性与都市 第三节 叙事语言里的人生世态 结语 附录 寻访王安忆旧居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市民文化与都市想象--王安忆上海书写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华霄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40451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7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5 |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5 | 
| 宽 | 15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