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的最新一部著作,也是他由具体的哲学研究、美学研究、思想史研究走向建构自己哲学体系之作。本书论述了他的伦理哲学、历史哲学、文化哲学三方面的理论,他的哲学以“人类如何可能”来回应康德的“认识如何可能”,认为人类自我建造使人类成为可能;他的历史哲学指出,历史主义讲“发展”,伦理主义讲“善”,两者必定有矛盾,他提出“度”,把握中道。本书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后面均有答问,是对作者学说的通俗解说。
| 图书 | 哲学纲要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最新一部著作,也是他由具体的哲学研究、美学研究、思想史研究走向建构自己哲学体系之作。本书论述了他的伦理哲学、历史哲学、文化哲学三方面的理论,他的哲学以“人类如何可能”来回应康德的“认识如何可能”,认为人类自我建造使人类成为可能;他的历史哲学指出,历史主义讲“发展”,伦理主义讲“善”,两者必定有矛盾,他提出“度”,把握中道。本书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后面均有答问,是对作者学说的通俗解说。 内容推荐 《哲学纲要》是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告别人生、谢幕学术、留作纪念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它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组成,三位一体,对应真、善、美,自成一家之言。《伦理学纲要》在中国传统情本体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视角下,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道德作宗教性、社会性二分,人性作能力、情感、观念三分,讨论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认识论纲要》是对认识论问题的看法,认为中国实用理性忽视逻辑和思辨而待自行改善。《存在论纲要》围绕『人活着』及其一些宗教—美学问题,为本无形而上学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开创一条普世性的『后哲学』之路。它探究作为『生存智慧』的中国哲学的优长待传和缺失待补以及如何传和如何补等问题,认为『转化性创造』是关键。它用孔子来消化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并希望从这个方向对人类的未来有所补益。 目录 总序 伦理学纲要 序 内在自然人化说(1999) 两种道德论(2001) 关于情本体(2004) 答问(2006-2009) 认识论纲要 序 “度”的本体性(2001) 实用理性的逻辑(2004) 答问(2008、2010) 存在论纲要 序 哲学探寻录(1994) 双本体论(2001、2004) 建立新感性(1988、2006) 中国传统的述说(1988) 关于“美育代宗教”答问(2008)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哲学纲要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泽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8258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9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3 |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3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3 |
| 高 | 2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