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辈子不能就这样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诚恳的成功学,告诉你学校不会教,成功人士不想说,你身边大部分人不知道的事情!

这是一本“马上能用”的成功学,不像传统成功学那样让你满怀激情却无处安放,最终仍旧走原路!

这是一本“黑白分明”的成功学,画出7条成功/不成功的分割线,清楚明白地告诉你成功的模式——如何思考、决策、行动,你可以选择成功,远离失败!

内容推荐

为什么本该成功的“80%”没有成功?因为他们接受了某些不正确的教育,听信了谎言,做了太多的无用功而不自如!成功没有捷径,但你可以走直线!如果你满怀激情但两手空空,本书教你如何开启人生;如果你薪水不高、升迁无望,本书教你突破职场瓶颈,实现“再启动”;如果你陷入毫无成就感二不能自拔,本书教你激活潜能,立即行动;如果你拼命工作、使劲省钱却眼看着“三十而负”,本书教你如何从“负循环”进入“富循环”,让人生的雪球越滚越大!

目录

成功/不成功的分割线之一:正面思考 /1

 “运气是怎么来的,有时是因为你的信念” /2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 /4

 吸引力法则:怎样心想才能事成? /9

 放“精神电影”,认真做一场成功的白日梦 /14

 运用心理暗示,引爆成功的小宇宙 /17

 抛弃负面的思考方式 /21

 从负循环到正循环:成功人士的自我激励法 /25

成功/不成功的分割线之二:积极主动 /29

 “我有好口才,为什么不能到大街上推销我的产品?” /30

 自己的事自己决定,因为帮你提建议的人不会对结果负责 /33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38

 你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富人基因”或者“贫穷基因” /42

 等待机会还是运作机会? /46

 行动起来,对,就是现在! /51

 不要自我设限,发张许可证给自己 /57

 无论多落魄的人都能做的选择,那就是改变态度 /61

成功/不成功的分割线之三:学会决策 /64

 “大部分人看好的东西,已经轮不到你了!” /65

 成功人士的果断决策术 /70

 所谓成功,就是选择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74

 最容易陷入的决策误区之一:沉没成本 /78

 最容易陷入的决策误区之二:过度自信 /82

 运用直觉:成功决策的快捷方式 /86

 简单法则应对复杂问题 /89

成功/不成功的分割线之四:人脉 /93

 为什么最牛的人都喜欢马云,最忠诚的员工都为他工作? /94

 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98

 80%的成功来自于出席:宅男宅女走出去 /102

 成功者的朋友是资产,庸人的朋友都是红白帖 /106

 提高人脉竞争力第一步:建立个人品牌 /110

 提高人脉竞争力第二步:练出沟通技巧 /114

 提高人脉竞争力第三步:帮助更多的人 /119

 维系人脉:你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小事 /123

成功/不成功的分割线之五:勤奋 /126

 “如果你们跟我一样勤奋努力,我们都能成功” /127

 永远多做一点:要求一,做到一是平凡,做到三才是卓越 /130

 永远多想一点:何不像谷歌一样,给自己20%的创意时间? /134

 多花一点时间: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 /138

 永远多学一点:站在离成功最近的位置 /143

 所谓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 /146

 持久勤奋才能成功 /150

成功/不成功的分割线之六:压力管理 /153

 “评断一个人,要看他是不是疯了一样干活,但笑咪咪地下班” /154

 时间管理第一原则:分清轻重缓急 /157

 时间管理第二原则:设定目标 /162

 “一心多用”是错觉,聚焦才是高效的王道 /166

 拒绝拖延,走出“等死模式” /170

 两个重要的另类时间管理术 /175

 你会休息吗?学会高效休息、积极休息 /178

 擅长解压也是一种竞争力 /182

成功/不成功的分割线之七:习惯 /186

 “习惯用左手温暖右手” /187

 你的习惯能让你成功吗? /191

 克制是成功的基石:战胜眼前的诱惑 /194

 让你竞争力翻倍的职场好习惯 /197

 刷新你的“习惯账户”,积攒更多成功资本 /202

试读章节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失败者”,那么无论动机多好、意志力多坚强,他总能找到失败的方式,即便机遇来临,他也会与之失之交臂。

是乞丐还是企业家,看你怎么想。

有一位企业家过天桥时,看见一个乞丐在卖圆珠笔。他也像其他路人一样,递给乞丐一元钱,但却没有拿圆珠笔。但是,企业家走了几步,好像想起什么,又折回去,他对乞丐说:“刚才我付了一元钱,但您没有给我笔。”

乞丐有点吃惊,但还是把圆珠笔递给企业家。企业家接过笔,看着乞丐的眼睛,认真地告诉他:“看,现在您和我一样是企业家。”

乞丐呆住了,他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自我意象:“是的,我不是乞丐。我是在路边销售圆珠笔的企业家。”他不断在脑中重复这种想法,以企业家的全新想法打扮自己,经营自己的“生意”。后来他的生意真的越做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后来他偶然遇到当初启发他的那位路过的企业家,感激地说:“您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其他人只是怀着施合的心态给我钱,从来不拿我的圆珠笔,所以我总是像个乞丐,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自己是个乞丐的事实。别人给我钱,我就低人一等地拿着。别人多给,我就多拿;别人不给,我就只好饿肚子。但是您跟我要圆珠笔,还说我是和您一样的企业家。从那时起我就改变了,我开始学着经营我的生意,.现在我真的像您说的一样,成了企业家。”

改变自我意象,成功的道路自然铺开

你怎么看待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不自觉地做出相应的行为。销售学专家博恩·崔西说,如果你想成为顶级的销售员,那就找几个顶级销售员作为榜样,按他的样子塑造自己,然后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我是最优秀的销售员。”

博恩·崔西有一个学员,在他刚开始做销售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业绩一直没有起色,他不自信,开始怀疑自己根本不适合做销售。直到有一天,公司的所有销售员坐在一起开会,他观察了一下大部分初级销售员——包括自己,还有几个顶尖的销售人员,立即觉察到两者之间明显的区别。你不需要知道任何人的业绩,恐怕就可以马上判断出来:顶尖的销售员很得体,他们潇洒而考究,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自信、自在。一句话,他们像个成功人士。初级销售员也穿着西装,但看起来很蹩脚,就像穿了别人的衣服。

这位学员跑到卫生间,对着镜子打量自己:西装显得很廉价,眉目紧锁,给人郁郁不得志的感觉。他立即明白了:“不是因为他们卖出更多的东西,所以像成功人士;而是因为他们看起来像成功人士,所以业绩好。如果我是顾客,也信任、喜欢他们,更乐意买他们的东西。谁愿意光顾一个看起来潦倒、不自信的销售员?”

从那以后,这位学员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一名顶级销售员,我是最棒的。”他开始按照顶级销售员的样子塑造自己。他向他们学习穿着打扮,向他们请教读什么书、出入什么场合。每天早上上班之前,他都对着镜子打量自己的形象和微笑:作为一名顶级销售员,我这样可以了吗?

一年之后,他自然而然地成为公司里的顶级销售员,这个过程太自然了,他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不感到奇怪,好像他天生是个好的销售员,本来就该这样。

五年之后,他成了全国最顶尖的销售人员,在全国销售巅峰会议上领奖,并介绍经验。他说,最初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初级销售员,立志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努力,他真的很勤奋,但总是做不好;自从他接受自己作为成功销售员的新意象,便创造越来越好的业绩,这个过程太快、太自然了,非要形容其中的感受,只能说“就像写好的剧本,顺其自然地发生”。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象是人生的前提或基础,你的性格、行为甚至你所处的环境、所认识的人,都是以它为基础而建立的,你的经历也是以它为基础发生的。

期望最好的,就能得到最好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望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告诉校长和老师,他要进行一个“儿童发展前景测验”。完成“测试工作”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孩子”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老师,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守秘密,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其实,他借助自己的权威身份撒了谎,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但是,八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所有学生成绩都有相当大的进步,其他方面表现也很优秀。

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左右了他们对名单上的学生能力的评价,这些心理评价又通过他们的情绪、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名单上的“好学生”感知到老师的欣赏和期望,慢慢相信自己是优秀的,于是更加自信、努力,因此有了令人惊喜的进步,比其他同学更优秀。

这就是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你期望幸福和成功,潜意识就会把事情向幸福和成功的方向推动。如果你期望不幸和失败,潜意识就会把事情向不幸和失败的方向推动。甚至,为了能证实自己的预见能力,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事情向自己预料的方向推动,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通常不希望期望落空。

所以,我们的正面期望不仅可以为自己带来好的改变,而且能影响身边的人。运用期望效应,我们不仅可以使自己变成成功的人,还可以塑造成功的环境。P17-20

序言

如果马云可以成功,中国80%的年轻人都可以成功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功,而有些人却做不到?

如果成功的标准见仁见智,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为什么90% 的人到60岁还不能发家致富,而必须继续工作,或者依赖社保或是子女的赡养度过晚年?再或者说,为什么大部分人每天努力上班,给自己一种朝成功之路前进的错觉,却突然发现自己怎么走都到不了?为什么大部分人无法追逐到梦想里的成就,一辈子没有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有没有某些与生俱来的成功因子,或者一种叫做运气或者命运的东西,极少数幸运儿因为拥有它们而成功?

如果他都能成功……

如果成功有门槛,那么门槛有多高?

有这样一个人,童年时极为瘦小,看似营养不良,但顽劣成性,喜欢打架。学习成绩除了英语,其他科目一塌糊涂。他18岁时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结果可想而知;19岁时第二次高考,数学19分,再次名落孙山;20岁时第三次高考,目标是北大,但成绩刚刚过大专分数线,后来幸运地被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录取。

他毕业以后当了英语老师,当周围认识他的人都以为他开始稳定的时候。

令周围人跌破眼镜的事发生了,他30岁以后辞职下海,自己创业,从事当时大家都看不懂的互联网,但并没有立即成功。他35岁那年,路过湖畔花园时,每平方米2800元的房子,一套二三十万。对于他和只能掏出几万元的创业伙伴来说,30万是个天文数字,买套不错的房子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身材矮小,长相普通,成绩不好,学历不高,看不出多聪明,30多岁没房没车,在今天看来是个“失败者”的典型。任谁的身边,比他条件好的都一抓一大把。而他,偏偏无论你以什么标准来审视、挑剔,都不能否认他后来的成功。因为他是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福布斯》杂志创办50多年来成为封面人物的首位大陆企业家。

30岁以前是如假包换的草根,40岁以后是众所周知的成功企业家。马云说:“我是个很笨的人,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我想,假如连我都能够创业成功,那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都能成功。”

如果连草根得不能再草根的马云都成功了,我们为什么不愿相信这是一个草根能致富、能成功的时代?但如果马云的话逻辑成立,那么,本应成功的80%的年轻人,为什么大部分过着蜗居、蚁族的日子,兢兢业业、疲惫不堪却看不到希望所在,甚至被称为“庐舍”(loser)一代!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努力,根本在于你的方法出了问题!

破解成功的谎言之一:你染上了勤劳的恶习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想成功吗?恐怕没有人回答“不想”。那么你会“去成功”吗?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三只青蛙在池塘中央的一片叶子上呆着。其中一只青蛙想跳到河里。请问,叶子上还剩几只青蛙?大多数人会回答还有两只。错。正确答案是:叶子上还有三只青蛙。为什么?因为“想跳”和“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就是马云所说的:“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你有多少次决定戒烟,却越抽越凶?你有多少次决定去健身房,却一下班就窝在沙发里起不来?你有多少次想实施自己的创意,但拖沓延迟,最终不了了之?

因为你太忙了?忙碌只是偷懒的一种形式,是你懒得思考和分辨自己行动的借口。  如果不是现在,还能是什么时候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察觉,多数人过着每天工作超过十小时的生活,只为赚取一份“做才有,不做就没有”的固定薪水,精神压力愈来愈大,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所得与付出严重不成正比。

目前的生活是你真正想要的吗?如果不是,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要像平庸者那样,基于现在规划未来;要像成功者那样,找到你想要的未来,越清晰越好,再确定现在要做什么。你太忙了,没有时间规划未来?比尔·盖茨说:“人生没有寒暑假,也没有哪个雇主有兴趣帮你找寻未来的方向,请用自己的空暇时间来做这件事。”

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不是现在,还能是什么时候呢?大多数人总觉得底气不足,条件不成熟。NO!马云说,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件事就轮不到你去做了。

你没有资金?马云也没有资本,创业的时候,他跟亲戚、朋友总共借了2万元。有一个风险投资家说过,没有投资者,也永远会有创业者;但没有卓越的创业者,就没有卓越的投资家。

你的专业技术不够好?看看马云吧!对于电脑和互联网,到现在为止他只会做两件事:收发电子邮件和浏览网页,其他都不会,他甚至不会在网上看电影,也不会下载。马云告诉工程师:“你们是为我服务的,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为技术服务,如果人不会用,再好的技术也是瞎掰!我们的网站为什么那么受欢迎,普通企业家那么喜欢用?就是因为我大概做了一年左右的质量管理员。他们写的任何程序我一定要试用,如果我不会用,那就赶紧扔了,因为80%的人跟我一样,他们也不会用。我希望能不看说明书,不看任何东西,上手就会用。”当然,不是说可以不用提高专业素养,但等到“够高”的那天再开始,很可能已经没有开始的机会了。

掌握成功的规则,然后复制成功

从马云的经历可以看到,昨天和明天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我们决心“要成功”,那么,成功有没有方法呢?马云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成功者并非因为幸运,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成功的模式。成功不是结果,而是一种习惯,一种模式。即使在不少人眼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准之一,我们也不会认为中五百万大奖的人是“成功人士”。因为他们可能很快就把大笔奖金花光,甚至还招致一身负债。如果你长着穷人的脑袋,用穷人的思考模式去理财,不管给你多少钱,你最终还是穷人。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没有成功的思考模式,你会把运气、资本或者“背景”耗光,而终究是个失败者。

“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转,大到宇宙行星,小至一花一果,其实都遵循若干非常简明的规则。只要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不断加以复制,就像我们儿时玩过的万花筒,创造出缤纷多彩的人生内容。”

马云说:如果我可以成功,你为什么不可以?成功有其规则,只不过这些规则跟我们从小学到的不一样。有趣的是,成功人士都讶异:这些规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原来只有我这样做?!

本书要做的是,让成功没有秘密,只有规则。

书评(媒体评论)

我是个很笨的人,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我想,假如连我都能够创业成功了,那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都能成功。

——马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辈子不能就这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覃子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096081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