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狐狸洞话语(李欧梵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以自嘲和调侃的方式,表达一位身处现代--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博大深沉的人文关怀,作者在书中纵情、机智,批语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众多文化现象,把独到的个人见解和鲜明个性巧妙融合起来。

内容推荐

“刺猬型的思想家只有一个大系统,狐狸型的思想家不相信只有一个系统,也没有系统。”这是以赛亚·伯林教授的一句名言,我屡屡借用来探讨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不料却用到自己身上来了。于是,一发就不可收拾……

作者的话语,其实就是他用说话的方式写出来的杂文。既以狐狸自况,所以也尽量避免作“刺猬”式的长篇大论,而以闲谈的方式写出来。

目录

总序

前记:兼解题

书话·诗话·呓语

小序

文学理论的武功

史班司的叙述历史

开会族

赫拉巴尔的小说

哈维尔《给奥尔嘉的信》

唱片杂志

《喜福会》的双语想像

《喜福会》的两种趣味

以魔鬼的眼光审视现实

魔幻大师布尔加科夫

魔鬼与小说家

想化平凡为神奇的罗斯

自由主义的想像:文学的对话

卡佛的世界

不能完成的小说的构思

五种待看的书

通俗小说漫谈

福楼拜的鹦鹉

书呆子的呓语:一周札记(附书单)

《布拉格明信片》小序

女权主义VS弱者男性

俄国文学何去何从

未完成的废稿

有情的顽石

安格尔的死亡诗

安格尔的家园

意象的激流

杨炼与李立杨

影子的仰慕

重访“荒原”

评论·呓语——

鲁迅是谁,你们知道吗?

一个时代的结束

哈维尔的启示·其一

哈维尔的启示·其二

重见哈维尔:杂感之一

看牙:一段庸俗的臆想

世纪末的华丽

美国右派围剿“多元文化主义”

知识分子!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可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现代性”初探

一个沙猪情夫的自白:不算影评

音乐的遐思

“云门”复出

不与塞尚玩牌:一次新潮画展

“堕落”或“颓废”

现代娜拉:她的个人价值何在?

美国的肢体文化

谈成龙

媚俗·其一

媚俗·其二:过日子

游记·呓语

游船上的臆想

重游布拉格札记

试读章节

近年来西方文学理论,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而且变成了一种专门学问。影响所及,几乎每一个在学院里教文学的人,都要研究一点理论,否则似乎无法使学生信服。

理论是纯学院的产物,与学院以外的生活和文化无关,有些理论,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文学语言的幻影,也只有在“文本”(text)世界之内才能产生作用,其他乏善可陈。于是,文学不但不能——也不该一一反映人生,而且,对住在学院的人来说,人生似乎更应该摹仿文学理论。

美国的学院本来与现实社会就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在学院里研究理论,与现实就有双重距离,是象牙塔内的象牙塔。我在一座象牙塔(芝加哥大学)呆了八年,耳濡目染,也沾上了一点理论气,但因自己并非文学科班出身,对于理论,亦喜亦畏,也略有涉猎,但始终徘徊在其边缘,不敢陷得太深,以免无法自拔。但我对于深通理论的人——如郑树森——仍非常仰慕,总觉得他们比我武功高强,在他们的学术论文中看到招数的干净利落,更是敬畏不止。记得有一次在学术会议上树森和我作评论员,一位讲者引了一大堆法国结构主义的理论来证明他的一个观点,树森顿时就看出此人对理论的掌握不过平平,于是就暗中对我说:“怎么样,我们联手出招吧!”我当时不知所措,觉得自己的武功尚未到出山的程度,只好请树森代我过招,心中惭愧不已。

既然用了不少武术字眼,我不禁开始作一连串的臆想,实在应该把各家文学理论写成一篇武侠小说,大纲如下:

话说后现代某地有一城堡,世称“文本”。数年来各路英雄好汉闻风而来,欲将此城堡据为己有,遂调兵遣将把此城堡团团围住,但屡攻不下。

从城墙放眼望去,但见各派人马旗帜鲜明,符旨符征样样俱备,各自列出阵来,计有:武当结构派、少林解构派、黄山现象派、渤海读者反应派,把持四方,更有“新马”师门四宗、拉康弟子八人、新批评六将及其接班人耶鲁四人帮……等等,真可谓洋洋大观。

文本形势险恶,关节重重,数年前曾有独行侠罗兰·巴特探其幽径,画出四十八节机关图,巴特大侠在图中饮酒高歌,自得其乐,但不幸酒后不适,突然暴毙。武当结构掌门人观其图后叹日:“此人原属本门弟子,惜其放荡形骸,武功未练成就私自出山,不胜可惜。依本门师宗真传秘诀,应先探其深层结构,机关再险,其建构原理仍基于二极重组之原则。以此招式深入虎穴,当可一举而攻下。”但少林方丈听后大笑不止,看法恰相反,认为城堡结构实属幻象,深不如浅,前巴特所测浮面之图,自有其道理,但巴特不知前景不如后迹,应以倒置招式寻迹而“解”之,城堡当可不攻而自破。但黄山现象大师摇头叹日:“孺子所见差矣!实则攻家与堡主,实一体两面,堡后阴阳二气必先相融,否则谈何攻城阵式?”渤海派各师击掌称善,继日:“攻者即读者,未读而攻乃愚勇也,应以奇招读之,查其机关密码后即可攻破。”新马四宗门人大怒,曰:“此等奇招怪式,实不足训,吾门祖师马克思有言:山外有山,城外有城,文本非独立城堡,其后自有境界。又吾师在其与师弟恩格斯之秘笈中有言……”言尚未止,突见身后一批人马簇拥而来,前锋手执大旗,上写“昆仑柏克莱新历史派”,后有数将,声势壮大。此军刚到,另有三支娘子军杀将过来,各以其身祭其女性符征,大呼:“汝等鲁男子所见差也,待我英雌显以崭新攻城之法……”话未说完,各路人马早已在城堡前混战起来,各露其招,互相残杀,人仰马翻,如此三天三夜而后止,待尘埃落定后,众英雄(雌)不禁大惊,文本城堡竟然屹立无恙,理论破而城堡在,谢天谢地。

我这篇武侠小说的意旨很明显:文学艺术本身,是任何理论无法完全攻破的,否则我就只谈理论,不研究文学了。

P6-8

序言

我在台湾《立报》有一个不定期专栏,题日:“狐狸洞呓语”,大意如下:“刺猬型的思想家只有一个大系统,狐狸型的思想家不相信只有一个系统,也没有系统。”这(大概)是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教授的一句名言,我屡屡借用来探讨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不料(一不小心)却用到自己身上来了。于是,一发就不可收拾,竟然搞了两个不定期的专栏:“狐狸洞书话”和“狐狸洞诗话”。前者在香港《信报》(偶尔)刊登,又被(偶尔)转载到北京的《读书》杂志;后者则是《今天》杂志的约稿。

现在又来一个“狐狸洞呓语”,似乎越来越放肆不成话(语)了。总之,我为文为学从来没有章节,也没有什么严谨的方法,但“杂感”特多,可能是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所谓“呓语”,乃介乎胡思乱想和胡说乱吹之间,更无法则了。有时应可以说书,则理应作“书话”,但有关人生百态、人世各个层面皆可作“文本”(text)来诠释,而对我这个书呆子而言,人生何尝不都是“书本”?所以,如把“书话”和“呓语”混而论之,也未尝不可。

至于“洞”字,则纯属自然主义的名词:狐狸当然应该住在洞穴,而不应该自顾自怜地把居室雅称为“茅庐”或“草堂”。

鲁迅一首名诗中有一句名言:“躲进小楼成一统”。我也时作非非之想,躲在狐狸洞里兀自乱发一通奇思怪论,则余愿足矣!不料一位新儒家朋友突然狠狠地对我反戈一击,当年宋明大儒才有资格以动物名称命名书院——譬如“白鹿洞书院”,而我竟然犯了大忌,借用“狐狸洞”之名,真是罪该万死!我思索再三,胡思乱想之后,却觉得儒家绝不会用狐狸之名,因此兽本性狡猾,不合忠厚原则,我暂且借用,目的倒不是反儒家之道而行,而是为自己制造一个反“高大全”的坏蛋形象,因为我一直想在电影中客串一个反派角色。

至于当年我心慕米高梅电影公司的狮子(而自己也以英文狮子为名),却偏偏喜新厌旧,把二十世纪福克斯(狐狸)公司的商标据为己有,此举是否合(电影商业)法,则又另当别论了。

此篇“解题”也可作为这本书的解题。然而为什么又要用“话语”这个时髦的法国理论名词(discours;discourse)呢?其实,我的话不能称之为话语,只能算作呓语或臆语,因为它不成系统,且毫无理论根据,但既然又开了一个“呓语”专栏,就只好另创新名词了。而“话语”也是大陆八十年代一批时髦的知识分子创出来的翻译名词,反正此词的发明人福柯(Michel Foucault)已作古,我暂且借用(正像成千成百的美国学院人士不分青红皂白借用这个名词一样),他大概不会介意吧。

我的话语,其实就是我用说话的方式写出来的杂文。既以狐狸自况,所以也尽量避免作“刺猬”式的长篇大论(内中少数长文乃编者约稿时的条件,或作者为了多赚几文稿费的计谋),而以闲谈的方式写出来,权且为个人近两三年来的心绪作一个记录(既然大多已经在台港杂志发表),也想博少数知心读者一粲。中国是一种“口腔文化”,知识分子——除了大吃大喝外——特别喜欢说话,我也未能免俗,所以“话语”是我体内“口腔文化”在脑中作祟后的产品。而授课之余往往意犹未尽,想另说几句话,所以内容大多和授课的本行无关,恰好几位编者朋友屡屡向我催稿,这些话语就从笔下挤了出来。在此我特别要向这些报刊的编辑朋友们致谢。

也许,这种说话式的文体,仍有它本身的语言生命力。我个人自愧语言能力不足(否则一定写小说赚大钱),所以文章发表后,自己再看时已不忍卒睹,但既然已成了“文本”,也只好随其自生自灭了。

在这个视觉媒体称霸的“后现代”,我并不期待这本书有何影响,我心目中的读者有点像唐诗的读者:我只是为了几个知心的朋友而写的。当然,我的家人——特别是华苓和蓝蓝——对我的支持,自不待言,希望她们看到这二百多页的自纸墨字后能够和我一样,在其中找到一点文字上的乐趣。

一九九三年八月四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狐狸洞话语(李欧梵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欧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83435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