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符号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符号学综合提升了人类关于意义与解释的全部思考。符号学的“可操作性”特色,使它适用于全部人文与社会学科,被称为“文科的公分母”。与在世界各国一样,随着感兴趣的青年学子越来越多,符号学在中国必将成为显学。

赵毅衡编著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介绍了符号的构成、任意性与理据性、符号表意、媒介与渠道、伴随文本等内容。

目录

引论

1.什么是符号?/1

2.符号学何用?/7

3.符号学发展的四个模式与三个阶段/11

4.符号学与其他学派的融合/15

5.应用符号学/17

6.符号学的工作范围/18

7.“二十一世纪是符号学世纪”/22

上编 原理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1.符号载体,空符号/25

2.物、符号、物一符号/27

3.符号的降解:物化/31

4.符号化/33

5.片面化/37

6.符号的实用意义及其度量/39

7.文本/41

 第二章 符号过程,不完整符号

1.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46

2.符号必有意义/48

3.任何解释都是解释/50

4.信号/53

5.无发送符号/56

6.潜在符号/59

7.自我符号/61

8.镜像,自我镜像/63

 第三章 任意性与理据性

1.任意性/66

2.系统性/67

3.共时性/70

4.有机论,“噪音”,露迹/73

5.理据性,像似符号/77

6.指示符号/82

7.规约符号/85

8.中文的理据性与规约性/88

 第四章 符号表意

1.能指与所指/90

2.双重分节/93

3.符号意指三分式/97

4.无限衍义、分岔衍义/103

5.试推法/109

6.艾柯七条与类型问题/112

7.皮尔斯的普遍三分论/120

 第五章 媒介与渠道

1.媒介,传媒,渠道,体裁/123

2.“媒介即信息”/127

3.多媒介文本的联合解码/130

4.通感/132

5.出位之思/135

6.体裁与期待/137

 第六章 伴随文本

1.伴随文本的定义/141

2.显性伴随文本:副文本,型文本/142

3.生成性伴随文本:前文本,同时文本/145

4.解释性伴随文本:元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146

5.普遍伴随文本与文本问性/150

6.伴随文本执著/153

7.深层伴随文本/156

 第七章 双轴关系

1.双轴互相依靠/159

2.宽幅与窄幅/163

3.双轴偏重与文本风格/165

4.展面与刺点/167

 第八章 符号的解释

1.符号学三分科,符形学/171

2.符义学/172

3.符用学/174

4.符号六因素与六性质/177

5.语境论/180

6.“意图定点”/182

 第九章 符号修辞

1.符号修辞的特点/186

2.概念比喻/188

3.符号明喻、隐喻、转喻、提喻及各种变体/191

4.符号比喻的各种复杂变体/194

5.象征:与“符号”的混用/197

6.生成象征的方法/202

7.语言反讽与符号反讽/209

8.反讽与悖论/211

9.大局面反讽/215

10.四体演进/217

 第十章 符码与元语言

1.符码/224

2.元语言与意义/227

3.“断无不可解之理”/228

4.元语言的构成/233

5.同层次元语言冲突/236

6.解释漩涡/238

7.元元语言冲突,“评价漩涡”/242

下编 推演

 第十一章 理据性及其滑动

1.偶发再度理据性/245

2.普遍符用理据性/247

3.理据性上升/250

4.理据性滑落/252

5.理据性滑落后陡升,禅宗公案/256

 第十二章 谎言与虚构

1.符号、真相、谎言/260

2.接受原则/265

3.“同意接受”各类型/267

4.“拒绝接受”各类型/271

5.虚构中如何述真/273

6.真假与计谋的文化道德/278

 第十三章 标出性

1.语言学中的标出性/281

2.文化研究中的标出性/284

3.风格作为标出特征/286

4.标出性的历史翻转/288

5.中项问题/291

 第十四章 艺术的符号特征

1.艺术难以定义/296

2.体制-历史论、开放概念/300

3.艺术作为非自然符号/303

4.艺术符号的非实用意义/305

5.艺术意指跳过对象/307

6.当代艺术的标出倾斜/310

7.标出优势/315

8.泛艺术化/318

 第十五章 符号叙述学,广义叙述学

1.叙述转向与符号叙述/321

2.“最简叙述”定义/325

3.叙述分类之一:事实性/虚构性/329

4.叙述分类之二:记录性/演示性/331

5.叙述分类之三:“时间向度”/333

6.“现在向度”与意图循环/335

 第十六章 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隐含自我

1.术语群辨析/340

2.从主体到自我/344

3.从自我到身份/345

4.当代文化的身份一自我危机/353

5.自我的纵横移动/354

6.反思自我的悖论,试推自我/358

7.文本身份/362

8.普遍隐含作者/368

 第十七章 当代社会的符号危机

1.后期现代的意义方式/371

2.当代符号危机的四个特征/372

3.从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到异化符号消费/379

4.替代选择/383

5.经典重估与“文学场”破溃/385

6.两种经典化、两种替代自我/388

 第十八章 现代性与评价漩涡

1.历史与符号力量/394

2.现代性的动力与制动/396

3.“中体西学”没有错/399

4.新儒家的整体元语言/401

附录:符号学术语人名译名表/405

TABLE OF CONTENTS/418

后记/4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符号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毅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79627
开本 16开
页数 4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7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
丛书名
印张 27.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