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知身体与都市空间/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感知、身体与都市空间》是由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组织编写。感知是近年来德国学界的热门研究主题,2007年春,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所一道,联合国内外学者,召开了以“感知”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本书中关于感知部分的论文基本来自这次国际会议的论文。身体主题于20世纪末在西方学界流行,21世纪初流行到中国,都市研究同样是全球化以来的热题,其实,感知、身体、都市空间,这三个主题是有内在关联的,因此,将三个主题放在一起,也是为了显示这一关联。

目录

上 编 感知

 一 感知、图像与想象

 二 感知、碎片与图绘式叙事

——读彼得·魏斯《马车夫身体的影子》

 三 技术媒介与人类感知

——从恩·台·雅·霍夫曼的作品《机器人》(1814)看媒介对人

类感知的影响

 四 现代交往与感知模式的转换

——读E·T·A霍夫曼的小说《表哥的角窗》

 五 感知与审美方式

——论霍夫曼斯塔尔的诗剧《傻子与死亡》

 六 回乡与空间感知

——解读彼得·汉特克《迟缓的回乡》一文中的空间感知

 七 视觉感知与主体同一性

——读《死于罗马》

 八 目光、文字与感知

——论霍夫曼的小说《沙人》

 九 感知与跨越视觉禁忌

——对霍夫曼《沙人》的文本分析

十“太初有道”和“文为心画”中的感知范式

中 编身体

 十一 压抑与反抗:身体美学及其进展

 十二 共和国前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以《红色娘子军》、《青春之歌》、《李双双》三部影片为例

 十三 玛雅人的人体审美观

 十四 德国历史人类学对“身体”的关注

下编 都市空间

 十五 王府井步行街:中国转型时代的文化图像

 十六 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的三大主题

 十七 王府井步行街的几个主题

 十八 东方广场:王府井步行街个案研究之一

 十九 新东安市场:王府井步行街个案研究之二

 二十 小吃街:王府井步行街个案研究之三

 二十一 作为文化符号的重庆解放碑商业步行街

 二十二 莫斯科的阿尔巴特大街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知身体与都市空间/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亚琳//克里斯托弗·乌尔夫//代迅//孙华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53811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0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7
15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