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简帛研究文库之一。该书利用新出简牍材料以及传世文献,深入探讨了秦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决、关系秦汉社会结构与性质的四个重大问题。书中论点基本上都是作者首次提出,具有独创性,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引发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热烈讨论,一些提法如“名田宅制”已被学界广泛认同。
图书 |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简帛研究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简帛研究文库之一。该书利用新出简牍材料以及传世文献,深入探讨了秦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决、关系秦汉社会结构与性质的四个重大问题。书中论点基本上都是作者首次提出,具有独创性,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引发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热烈讨论,一些提法如“名田宅制”已被学界广泛认同。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新出简牍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秦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决、关系秦汉社会结构与性质的三个重大问题——秦汉法律体系、战国秦汉土地制度,月令与秦汉政治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的论点或为作者首次提出。如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说,或为作者重新诠释和论证,如战国秦汉名田宅制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引发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热烈讨论。 目录 序/1 第一章 出土法律文书与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1 一 学术史回顾与问题的提出/1 二 《二年律令》二十七种律均属九章/7 三 从睡虎地秦律到《九章律》/13 四 从魏晋以后律的演变看战国秦汉律/19 五 汉律正律与旁章/29 小结/34 第二章 《二年律令》的性质与汉代律令法系/36 一 学术史回顾与问题的提出/36 二 《二年律令》诸律令制作年代考/45 三 《二年律令》为吕后二年修订的法典辨/52 四 汉代的律令与法典的编纂修订/56 五 汉代法典体系的形成/68 六 汉令新识/76 小结/81 第三章 汉代法律体系及其研究方法/83 一 萧何“次律令”、“作律九章”的时间与汉二年萧何“为法令约束”/84 二 《二年律令》的性质与汉代法典的编纂修订/94 三 关于正律、旁章、傍章、单行律、追加法、律经等概念/97 四 秦汉律典构造与秦汉律二级分类说/109 小结/122 第四章 《二年律令》与秦汉“名田宅制”/126 一 《二年律令》所反映的“名田宅制”实态/126 二 战国秦汉土地制度形态的反思与重构/146 小结/163 附:龙岗秦简诸“田”、“租”简释义补正 ——一结合张家山汉简看名田制的土地管理和田租征收/164 一 “行田”/165 二 “田实”/168 三 “田籍”/169 四 “程田”与“程”、“程租”、“租”及“匿田”/173 五 “盗田”/182 小结/185 第五章 月令与秦汉政治——兼论月令源流/187 一 关于尹湾《集簿》“以春令成户”与“春种树”/188 二 出土秦汉律令与月令/201 三 月令与西汉政治/211 小结/228 主要参考资料/234 后记/25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简帛研究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振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931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7.5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