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说月报30年(1985-1989卷2)
内容
编辑推荐

创刊于1980年的《小说月报》,在众多的文学期刊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坚守,一切面向读者,选发适合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几经变化和市场的磨砺,《小说月报》创下全国文学期刊发行量最高纪录。在其创刊30年之际,本市百花文艺出版社特别推出了六卷本的《小说月报三十年》。

本册为第2卷。

内容推荐

《小说月报三十年》中的作品分别选自从1980年到2009年《小说月报》上所刊载的部分中、短篇小说,有些作品广为大家所熟悉:如《妻妾成群》、《天下无贼》、《官司》、《父亲进城》、《马文的战争》等。小说的视角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跨越30年,感悟着不同年代所特有的生活烙印,六卷本的《小说月报三十年》从文学的视角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在当代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本册为第2卷,收录了1985-1989年之间刊载的小说。

目录

中篇小说

孩子王

凯旋在子夜

鬈毛

烦恼人生

顽主

伏羲伏羲

到美国去!到美国去!

短篇小说

矮凳桥小品

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

将军的泪

洞天

去拉萨的路上

继续操练

厚土

错误

古道

塔铺

白牙

坚硬的稀粥

年关六赋

编后记

小说月报三十年总目录(1985—1989)

试读章节

一会儿,男男女女来了一大帮,都笑嘻嘻地看着我,说你个龟儿时来运转,苦出头了,美美地教娃娃认字,风吹日晒总在屋顶下。又说我是蔫土匪,逼我说使了什么好处打通关节,调到学校去吃粮。我很坦然,说大家尽可以去学校打听,我若使了半点好处,我是——我刚想用上队里的公骂。想想毕竟是要教书了,嘴不好再野,就含糊一下。

大家都说,谁要去查你,只是去了不要忘了大家,将来开会、看电影路过学校,也有个落脚之地。我说当然。

老黑说:“锄头、砍刀留给我吧,你用不着了。”我很舍不得,嘴里说:“谁说用不着了?听说学校每星期也要劳动呢。”老黑说:“那种劳动,糊弄鸡巴。”我说:“锄你先拿着,刀不能给。若是学校还要用锄,我就来讨。”老黑很不以为然,又说:“明天报到,你今天打什么行李?想快离了我们?再睡一夜明天我送你去。”我也好笑,觉得有点儿太那个,就拆了行李,慢慢收拾。大家仍围了说笑,感叹着我中学上了四年,毕竟不一样。

当晚,几个平时要好的知青,各弄了一些菜,提一瓶酒,闹闹嚷嚷地喝,一时我成了人人挂在嘴边的人物,好像我要去驻联合国,要上月球。

喝了几口包谷酒,心里觉得有些恋恋的,就说:“我虽去教书,可将来大家有什么求我,我不会忘了朋友。再说将来大家结婚有了小娃,少不了要在我手上识字,我也不会辜负了大家的娃娃。”大家都说当然。

在队里做饭的来娣,也进屋来摸着坐下,眼睛有情有义地望着我说:“还真舍不得呢!”大家就笑她,说她见别人吃学校的粮了,就来叙感情,怕是想调学校去做饭了。来娣就叉开两条肥腿,双手支在腰上,头一摆,喝道:“别以为老娘只会烧火,我会唱歌呢。我识得简谱,怎么就不可以去学校教音乐?‘老杆儿’,(我因为瘦,所以落得这么个绰号。)你到了学校,替我问问。我的本事你晓得的,只要是有谱的歌,半个钟头就叫它一个学校唱起来!”说着自己倒了一杯酒,朝我举了一下,说:“你若替老娘办了,我再敬你十杯!”说完一仰脖,自己先喝了。老黑说:“咦?别人的酒,好这么喝的?”来娣脸也不红,把酒杯一顿,斜了老黑一眼:“什么狗尿,这么稀罕!几个伙子,半天才眯下一个脖子的酒,怕是没有女的跟你们做老婆。”大家笑起来,纷纷再倒酒。

夜里,老黑打了一盆水,放在我床边,说:“洗吧。”我瞧瞧他,说:“嗬!出了什么怪星星,倒要你来给我打水?”老黑笑笑,躺在床上,扔过一支烟,自己也点着一支,说:“唉,你是先生了嘛。”我说:“什么先生不先生,字怕是都忘了怎么写,去了不要闹笑话。”老黑说:“字怎么会忘!这就像学凫水,骑单车,只要会了,就忘不掉。”我望着草顶,自言自语地说:“墨是黑下一个土。的是名词、形容词连名词,地是形容词连动词,得是——得是怎么用呢?”老黑说:“别穷叨叨啦,知道世上还有什么名词形容词就不错,就能教,我连这些还不知道呢。我才算上了小学就来这儿了,上学也是念语录,唉,不会有出息啦!”看时间不早,我们就都睡下。我想了许久,心里有些紧张,想不通为什么要我去教书,又觉得有些得意,毕竟有人看得起,只是不知是谁。

第二天一早,漫天的大雾,山沟里潮冷潮冷的。我穿上一双新尼龙丝袜,脚上茧子厚,扯得袜子咝啦咝啦响,又套上一双新解放鞋,换了一身干净裤褂,特意将白衬领扯高一些,搽一搽手脸,准备上路。我刚要提行李,老黑早将行李卷一下甩到肩上,又提了装脸盆杂物的网兜。我实在过意不去,就把砍刀抢在手里,一起走出来。

场上大家正准备上山干活,一个个破衣烂衫,脏得像活猴,我就有些不好意思。想低了头快走。大家见了,都嚷:“你个憨包,还拿砍刀干什么?快扔了,还不学个教书的样子?”我反而更捏紧了刀,进出一股力,只一挥,就把路边一株臂粗的矮树棵子斜劈了。大家都喝彩,说:“学生闹了,就这么打。”我举刀告别,和老黑上路。  队上离学校十里山路,一个钟头便到了。望见学校,心里有些跳,刀就隐在袖管里,叫住人打听教务处在哪儿。

有人指点了,我们走过去,从没遮拦的窗框向里张望。里面有人发觉了,就出来问:“你是来报到的吗?”我点点头,他便招我进去。

我和老黑进去,那人便很热情地招呼座位和热水。屋里还有两位女同志,想来是老师,各坐在木桌上一本一本地改什么,这时都抬了头望我,上上下下地打量。我和老黑坐下,不由得也打量一下这间办公室,只见也是草房,与队上没什么两样,只是有数张桌子。招呼我们的人就笑眯眯地说,带很重的广东腔:“还好吧?我们昨天发了通知,你来得好快。我们正好缺老师上课,前几天一个老师调走了,要有人补他的课。我们查了查,整个分场知青里只剩下你真正上过高中,所以调你来。”我这才明白了原由,我说:“高中我才上过一年就来了。这书,我也没教过,不知教得了教不了。您怎么称呼呢?”那人笑一笑,说:“我叫陈林呢,就叫我老陈好了。教书嘛,也不是哪个生来就会,在干中学嘛。”我说:“怕误人子弟呢。”老陈说:“不好这么说。来,喝水,喝水。”我忘了袖里还有一把刀,伸手去接水碗,刀就溜出来掉在地上,哐当一声。窗户上就有孩子在笑。原来上课时间未到,许多学生来看新老师。我红了脸,拾起刀,靠在桌子边上,抬起头,发现老陈的桌上有一本小小的新华字典。老陈见了,说:“好。学校里也要劳动,你带了就好。”老黑说:“学校还劳什么动?”老陈说:“咦?学校也要换茅草顶,也要种菜,也要带学生上山干活呢!”我说:“怎么样?老黑,下回来,把锄带来给我。”老黑摸摸脸,不吭声。P4-5

序言

朗朗乾坤。神州大地,历经十年浩劫,百废待兴,积重难返。国人渴盼拨乱反正。小平高瞻远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振聋发聩,一扫阴霾!

斯时,国人除了腹中饥肠碌碌,文化生活贫瘠匮乏。十年间仅有八个戏,一本书。

于是,《伤痕》、《班主任》、《于无声处》等一批冲破樊篱的优秀作品一经发表,瞬间便传遍全国,人人争读,街谈巷议,一时传为佳话。

于是,时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的林呐先生倡议,经社委会充分论证并一致通过:《小说月报》便应运而生,于一九八。年一月正式创刊。

刊物一经面世,首期发行三十五万册,一抢而空,二期发行五十余万册,三期即达一百一十余万册。由于争购者众,邮局不得不采取排号限订措施。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作为国内首创的文学选刊,从全国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中选优拔萃,每月一期向读者汇报。创刊三十年来,忠实记录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创作历史和发展轨迹,见证了无数优秀作家的发现、成长和辉煌。更有数十万计的文学青年,数百万计普通读者的拥趸。《小说月报》一路走来,既有登临高峰的辉煌与自豪,也有跌落谷底的沮丧与失落。从一九八二年的顶峰时的期发一百六十余万册,到一九八九年的期发九万余册。既有过五关,也有走麦城。斯时,国内几乎所有文学期刊的情形也大抵相似。

鄙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走马上任,履新之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率全体编刊人员,认真总结前辈及同业的经验教训,研判读者的审美取向变化。励精图治,殚精竭虑,锐意革新。从一九九三年至二○○三年,历经十年奋斗,刊物又逐渐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青睐。《小说月报》也由过去单一版本,期发十余万册,开发出四个版本,期发八十余万册,并延伸开发了五个系列品种图书,形成书刊互动,优势互补的产品链。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十余年苦尽甘来:蝉联三届国家期刊奖;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天津市五一劳动模范奖状等称号。国家教委选订向海外中国留学生赠阅的唯一文学期刊等等。《小说月报》以其雅俗共赏的办刊风格,成为国内外文学界的专家、学者、评论家、作家;影视界的制片人、导演、编剧的案头首选,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为读者喜爱的文学期刊。

环顾当今世界,中国历经三十年高速发展,已成为首屈可数的政治经济大国,国外甚至有将中国与美国并称G2的,但中国不被忽悠,保持清醒头脑,埋头苦干,继续坚持科学发展之路,才是治国安邦乃至做人与办刊之道。

“您在有限的时间内,花有限的钱,便可及时读到全国最优秀的小说佳作。”

“一册在手,精览无余。”

“乘改革开放春风,述大众生活百态。”

这些曾经的宣传广告语,至今仍被《小说月报》编刊人捧为珍宝,视为经典,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后记

创刊于1980年1月的《小说月报》即将迎来她三十周岁的生日。古语云:三十而立。这份凝聚了几代同仁心血、负载了各方关爱、寄托了众人期许的文学选刊.虽说早已于文学期刊之林获得了一席之地,但在而立之年,同样需要反躬自省.回望来时路径。而作为一份始终居于时代潮头的文学选刊,《小说月报》总是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报告小说现场的实况,及时保存下“小说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三十岁.的《小说月报》,三十年的小说记忆,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小说月报三十年”丛书正是源自而立之年的“反躬”与“回望”.承担了盘点三十年小说记忆的使命。

将《小说月报》三十年来选载过的数以千计的作品加以整理筛选,无疑是件繁重艰巨的工作,从策划立意、确立原则,到具体操作、确定篇目,历时近一年之久。其间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推敲,最终编选完成了这套共计六册、总字数近四百万字的丛书,作为对《小说月报》创刊三十周年的纪念,并回馈一贯支持、关爱我们的各界读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套用三十年时间来完成的小说选本。因为我们是基于当年编选者的“现场报告”进行二度筛选。借用时间赋予我们的“后见之明”看来,《小说月报》于第一时间做出的判断与选择,每每是精准的——虽然每个时期均难免有其遗珠之憾——大批传颂一时的名篇佳作当初正是通过《小说月报》的及时选萃而走向全国,众多声名卓著的小说名家最早也是经由《小说月报》的有力推介而登上文坛。在此坚实基础之上,我们试图兼顾作品的时代性与经典性。加以平衡。既收录了那些一经发表便造成轰动效应的名篇,又发掘了不少艺术魅力历久而弥新的佳构;书中收入的有不少是当代小说名家的成名作、代表作、获奖作,也有那些平凡写作者厚积薄发的力作;其作者阵容更涵盖了多个世代.从1949年之前便投身文坛的耆宿,到新世纪以来崭露头角的新锐,堪称当代小说界的“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而在编选过程中亦未囿于一人一篇的成例,而是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小说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貌。简言之,作为编选者的我们,立足点既在时间之中,又在时间之外,唯一保持不变的主轴是“《小说月报》的立场”。但为篇幅与体例所限,不少符合我们编选原则的作品最后仍不得不忍痛割爱,在编辑过程中每一轮筛选后都会为此感到遗憾,无论如何,我们相信那些未曾收入本丛书的作品同样代表了三十年来国内小说创作的成就。对于我们来说,从一开始就未曾奢望能将《小说月报》选载过的佳作一网打尽.只是希望能忠实记录这本刊物三十年来所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一点点记忆,这套丛书所提供的,与其说是当代优秀中短篇小说的“范本”,不如说是一本文学刊物三十年来与当代小说创作及当代文学史互动的“样本”。

“小说月报三十年”丛书以时间为序,收录1980年 2009年《小说月报》所选载的中短篇小说,共分六卷。编辑所有作品,均以当年《小说月报》的版本为底本(其中有些篇目日后出版时有所改动,因而本书所收录者也具有一定的版本学价值)。因为三十年中出版物依据的文字与标点使用规范有所不同,为求统一.在不影响原文的情况下略加整理,其余均按照原文照录,其中个别表述与提法带有明显时代色彩,未必为今日读者所认同,为保存原貌亦未加改动,希请留意。丛书每卷均分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两大板块(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分类标准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此次均以本刊发表时分类为准),作品均按本刊发表时的顺序排列,书后附有该卷作品总目,供读者查阅。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承蒙各位作者的大力协助,值此机会表示我们最诚挚的谢意。有个别作者或版权继承人出于种种原因未能联络到,在此亦表示歉意。万望见书后及时与本刊联系,我们将寄送样书、稿酬。感谢各界朋友多年来对本刊始终如一的厚爱与支持,真诚期望您对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小说月报》编辑部

2009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说月报30年(1985-1989卷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说月报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5955
开本 16开
页数 5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6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36.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69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