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历史是江南地区乃至大中国的一个缩影,盛衰兴废,自古如此。
径山文化乃江南地区甚而为中国的一个代表,星移斗转,一脉相承。它既积聚了江南地方文化的精髓,又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通过研究,明辨精华和糟粕,目的在于阐扬中华文明遗产,促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搭建国际交流舞台。
图书 | 径山文化与中日交流/中日关系史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径山历史是江南地区乃至大中国的一个缩影,盛衰兴废,自古如此。 径山文化乃江南地区甚而为中国的一个代表,星移斗转,一脉相承。它既积聚了江南地方文化的精髓,又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通过研究,明辨精华和糟粕,目的在于阐扬中华文明遗产,促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搭建国际交流舞台。 目录 序篇 第一章 径山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节 沿革变迁 第二节 意义价值 第二章 国内径山研究现状之综述 第一节 著述 第二节 论文 交流篇 第一章 隋唐之前 第一节 吴越春秋 第二节 隋唐时期 (一)杭州佛教的传入与径山禅寺的创建 (二)杭州与日本的相识之路 第二章 五代北宋时期 第一节 五代时期 (一)东瀛求书 (二)贸易往来 (三)巡礼日僧 第二节 北宋时期 (一)入宋僧成寻眼中的杭州 (二)成寻与杭州茶俗 第三章 南宋时期 第一节 临安与日本 (一)巡礼日僧 (二)“忆在西湖”——杭州与尺八的东传 (三)荣西与杭州 (四)杭州商人管辖的日本岛屿 第二节 海外积善 (一)“金渡墨迹” (二)舍经径山 第三节 《五山十刹图》与径山寺 第四章 元明时期 第一节 元代时期 (一)昂贵的天目茶碗 (二)杭州漆器东传 (三)中岩圆月与巡礼日僧 (四)日本馒头与杭州的因缘 第二节 明代时期 (一)日本五山与径山禅寺 (二)来往的中日使节 (三)日僧带回的径山消息 (四)径山的扶桑客人 人物篇 文献篇 附录:径山对外交流史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径山文化与中日交流/中日关系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小法//江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6295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6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8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