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卫生日--国际国内110个公共卫生日知识全览
内容
编辑推荐

卫生日是透视公民健康的一个窗口,旨在让每个人享有呵护健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每一位卫生工作者对公民健康根本属性有更科学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让每一个公民感受到健康之光带给自己健康美好生活的无尽喜悦。本书将国际、国内涉及卫生的110个节日,按照发起部门、产生背景、确定时间、宣传主题、活动概况、成效、注意解决的问题以及防治知识等,进行详略得当的描述,注重突出工具与科普、教学与参辅、史料与典藏的价值,着力从填补目前国内医学书籍之空白的高度,分人物、医药、器官、疾病等12个大类进行编纂,并附节日一览表,以便让读者阅读和查证。本书在收集整理不同类型卫生日的同时,还从人的生存之需和直接维护人的生命健康高度,收集了与卫生密不可分的人口、人居、地球、粮食、水、森林、环境、气象等节日,让《走近卫生日》一书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具有基石性、可读性、实用性。

内容推荐

卫生日是卫生战线的一个特有的载体,是透视公民健康的窗口。本书将国际国内涉及卫生的110个节日,按人物、医药、器官、疾病等12个大类进行编纂,并附节日一览表方便阅读与查证。每个节日均按发起部门、产生背景、确定时间、宣传主题、活动概况、成效、注意解决的问题以及防治知识等,进行了详略得当的描述。本书注重突出工具与科普、教学与参辅、史料与典藏的价值,着力填补目前国内此类医学书籍之空白。

目录

人物类

 中国国医节

 国际护士节

 世界献血者日

 国际左撇子日

 国际聋人节

 国际老人日

 国际盲人节

 国际残疾人日

医药类

 华夏中药节

 世界红十字日

 全国助残日

 世界急救日

 世界造口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器官类

 全国爱耳日

 全国爱肝日

 世界肾脏日

 世界爱鼻日

 全国爱眼日

 全国爱牙日

 世界心脏日

疾病类

 国际罕见病日

 世界青光眼日

 世界自闭症日

 世界帕金森病日

 世界血友病日

 世界疟疾日

 全国疟疾日

 世界哮喘日

 世界高血压日

 全球运动神经元病日

 世界卒中日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狂犬病日

 全国高血压日

 世界关节炎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

 世界银屑病日

 世界肺炎日

 联合国糖尿病日

 世界慢阻肺日

 世界艾滋病日

抗癌类

 世界抗癌日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国际乳腺癌关注月

 国际肺癌关注月

防治类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世界HIV筛检日

 国际癫痫关爱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临终关怀与舒缓治疗日

 世界视觉日

 世界肺功能日

 世界更年期关怀日

 全国糖尿病规范注射日

妇幼类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1日

 世界母乳喂养周

 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公卫类

 世界睡眠日

 世界卫生日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月

 国际洗手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世界居室卫生日

 世界厕所日

健身类

 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1日

 国际禁毒日

 全国健身日

 世界镇痛日

 世界保健日

 世界行走日

 中国镇痛周

 中国男性健康日

宣传类

 全国职业病防治宣传周

 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

 世界老年痴呆日

 世界避孕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国际减灾日

 国际口吃日

 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

 中国卒中教育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

环保类

 世界湿地日

 全国植树节

 世界森林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气象日

 世界地球日

 世界无烟日

 世界环境日

 全国土地日

 世界人口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世界人居日

 世界粮食日

关联类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国际家庭日

 全国学生营养日

 世界牛奶日

 全国公民道德日

 全国科普日

 世界标准日

 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国际志愿者日

附录 卫生节日一览表

试读章节

中国国医节

3月17日,中国国医节。

在1929年,那时还是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卫生机构的主管俞云岫,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取消旧医药(那时中医中药被称为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如果取消旧医药被确定的话,治病只能用西医西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中药就会被遗弃,这就是当时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这在当时的医学界引起非常大的震动,大量的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游说,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为此以“中医药界奋斗号”一刊发起了对取消旧医药的抗命。同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大会,高呼“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等口号,并赴南京请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民心民声,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旧医药的决定。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上海是“中国国医节”的发源地。

这里的“国医节”,其实就是“中医节”,在世界上,中国也曾把农历4月28日孙思邈纪念日定为“医生节”,1993年美国老布什总统签署命令,将3月30日定为“国家医生节”。对于我国来说,虽220多万医师队伍没有自己的节日,但中医乃我国“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鸦片战争前,中国医界一直是中医一枝独秀。列强入侵后,西学东渐,西医学也在中国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在日益激化的中西医论争中,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已落后于时代。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宝贵的医药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中医药界也进行了积极努力,有力推动了中医事业发展。一首《中华国医国药》主题歌高度总结、概括了中医药的价值优势,其歌词是:中华大家园,上下五千年。一根银针一把草,益寿又延年。采得三山药,炼成九转丹。神方打造精气神,望闻问切识冷暖。一把老药壶,熬出了真情无限。妙手回春抚慰着,五十六个民族花好月圆。良药有百味,酸甜苦辣咸。良医济千家,妙术德为先。任时光流转,任沧海桑田。任说长道短,任时空变幻。一把老药壶,盛满了医林奇观。中医中药万古流传,吉祥幸福洒向人间!

充分认识中医的作用及其不足

在祖国的医药发展史上,中医的作用功不可没。据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省共有中医药院校23所,县级中医院1509所,床位13.9万张;即便在农村,76%的乡镇卫生院也设有中医科、中药房,近30%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30%左右;在城市社区,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4.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所谓“慢郎中”遍及农村乡村、社区,在诊治各种急慢性疾病时发挥着作用。但需要承认的是,目前中医急诊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们对其认识不足,且不说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医即“慢医”,即使是在卫生部门及中医系统内部,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医就应该治慢性病,这直接导致了各方面对中医急诊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除认识上的偏差外,中医急诊急救成果推广不足,既能够很好地继承中医急诊急救技术又能掌握现代急诊急救的医疗人才欠缺等,都是影响中医开展急诊急救工作的原因。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值得各级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重视。

坚持振兴中医特色为先的原则

近年,关于中医的话题和争论炒得沸沸扬扬,质疑者有之,贬低者有之,甚至有人极端地主张取消中医。这虽然有他们对中医的偏见,但也与中医自身的问题有关。其实中医有很多特色是西医无法比拟的,只要能将中医的特色发扬光大,中医发展大有前途。

特色之一:治疗疑难杂病。中西医不能相互替代,比如对某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就是中医的优势。因为西医对某些疑难病的治疗效果是不太好的,只有发挥中医的优势,才能让这些患者逐渐康复,这是被许多实践证明了的。我们的中医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工夫,争取有新的突破。

特色之二:治疗慢性病。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西医有时束手无策,难以解决问题,甚至会使问题复杂化,所以中医在这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中医一定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思想,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特色之三:治疗成本低。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具有很多天然优势,尤其是在价格方面,花费相对较少,成本相对较低,有一定的竞争力。中医应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把该省的费用省下来,以吸引更多的患者。

特色之四:发展潜力大。近年中医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蓬勃发展的事实,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中医是完全可以发展好的。

特色之五:“治未病”服务。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把“治未病”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使“治未病”工作成为养生保健、健体防病的中医保健特色和优势。

抓好中医“一体两翼”建设

“一体”即重点建设县级以上中医院,“两翼”就是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发展中医。具体措施就是推动“三名三进”工程:建设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推动中医进农村、进社区、进基层。

在发掘、整理、推广中让民间中医闪光

中国民间中医药的特点是简、便、验、廉,一些特色医术与验方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愿无偿教给他人,时时都有失传之虞。各级政府与广大基层要不断开展各种活动,对民间中医相关政策进行调研,协调解决制约民间中医健康发展的政策等有关问题,发掘、整理、推广有特殊疗效或有散失之虞的中医疗法、民间验方,发挥民间中医药作用。

发展壮大中医队伍

实施老中医带徒、在职青年中医进修提高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等人才培养项目,培养造就优秀中医临床和中药技术人才队伍。

P1-3

序言

健康是重要生产力。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最大的幸福指数。新中国一个甲子的岁月,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全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迅速升至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大幅上升至73岁。

卫生日是透视公民健康的一个窗口,为了让每个人享有呵护健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每一位卫生工作者对公民健康根本属性有更科学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让每一个公民感受到健康之光带给自己健康美好生活的无尽喜悦,我出于一名老卫生工作者的使命和兴趣爱好,编纂了这本《走近卫生日》。

卫生日是卫生战线的一个特有的载体,它蕴含着对公民健康的关注、关心及关爱之情,以节日形式把不同类型的涉及卫生健康的宣传活动固定下来,给人们提供了参与、学习和保护健康的机会。为与卫生界广大同仁共同分享这一成果,便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抓住各个卫生日的良好时机,组织和带领群众开展积极有效的卫生防治活动,切实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为全面建设崛起的健康大国作贡献,在整理、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将国际、国内涉及卫生的110个节日,按照发起部门、产生背景、确定时间、宣传主题、活动概况、成效、注意解决的问题以及防治知识等,进行详略得当的描述,注重突出工具与科普、教学与参辅、史料与典藏的价值,着力从填补目前国内医学书籍之空白的高度,分人物、医药、器官、疾病等12个大类进行编纂,并附节日一览表,以便让读者阅读和查证。

《走近卫生日》一书的面世,得益于近十年《健康报》及其国家医学杂志刊登的权威数据和史实,得益于业内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出版界的建言和修正,得益于自我对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对卫生事业不遗余力的探索追求。全书在收集整理不同类型卫生日的同时,还从人的生存之需和直接维护人的生命健康高度,收集了与卫生密不可分的人口、人居、地球、粮食、水、森林、环境、气象等节日,让《走近卫生日》一书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具有基石性、可读性、实用性。但因资料受限、知识面窄和文字功力不足,给编纂形成的软肋难以避免,敬请读者与同仁批评指正和补救提高。

谨以《走近卫生日》面市之机,向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各界的关心支持和提供援助、策划、修订、校对、出版、印刷的领导、同志、朋友,表示深切、诚挚的感谢!

编者

二○一○年十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卫生日--国际国内110个公共卫生日知识全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寿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124762
开本 32开
页数 3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7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