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与讽刺(林语堂全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林语堂,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本书为其散文作品集。这些散文都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谈话。文章虽简短,但言辞却辛辣,且富含人生哲理。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是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被称为“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他的散文所涉领域极广,可谓宇宙诸事,无所不谈。他熟悉中西文化、常常在文章中海阔天空地谈开去,所选取的事例亦中亦西、或大或小,都极有趣味,文化含量很高。

本书所辑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谈话。这些短而辛辣的文章背后,隐藏着作者一颗热爱生活、睿智旷达的心。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幽默、闲适、享受”的人生哲学。

目录

序言/001

英国人与中国人/001

美国人/014

我爱美国的什么/021

中国人与日本人/028

广田和孩子/040

“无折我树杞!”/045

动人的北京/054

上海颂/063

予所欲/067

有不为/072

看电影流泪/076

米老鼠/080

买鸟/085

叩头的柔软体操价值/093

一个素食者的自白/098

论裸体/102

我搬家的原因/107

我怎样过除夕/111

阿芳/116

信念/121

论英文轻读/125

我杀了一个人/129

车游记/134

回忆童年/141

我喜欢同女子讲话/147

安徽之行/151

家园之春/154

萧伯纳一席谈/160

我的书室/164

孔子在雨中歌唱/171

摩登女子/175

挖金姑娘/178

女人应当来统治世界吗?/182

杭州的寺僧/186

乞丐/191

忆狗肉将军/195

遗老/199

洋泾浜与基本英语/204

驴子还债的故事/210

中国的未来/215

真正的威胁——观念,不是炸弹/223

试读章节

时至今日,一个人时常不免要想起白种人,因为近日欧洲的景象实在很足以挑动思潮。

我们不由要问问欧洲为什么会这样的一团糟,因为在那里人类的事情正弄到一团糟,所以人类一定有了过失了。我们不得不向自己问道:欧洲人的心理上的限度到底怎样,以致要在欧洲维持和平这样困难?欧洲人的心智结构的特点究竟是什么?说起心智的结构,我并非指智能或纯粹简朴的思想,而是指一切对事物的心理反应。

我决不会怀疑到欧洲人种的智能。可是可叹的一点是:智慧跟人事很少关系,因为人事多数是受我们的动物热情所支配。人类的历史并非人类理智的聪敏指导下的产物,而是由情感的力量所形成——这种力量包括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傲慢,我们的贪婪,我们的畏惧,以及我们的复仇欲望。欧洲仍旧不是被智慧所统制,而是被动物的恐惧和复仇热情所支配。欧洲的进步并不是由于白种人思想的结果,而是由于他的缺乏思想。今日如果有一个至高的人类智慧安置在欧洲的首脑,由他领导她的整个命运,欧洲决不会像现在那样。现在的欧洲不是由一个至高的人类智慧所统治,而是由三个有大而有力的下颚的人所统治——墨索里尼、希特勒,以及斯大林。

这不仅仅是一件意外的事情。有些人的面孔像三角形,三角形阔的一面生在下面(独裁者和实行的人),而有些人的面孔却像颠倒的三角形(有智慧的人和思想家,例如罗素)。智慧的人和实行的人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的。德国民族能够宣誓效忠于“上帝和希特勒”,可是,如果一个英国的纳粹党要宣誓效忠于“上帝和罗素”,罗素一定要惭愧得无地自容。欧洲要是一直给这三个有阔大而有力的下颚的人统治,要是她乐于给有阔大有力的下颚的人统治,欧洲一定要继续依照她目前的发展路线下去,向着她现在所向着的深渊前趋。

每一个民族都有梦想,而且多少完全按照她的梦想而活动。人类的历史是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冲突的结果,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调整便决定了那一个民族的特殊发展。苏联是俄国人梦想能力的结果;法兰西共和国是法国人对于抽象观念的热情的结果;不列颠帝国是英国人的特殊健全常识和他们完全不受逻辑推论的拘束的结果;德国的纳粹政权是德国人酷爱共同阵线和集体行动的结果。

我论及英国人的性格,因为我认为我了解英国比较其他国家好些。我觉得英国人的精神跟中国人的较为近似,因为两个民族都是现实主义和常识的崇拜者。英国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甚至他们的说话方式,有许多相同之点。两国人民都极不信任逻辑,对于太完美的论辩极度怀疑。我们相信当一种论辩太合逻辑时,它不会真实的。两国的人都有做事恰到好处的天赋,而无须举出所以要做它们的原因。一切英国人都爱一个说谎说得好的人,中国人也是如此。我们随便用什么名字叫一件东西,只不愿用它的本来的名字。当然,不同之点也有许多(例如,中国人比较富于情感),而且中国人和英国人有时也会互相触怒;可是我是发掘到我们的民族性的根源里的。

让我们分析英国人性格的力量,看看英国这个民族的光荣历史怎样从这种性格兴起的吧。我们都晓得英格兰不独有一段光荣的历史,而且是一段惊人的历史。英国常常惯于做一件事情,一点没有错,可是称它的名字却错了。例如现在,她把英国的民主政体叫做君主政体。因为这个缘故要领略英国伟大的性质是很困难的。英国民族已经给人误解,要一个中国人才能正确地了解英国人的民族性。英国人曾被人非难为虚伪,矛盾,有“糊涂混过”的天才,却显然缺乏逻辑。我要为英国人的矛盾和英国人的常识辩护。非难英国人为矛盾实在是没有道理,完全是由于对于英国人的性格缺乏真正的理解和领略所致。我想,以一个中国人的地位,我能够了解英国人的性格,比英国人了解自己更好些。

在这里我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点真正领略英国的伟大之处的观点。为了要领略英国,我们必须对逻辑有一种轻蔑心理。这一切对英国人的误解,是由于对思想的真正功能的谬误见解所致。常常有一种危险,即我们把抽象的思想认为人类心性的最高功能,认为它的价值超过了简单的常识。民族的第一种功能,正如动物那样,便是要懂得怎样生活,除非你学会怎样生活以及使你自己跟变化的环境适应,你的一切思想都虚废了,而且是人类脑子的正常功能的败坏罢了。

我们都有一种曲解,认为人类的脑子是一个思想的器官。没有一件东西比这更远离真理了。这个见解,我认为在生物学方面是错误而且不健全的。巴尔福男爵说得好:“人类的脑子正如豚鼻那样是用以找寻食物的。”总之,人类的脑子不过是一段扩大的脊髓骨罢了,它的第一种功能便是用来感觉危险和保全生命罢了。我们没有成为会思想的人以前,不过是一些动物。这种所谓逻辑推理能力,不过是动物世界中的一种发展得很迟的东西,甚至在现在它仍旧很不完全。人类不过是一种一半靠思想一半靠感觉的动物。这种帮助一个人去获得食物和生活下去的思想是一种较高的,而不是较低的思想,因为这一类思想常常比较健全。这一类的思想通常便叫做常识。

行动而没有思想也许是愚蠢的,可是行动而没有常识却常常会结果悲惨。一个具有健全常识的民族并不是一个不会思想的民族,而是一个把它的思想归纳到生活的本能那里使它们和谐相处的民族。这一类的思想从生活的本能方面获益,可是永不会跟它相反。思想过度会使人类趋于毁灭。

英国人也思想,可是从来不让他们在自己的思想和逻辑的抽象里迷惑起来。那便是英国人心性的伟大之处,英国能够在最适当时候做出最适当的事情,便是这个缘故。英国能够加入适当的一方,参加适当的战争,也是这个缘故。她常常参加适当的战争,然而常常举出不对的参加理由。那便是英国的惊人力量和生活力。我们也许可以叫它做“糊涂混过”、矛盾, 以及虚伪。归根到底却是那健全的英国人的常识和一种头脑健全的生活的本能。

换一句话,正如各个人那样,各民族的第一条定律便是自存律,一个民族越是能够使它自己跟变化的环境适应,不管有没有逻辑,她的生活本能便也越加健全。西塞罗说过: “不矛盾是狭小心性的美德。”英国人的具有矛盾之点,只是表示英国伟大的标志。

例如,拿这个令人惊异的大不列颠帝国来说吧,它现在仍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英国的人民怎样把它建立的呢?便是由于完全没有逻辑的推理所致。你也许可以说,大不列颠帝国的基础是:英国人的运动精神,英国人的耐久力,英国人的胆量,以及英国的法官的廉洁。这一切都是真的,可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大不列颠帝国的伟大是基于英国人缺乏脑筋作用这一点。缺乏脑筋作用,或脑筋作用不充足,便产生了道德上的力量。大不列颠帝国存在着,因为英国人很相信他自己和他自己的优越。

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出去征服世界,除非她很确定自己的“开化”的使命。然而,当你开始想到和看到别一个民族的一些东西,或是别一个人和他的习惯时,你的道德信仰便离开你了,同时你的帝国也覆亡了。大不列颠帝国一直到今日还能够屹立的缘故,是因为英国人仍然相信他的方法才是确实无谬的方法,又因为他不能够宽容任何跟他的标准不合的人。

所以大不列颠帝国本身是基于一个完全不合逻辑的计划。它的基础实在是远在伊利莎白女王时,跟西班牙帝国的极度奋斗时的海盗时代所奠定的。可是,当海盗对于大不列颠帝国的扩展是必需的,英国竟能产生充足的海盗来应付局势,她并且对海盗称颂起来。其后,当工业革命需要殖民地的市场时,她又发展一种建立殖民地的本能,在她的开化势力方面,又有另一种惊人的发现。不久,一个英国诗人吉百龄(Rudyard Kipling)发现了白种人的负担,那种白种人的负担的感觉以及英国的开化势力帮助英国人继续干下去,没有别的东西能够这样。当然没有别的东西能够比这一切更可笑了,可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表现出对于生活更为健全的本能。  然而,如果你以为这只是愚蠢,而且除了是一种不好的美德外不算得什么,那么想想这件事的另一面吧。大不列颠帝国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空前创举,这样的一个帝国,无疑不能仅仅因为没有逻辑便能团结起来。若是在任何别的民族的手里,那大不列颠帝国一定会尾大不掉便倾覆了,因为这个把一个从澳洲到加拿大这样大的帝国团结起来的难题,就是最能干的政治家也要感到力不胜任。只有英国人的心智才能解决它,他们解决的办法便是发明了这个大不列颠联邦政制。这个大不列颠联邦政制实际上等于一个国联,不同的一点便是这个国联是真正有效力的。英国人民说不定没有自觉到这是一个国联,因为他们惯于做了一件事而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不知道英国人怎样发现这个公式,可是,他们要不是发现它,便是由于他们纯粹的常识以及和现实调整的能力而无意中发现了它的。

P1-8

序言

我住在南京时,曾经常极注意几种新的在挣扎着的小杂志,因为我关心周围的革命中国的动态。其中有一种英文的杂志名叫《中国评论周报》。我每星期一页一页地读着,因为这里面有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发表他们的思想与希望。他们用的是英文,一半是因为他们需要懂英文的读者,又一半是因为他们中有几个用英文写起来还比较用中文容易一点。那时在这杂志中开始新辟了一栏题为“小评论”,署名是一个叫做林语堂的人,关于这个人的名声那时我从未听到过。那一栏里的文章是一贯的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闲话。最使我钦佩的便是它的无畏精神。在一个批评执政要人确有危险的时期,小评论却自由地直言着,我想那一定是由于借此以表达他自己的意见的幽默与俏皮才能免遭所忌。这种俏皮——本着他人所不具备的无畏,在不当宽容时绝不宽容,对于中国的老百姓们,不论是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都一视同仁——不久便受了除我以外的许多读者们的注意,而大家也便开始打听了:“这个林语堂是什么人呀?”

从这时起就有许多外国读者们都这样地问着,到后来也知道了他是一个什么人。他的作品说明了他这个人。这本书则更能说明他是什么人。这里收着的文章,也许是最适合林语堂的才能的,当然毫无问题,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些文章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锋芒直刺的特质,它们都是他的才智的天赋的表现。

这种短而辛辣的文章,林语堂写了有一年多。这一本书便是以这些过去与现在的作品编集而成的。但并不是全部都在这里,因为有一部分有时间性,现在已不适宜了。但这里的一些文章,也已经足够表现其多样了,而林语堂所喜欢的也便是多样,虽然他对于一件事情发生很深的兴趣时,他也能执著得很久很深。

我还有一件事情可以一说的。在一九三三年有一个晚上,我在林语堂家里吃饭,那时是在上海。我们谈起了以中国题材写作的外国作家们,那时他突然说道:“我倒很想写一本书,说一说我对于中国的实感。”

“你大可以做得。”我十分热忱地答道。我早盼望有一本中国人写的这一类书了。林语堂写成了那本书,那便是《吾国与吾民》。这本书以及其后的一本《生活的艺术》中的好多章节的基本来源,最初便是在“小评论”一栏中的那些文章。在那二本书都还未写成之前,我曾收集了这栏文章中的几篇,寄到美国去投给《亚细亚》月刊。其中有一篇在那杂志上发表了出来。那一篇便是收在这本书里的《遗老》。

不久前林语堂曾在中国的陪都住了几个月。他同千万的中国人民一同有了战争的惨酷经历。但不管其经验是什么,在这本书里,林语堂依旧是林语堂。那些小评论,幽默、聪明,而无伤于他的诚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与讽刺(林语堂全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今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61892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1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