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无论我们使用哪一种“科学”概念,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古代在技术上有着非常高的成就。

本书的目的,就是介绍中国古代的技术和发明成就。

作者选取了22个小专题。通过这些专题,能够对中国古代的技术和发明成就获得一个鸟瞰式的印象,同时也可能因此而引发对某些技术或发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兴趣。

22个专题的顺序,则大体按照时间先后排列,这样也就顺便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历史线索,这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明也是有益的。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专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由名家倾情撰写的系列丛书。

国家,每当我们听到这个词,都会由衷感到亲切而充满温情。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即使身在别处,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情感也植根于此,我们的思念也缠绕于此。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度、我们的家园。

然而,这个家园实在是太大了,她的历史也极为悠久,曾在其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人,上演的一幕幕戏剧,所发生的一个个事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欢乐与悲伤,我们并不都能听得到、感受得到,更不用说去真切地领会了。所幸的是,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长久地徜徉于这个家园的某一个区域,爱她并研究她,熟知其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甚至于她的一颦一笑,他们将带领我们去领略这个家园的风景,了解她的过去,倾听她的诉说。

这样一群人就是这套丛书的作者。他们将围绕相关主题专题设纲,以平易而亲切的语言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在向读者讲授准确的知识的同时展示历史的令人着迷的风姿,并激发读者重新思考、了解或深入探究整个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兴趣。

本丛书由各领域卓有名望的专家撰写,内容厚积而薄发,行文严谨而鲜活。面向的读者群体也极为广泛,既可以是国内读者,也可以是海外华人;既可以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也可以作为中华青少年追溯与了解祖国文化之源的可靠读本。

本丛书每册约10万字,插图约80幅,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具有表述准确、尊重历史、极具可读性等特点。

目录

导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发明

 科学与技术

 发明与发明权之争

 上1 000年中22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

 并非每种发明都造福人类

 评价发明的标准随时代而异

 允许“无用”的奇情异想

 本书的目的

 附:中国科学技术史深入阅读简要推荐书目

一、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的定型版本

 “批”派

 “挺”派

 “新四大发明”选项

二、天学与王权

 历代官史中有特殊的“天学三志”

 天学在上古政务中的特殊地位

 天学在古代知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皇家天学机构的特殊地位

 “天人感应”与“天命”观念

 “通天者王”的政治观念

 天学与王权之关系

 历代为何会有“私习天文”之厉禁

三、都江堰: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

 世界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对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质疑

 中华民族智慧的见证

四、《黄帝内经》:中医究竟是什么?

 中医文献的第一号经典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理论系统的主要特征

 中医不必“死乞白赖”地宣称“我也是科学”

五、《周髀算经》:充满域外天学的中国经典

 《周髀算经》其书

 中国古代唯一的公理化体系

 盖天宇宙模型是“双重球冠”吗?

 盖天宇宙模型之正确形状

 《周髀算经》与古代印度宇宙模型

 《周髀算经》与古希腊地球寒暑五带知识

 《周髀算经》背后的大谜

六、勾股定理

 “勾三股四弦五”

 英雄所见略同

 命名权之争

七、造纸

 先秦时期的书写材料

 纸的发明权是否属于蔡伦

 争端再起

 造纸术的传播

八、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历法的功能与性质

 历谱、历书与历法

 《大衍历》

 一个荒谬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法竟然是为星占学服务的

九、农历:调和阴阳之法

 三大体系

 二十四节气

 “圣人知命之术”

 附:关于儒略历和格里历

十、中国炼丹术:永生,黄金和性爱

 中国炼丹术概要

 炼丹术与永生

 炼丹术与炼金术

 炼丹术带来的副产品

 从“外丹”到“内丹”

 炼金术与化学

十一、三大奇器及其复制:水运仪象台,候风地动仪,指南车

 三大奇器

 三大奇器的复制

 无法解决的难题

十二、1054年超新星:中国天学留下的科学遗产

 古人“帮助”当代人完成了天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天学的遗产

 两个“古为今用”的成功案例

十三、火药及其西传:究竟是谁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两个基本概念

 中国黑火药:从丹房到军用

 黑火药发明权的一些争夺者

 黑火药向西方的传播

 终究还是黑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十四、《营造法式》:古代第一部建筑工程官方规范

 中国第一部建筑学著作

 刊行《营造法式》原来是为了反腐倡廉

 《营造法式》的历史意义

十五、一次同余式理论与秦九韶

 “中国剩余定理”

 小题目,大学问

 原来和政治大有关系

 难以置信:天才的数学家却是个疯狂的恶棍

十六、活字印刷术及中韩发明权争夺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

 朝鲜的金属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的发明权

 中国的活字印刷为何难以商业化

十七、钓鱼城:世界军事要塞史上的奇迹

 两个奇人铸就的神话

 上帝的鞭子折断了

 钓鱼城的秘密

 两个技术优势

十八、郑和下西洋

 七下西洋概述

 关于郑和舰队的编制、装备及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

 郑和发现了美洲和澳洲吗?

十九、珠算

 珠算的来历

 珠算的流传

 珠算的命运

二十、《崇祯历书》:欧洲天文学在东方的奇遇

 耶稣会士的“通天捷径”

 《崇祯历书》与欧洲天文学

 《崇祯历书》与哥白尼学说

 《崇祯历书》编成后的争议

 《崇祯历书》与《西洋新法历书》

二十一、李约瑟:一个关于中国的不能忘记的名字

 李约瑟与西方科学史家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集体的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史》所受到的批评

 不应误读李约瑟的学术意义

 所谓“李约瑟难题”

试读章节

一、四大发明

关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近年渐成争议题目,这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思想观念开放进步的表现,应该欢迎。由此导致对原“四大发明”的重新审视,乃至提出新的“四大发明”候选项目,也有多方面的意义。在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国庆特别节目中,笔者曾提过一个“新四大发明”选项。此后,其他人士也提出过别的选项。

对于大家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挺”和“批”两派。就给人的感觉而言,似乎是“批”的一派较占上风。主要是因为“挺”派义愤有余而思想武器不足,基本停留在几条陈旧的辩护理由上,到了今天还这样就不容易得到广泛同情了。而“批”派言辞激烈,立场鲜明,自然更容易耸动视听。

既然如此,不如让我们心平气和,将此问题的前世今生稍加梳理,再看看“批”的依据何在,最后看我们可以有什么新的思路。

“四大发明”的定型版本

从争论中所挖掘出的线索来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说的演变和成型,依次有如下三个重要人物: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李约瑟(Joseph TerenceMontgomery Needham,1900—1995)。

培根曾倡言古代“三大发明”,即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并且从文学、军事和航海活动三方面阐述这些发明的重要意义,说它们“使世界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变革,以至于没有任何帝国、教派、个人对人类事务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力”。不过,在《新工具》中他认为这三大发明“它们的起源模糊不清”,并未将它们归于中国。

后来,马克思基本上沿用了培根的说法,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不过,他也没有说这三大发明是中国的。马克思甚至认为“中国根本就没有科学和哲学”。

尽管在马克思和李约瑟之间还有来华传教士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他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但真正确立“四大发明”之说,并明确将它们归于中国的,被认为是李约瑟。由于李约瑟在中国媒体和公众中的知名度,“四大发明”之说由此深入人心。

“四大发明”定型的版本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批”派

对上述“四大发明”之说提出异议的“批”派,主要的理由如下:

关于火药,“批”派强调要区分“黑火药”和“黄火药”两个体系。近现代军事和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都是“黄火药”(即“黄色炸药”),故培根所说的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应该落实在“黄火药”体系。而中国古代所发明的是“黑火药”,他们甚至认为西方人比中国人更早掌握了“黑火药”的正确配比,所以否认火药是中国人最先发明的。  关于指南针,“批”派要求区分“水罗盘”和“旱罗盘”,“旱罗盘”被认为是西方人发明的,而“水罗盘”的技术细节现在仍存在争议。至于更早的“司南”,既无古代实物留存,现代仿制品也未能如古书中所描述的那样顺利运行。所以,“批”派认为中国古代至多只是“发现”了磁现象,根本谈不上“发明”了指南针。

关于造纸术,“批”派问道:古代埃及的纸莎草纸(Papyrus)算不算纸?——那比中国东汉的蔡伦造纸还要早约3 000年。确实,如果我们坚持要将西汉的“灞桥纸”算作纸(因为这可以提前中国造纸的年代),那古埃及的纸莎草纸显然更应该算纸。因为纸莎草纸留下了无数色彩艳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而“灞桥纸”只是出土过一些碎片而已,“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那些碎片上绝大部分没有任何文字或图案。

关于“活字印刷术”,是最授人以柄的一项。因为想要和古登堡1439年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先后,就强调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所记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布衣毕舁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但这样就无法正视如下的事实——在毕舁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将近1 000年间,中国的绝大部分书籍仍然是雕版印刷的。所以,“批”派断言毕昇的泥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失败的发明”,确实也相当能够言之成理。其实在“四大发明”的这一项上,如果改为“印刷术”,就可以用“雕版印刷术”来抵挡“批”派的攻击,处境就会好多了。

总的来说,上述对中国“四大发明”的批评意见,虽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也并非都能站得住脚(参见本书相关各篇)。

P13-1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晓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69105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092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2
14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