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结发/双百大地印
内容
编辑推荐

故事以改革开放初期为背景,将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结合,不动声色地展开了苏庆丰、孙瑞芬、李春水、根勇、老白一家、傻子宝等人物迥异的人生历程和坎坷的感情纠葛。作者将读者的视觉拉回到古老的潮汕平原,以惊人的想像力、飞扬的文采和丰富生动的语言元素,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以剃头铺为中心的底层社会,读者将在那里身临其境地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并穿越昼夜,揭开世态炎凉的面纱,随人物命运的颠沛时而嘘唏扼腕,时而拍案叫好。

内容推荐

小说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为背景,描述了潮汕平原的山乡巨变和人物命运的挣扎浮沉。十年前,孙瑞芬爱上了”才子”苏庆丰,他们之间的生死恋曾经是曲河乡的一段佳话,十年后,孙瑞芬却由于猜疑而将它葬送。苏庆丰离家出走,留下家人和一个叫“人民发院“的小小剃头铺。孙瑞芬接过苏庆丰留下的剃刀,战战兢兢地走上了剃头生涯,没想到几经挫折,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这部长篇小说是深圳农民作家厚圃获大奖的作品,带有浓郁的南国风采和潮汕地区的乡野风情。作者对故事的叙事和描写精细圆熟,文字流畅,线索清晰,情节生动,在那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里,充满了爱的生存本质。

试读章节

孙瑞芬长得什么都大,大眉大眼,大胸大臀,膀子有猪肘那么粗,圆滚滚的。她天不怕地不怕,哪会把狐狸精放在眼里?就算它不找她,她都要去找它,把它撕成碎片,啃它的肉嚼它的骨。

对于苏庆丰私奔的结果,孙瑞芬的预测比我更可怕。

“哼!到时恐怕连渣也找不到。”她咬牙切齿地说,目光里闪耀着针尖麦芒。

“五丛榕”就在村东,因五株手拉手、根连根的古榕而得名。五六人才合抱得拢的大树干抽出繁密的枝条,枝条上缀满了肥厚的叶子,风一吹,如无数纤纤玉臂向蓝天甩动碧绿的水袖,翩翩起舞。五株大榕树连成一片,就是一个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涛声阵阵。在榕树的浓荫底下,多年以前,苏庆丰开了家剃头铺,平房,土墙黑瓦、残破不堪,瓦缝里长满茅草,青黄枯荣,随四时嬗变,檐沟里被榕树的枝枝叶叶或花果填得满满的。偶尔,从鸟粪里长出一株小榕来,当地人叫它“鸟榕”,以纪念小鸟的功劳。房子的左边,是窄小的门,右边开了个大铺窗,路人可看得见里面简单的摆设:西墙,搭了一个长方形的木头台子,放着剪刀、推子、梳子、剃刀、粉扑、耳耙之类扭食(广东方言,谋生的意思)的家伙。木台上方,挂一面大镜,把客人和那旧式理发椅揽人其中。理发椅后面有个半圆形的齿轮,可以嘎吱嘎吱地调整靠背的角度。东墙齐耳高的一排钉子,是给客人挂衣服用的。再往高处,贴了一张白底(其实已发黄了)红字、卷起一角的横幅,仿领袖的字体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听说剃头铺开张不久,苏庆丰又突发奇想,亲手写了块招牌,打上油漆,亮晃晃地钉在门与铺窗之间的墙上,名字十分牛叉:“人民发院”,与横幅遥相呼应。乡里人删繁就简,称它“发院”。发院的后面有个大池塘,大树覆荫,炽烈的阳光只照到池塘的小半边,把结在水面上的那层浮渣穿透,呈半透明的绿色。池塘里还长着些绿葫芦,开出紫蓝色的花,有红蜻蜓和虎纹蜻蜓立在上头。而颠动的水波却是那些精明的水蜘蛛的摇篮。有几只灰鹅白鸭游来游去,拖出一道道明漪。浩荡的过池风常把水面刮得皱皱巴巴,令晾晒在发院后门的衣物飒飒做响。那些清凉的水汽被风裹挟着,灌入了后窗,把淤积的暑气搅动、吹散。

风生水起,风是时机,水便是财路。苏庆丰不懂寻龙捉脉,可说话的口气比“半仙”还要大:“发院的方位,得天独厚,不赚钱都佳!”发院就像那五株古榕,一到晚上,乡人如倦鸟归巢,栖身此处,量里屋外,或站或坐,有的等着苏庆丰理发,有的等着孙瑞芬洗头,丕有的纯粹是为了凑热闹,喝盅功夫茶打发时间。

我家有套整齐的茶具,盖瓯、茶盘、龙缸、小盅,正宗的潮州枫奚白瓷,被茶水洇染得昏黄。谁要有空,就给红泥风炉生火、添炭,好让它旺到深夜。苏庆丰说宋朝有个叫杜耒的,在诗里写过类似的场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炉上小锅突突地喷白气了,男人们有哪个不是冲茶的行家里手?往来都一样,把那套“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玩得得心应手。乡亲们或坐在凳条上以手搓脚趾,或蹲在角落里静静地抽烟,一样的是耳朵全竖起来,听别人扯闲篇说咸淡。我干爹根勇最会讲古,你越怕他越挑鬼怪讲。他绘声绘色地讲,手舞足蹈地讲,唾星儿凉凉地扎在听众朋友们(广播里总爱这么说)”的脸上。有人犯困了,啊地一张嘴,立刻引来呵欠如潮。夜深了,常从某个角落里传出鼾声来。根勇就找了根细线,系一两粒盐巴,在“瞌睡虫”口水四溢的嘴巴上颤动,把他红红的舌头逗引出来。那人宛若木偶,嘴巴跟着盐巴走,还响响地咂着舌头,把男女老少乐坏了。

要在以前,别人都管我叫“庆丰崽”,就像一头猪,它的孩子很自然地被叫做“猪崽”。苏庆丰失踪后,别人再这么叫我,从前那种自豪感在孙瑞芬的脸上已经荡然无存,她瞪着水牛眼极不高兴地说:“往后谁不喊你的官名,你别应他。”

我的官名叫苏秋生,苏庆丰给起的。他文绉绉地说,他和孙瑞芬在秋天收获了我。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段古仔:乡里有个老头发现我与他重名,就支使儿子找苏庆丰商量:“竹竿(苏庆丰的花名),能不能把你儿子的名字改一改,哪怕改一个字也行。”

“为什么?”苏庆丰明知故问。

“要不,你骂你儿子就像在骂我爹。”

“那我夸我儿子不也在夸你爹?”苏庆丰笑嘻嘻地说,“你想想看,儿子是我生的,我夸他总比我骂他要多得多吧?也就是说,你爹还占便宜呢。”

那后生觉得苏庆丰言之有理,就喜滋滋地回家,结果被老秋生骂了个狗血喷头。骂归骂,他到底是心里有数,跟苏庆丰唱文戏,就算儿子多长几张嘴也说不过他。唱武戏吧,稻秸似的苏庆丰自然不是儿子的对手,可他的老婆孙瑞芬就没那么好惹了。

P2-3

序言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这些作品,浸润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大地的泥土芬芳,书写了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无比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令人为之自豪,令人为之骄傲!当前已经推出的作品由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戏剧、书画等组成,堪称体裁多样。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是新中国农村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真,是当代农民鲜活形象的人物图谱。通过这些农民作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清晰走向,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集中出版的意义就不容小觑。

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当代农民反映新中国农村辉煌历程、扫描农村全面跃进历史:倾诉自己人生体验的作品,视角独特,意义不凡。60年来的新中国成就,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30多年的改革风云,书写了一个民族凤凰涅菜的整体记忆;13亿人口大国横空出世的进步嬗变,其对人类贡献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尤其是它镌刻在丰饶沃土、广袤农村的改革履迹,更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这些农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巨变的现实——从北国的山村到南国的水乡,从西部的黄土高坡到东部的新兴市镇,新中国的建立使苦难落后的农村换了人间,新一代的农民正英姿勃发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作品还让我们理解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艰难进程,改革开放的深度内涵。面对这些,农民作家们怎能不将激情诉诸笔墨,用多种文学体裁来言说自己的喜悦,勾画自己的憧憬,抒发自己的感喟,表达自己的诉求!可以高兴地说,这些作品正是他们——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农民作家自己的切身感受。

不仅如此,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表现自己独特审美追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佳作,风格是质朴的,文本是厚重的。作者特殊的精神站位和农村丰富的文学资源,彰显出农民创作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作品自然流露出的乡土色彩,朴素乡音、独特方言的恰当运用,也是这些作品的一个亮点。

“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活动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非常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翼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这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农民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只有农民作者队伍壮大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才可能持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绵绵不绝的文化原动力。而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则是专业作家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本次活动中,许多作家和农民作者结成帮扶对子,热心辅导农民作者的创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作者的文学水准,又使作家自身获取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创作的艺术灵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牵手双赢。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添一份力量,中国作家协会还将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发现、培育、扶持农民作者,出版百部农民作品,为新农村建设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一件意义非凡之举措。因此,我很高兴地应邀为之作序,更看重这些农民的作品本身即是镌刻在农村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后记

倒退20年,或者说从我有文学意识起,就一直打算写写我的家乡,以此追寻我的精神故园。

曾经一度我还迷上绘画,时常背着画夹穿行在潮汕平原那些蛛网般的大街小巷。有老人或孩子问我: “你为什么对那些破屋子感兴趣?”这常常让我无语。既因为我的这种追寻是纯个人的无法言说,也因为这种追寻的过程让我感觉如临深渊,我迷惑恐惧却又不能自拔。

蒲宁在《寒秋》的结尾说:“我总是问自己:我一生中究竟有过什么东西吗?我回答自己:有过的,只有一件东西,就是那个寒秋的夜晚,世上到底有过他这么个人吗?有过的。这就是我一生中所拥有的全部东西,其余的都不过是一场多余的梦。”

这也是我的内心独白,故园之外的一切于我也不过是一场多余的梦,我有的只是这样一件东西。

所以当我拿起笔来的时候,那种蛰伏多年的渴望像从黑暗中醒来,给我的漫漫长夜带来了些许光亮。家乡那些色彩瑰丽的风物人情如喂养多年的鸽子翩然而至。我仿佛站在时间的堤岸,向着水流湍急的上游眺望,故乡的村前屋后、田野河边、渡口码头一一浮现。那些我所熟悉的亲人、邻里、朋友、玩伴,一个个串门似的走到了我的面前:想死的祖母,牵着“公猪”去复仇的漂亮少妇,儿时的玩伴永生,会算命的马老先生,养金鱼的年华,甘于自我牺牲的喜娇,为父母所抛弃而发出“爹娘都不要我”的凄惨呼号的小武,粗枝大叶的孙瑞芬、爱拉二弦的苏庆丰……在他们那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里,毫无例外地充满了怕和爱的生存本身。

《结发》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在自我的寻找和对生活意义的追问中,我试图告诉读者,生命宛若灯火摇曳不定,情感好比风雨飘摇中的蛛网,个体的命运在历史、时代、岁月的洪流中,只不过是一个偶然的漩涡。即便如此,对生命的体验、对生活的坚持仍会将我们推向不可知的彼岸,而这种对存在缺陷的追求也就是幸福的追求,永远不可磨灭。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作品都有它命运的轨迹。《结发》给我的感觉犹如故园里的一条小径,而踏勘路径是不可能重复的,这个过程就像是把我的血肉身躯连同灵性和想象彻底奉献。现在我已经走过了,虽然我知道,另外的小径正不可回避地展现在前方。

书评(媒体评论)

浓郁的潮汕风情,紧凑的故事情节,强烈的人性意义上的本真认识,这些都令这部作品独具魅力和阅读价值。

——著名作家、鲁迅建学奖得主王祥夫

意义追寻足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这部小说正是不断地寻访精神在历史事实中蕴含的现实意义,并使这种精神的意义凸显出来,完成其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究。

——著名作家、《华夏纪实》总编王业隆(中国香港)

这是一部展示人性的狭隘与宽广、坚韧与智慧的精妙作品,读者能感觉到它背后无尽的苦涩与疼痛。

——著名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李西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结发/双百大地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厚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7745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