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民编著的《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内容介绍:在文学的鼎盛时代,文学批评是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的,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没有文学批评,文学的发展肯定是不完善的。好的批评不仅阐释了包括文学经典在内的许多文学作品,而且总结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经验,甚或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些普遍的规律,从而对创作起了有力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对于读者而言,好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联系作家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还如艾略特所说的,起着纠正读者鉴赏力的作用。
| 图书 | 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新世纪批评家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周立民编著的《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内容介绍:在文学的鼎盛时代,文学批评是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的,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没有文学批评,文学的发展肯定是不完善的。好的批评不仅阐释了包括文学经典在内的许多文学作品,而且总结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经验,甚或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些普遍的规律,从而对创作起了有力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对于读者而言,好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联系作家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还如艾略特所说的,起着纠正读者鉴赏力的作用。 目录 小引:做一个快乐的阅读者 一、精神图像 小说家的世界有多大——关于当代文学的读书札记 可疑的“个人”——七十年代出生作家作品阅读札记 世俗生活中的精神超越——读萨义德《知识分子论》 体制化·世俗化·平庸化——从高校看当代精神图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谈晚年的冰心、巴金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传统 树后边是太阳——冯骥才小说阅读札记 一个作家的精神长旅——与张炜有关的一些时间、地点、人物和书 二、作品漫读 在探求“可能性”的路途中——读韩少功《801室故事》、《是吗》 拒绝遗忘的个人书写——谈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中的三个书写者 跨过时间的“窄门”——读余华《兄弟》 青涩的形象与苍老的根系——杨争光《少年张冲六章》阅读札记 在观念或者概念之外——谈孙惠芬近年的几个中短篇小说 正声何微茫——谈张学东的三个短篇及其他 “咱在这里也没有家”——关于常芳小说的一些零碎印象 回首难寻来时路——《梁庄》阅读札记 有一些痛刻骨铭心——谈走走等人的三篇短篇小说 少年血粘稠而富有文学意味——读华语文学传媒文学奖入选作品 三、学者扫描 寻求知识分子的精神岗位——谈陈思和盼出版实践及其意义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梦——谈李辉的创作 献于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读郜元宝《小批判集》 表达的焦虑——漫谈张新颖的文学批评 个案的意义——从吴俊的文学批评说起 “民间”内外——从王光东的两部专著说起 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关于金理及当代文学批评的一些杂感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新世纪批评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立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4119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0 |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 首版时间 | 2011-07-01 |
| 印刷时间 | 2011-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5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26 |
| 宽 | 156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