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史话》介绍了中国“国饮”——茶,从起源到普及再到发展出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其中满含着中国人在养生、修身、怡情方面的智慧,同时也不乏茶闻趣事。本书图文并茂,语言浅显,讲解全面,帮助读者*为真切地贴近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史。
图书 | 饮茶史话/中华文明史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饮茶史话》介绍了中国“国饮”——茶,从起源到普及再到发展出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其中满含着中国人在养生、修身、怡情方面的智慧,同时也不乏茶闻趣事。本书图文并茂,语言浅显,讲解全面,帮助读者*为真切地贴近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史。 内容简介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的故乡,有着种茶、制茶、饮茶的悠久历史和文 化。《饮茶史话》讲述了在茶事发展、演变和推广过程中,先人们凭借其勤 劳和智慧,不断创造种茶、制茶、煮茶等茶事技术,不断围绕茶开展一些有 趣的“品茶问水”等交流活动,并不断总结相关茶事的经验以形成茶著。《 饮茶史话》还介绍了人们如何在在茶著的理论引导下在茶事活动中不断赋予 和升华品钦香茗的文化内涵,逐渐把饮茶与人的精神世界融合起来,从而提 炼和形成了中国茶道思想,为中国茶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录 序 引言 一 饮茶小史 1.茶的起源 2.西周到秦:茶兼有食用和药用双重功能 3.汉代:茶兼具**和饮品两种身份 4.魏晋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期 5.唐代:茶及饮茶习俗的推广普及 6.宋代:茶文化的繁荣与创新 7.明代:茶艺术的转变与创新 8.清代:茶背离传统的两极化发展 二 茶艺 1.“茶圣”陆羽的茶艺模式 2.识茶优劣 3.宜茶之水 4.烹煮茶法 5.饮茶环境 6.茶具 7.制茶工艺的演变 三 茶道 1.《茶经》之道 2.茶,缘法自然 3.茶,可雅志 4.茶禅—味 5.“三道茶”待客之道 6.以茶为媒习俗 7.茶寓意长寿 8.茶道四真谛 9.中国茶德 10.现代茶人精神 11.中国茶道演变及推广 四 茶馆 1.茶肆的出现 2.茶肆的兴盛 3.旧茶馆的繁荣 4.近代茶馆的发展 5.现代茶艺馆 6.茶馆功能的演变 五 茶事之趣 1.智积禅师辍饮 2.陆羽鉴水 3.斗茶之兴 4.佛门茶趣 5.茶宴之欢 6.茶茗传说之趣 六 茶人事略 1.“茶圣”陆羽与《茶经》 2.唐诗—奇葩:茶诗 3.蔡襄与《茶录》 4.宋徽宗赵佶与《大观茶论》 5.孜孜追求的茶人张大复 6.精于品茶的张岱 7朱权与《茶谱》 8.乾隆皇帝与“三清茶宴” 七 茶——健康饮品 1.茶成分研究 2.饮茶的益处 3.饮茶的忌处 4.疾病患者应慎饮或忌饮 5.中国十大香茗 结束语 附录(中国历史年代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饮茶史话/中华文明史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武少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0811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8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9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9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