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忠的《妙峰山 香会组织的传承与处境》这部文集以香会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活动为基点,探讨了都市化背景下地缘性香会组织的基本形态和生存处境,对于研究乡土社会组织,探寻民间文化延续的动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全书包括了“庙会、香会与村落记忆:都市村民的生活经验”、“民间组织荫蔽下的村庄意识——京西古城村秉心圣会研究”、“花会组织与乡土社会秩序的建构——北京红寺村太平同乐秧歌圣会研究”等内容。
图书 | 妙峰山(香会组织的传承与处境)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孙庆忠的《妙峰山 香会组织的传承与处境》这部文集以香会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活动为基点,探讨了都市化背景下地缘性香会组织的基本形态和生存处境,对于研究乡土社会组织,探寻民间文化延续的动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全书包括了“庙会、香会与村落记忆:都市村民的生活经验”、“民间组织荫蔽下的村庄意识——京西古城村秉心圣会研究”、“花会组织与乡土社会秩序的建构——北京红寺村太平同乐秧歌圣会研究”等内容。 内容推荐 妙峰山庙会作为民间约定俗成的文化空间,在传统的循复再生中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其“香火亟盛无间断,昼夜不停庙不关”的历史盛况,正得益于文会的周到服务和武会的献艺表演。《妙峰山 香会组织的传承与处境》这部文集以香会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活动为基点,探讨了都市化背景下地缘性香会组织的基本形态和生存处境,对于研究乡土社会组织,探寻民间文化延续的动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妙峰山 香会组织的传承与处境》由孙庆忠编著。 目录 序: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教育关怀 庙会、香会与村落记忆:都市村民的生活经验 民间组织荫蔽下的村庄意识——京西古城村秉心圣会研究 花会组织与乡土社会秩序的建构——北京红寺村太平同乐秧歌圣会研究 政府主导与传统文化的再生——北京“丰台十八村”花会组织研究 民间花会与村庄公共生活——北京岳各庄村同心如意太狮圣会研究 花会的传承与组织的变迁——北京三路居村新善吉庆开路老会研究 社会动员与花会组织的发展——北京东管头村老少同乐五虎少林圣会研究 文化的展演与组织的认同——北京群英同乐小车圣会研究 花会组织与村落记忆——北京西北旺村万寿无疆高跷秧歌会研究 都市空间与村落文化的处境——北京孙家场村普善同乐五虎少林老会研究 民间花会的组织特性及其现实选择——北京众友同乐开路圣会与六郎庄五虎棍会比较研究 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北京玉海升平小车会会首甄玉贵的花会人生 跋:诸生研究感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妙峰山(香会组织的传承与处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庆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045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92.41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51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