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钻石项链(十三个女人和一条项链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梦想女、独行女、败家女、冒险女、政治女、传统女、摇滚女、教书女、好胜女、实际女、活力女、领导女、设计女的完美奇想!

本书献给女人——一个关于珠宝和女人的真实故事!

本书献给现代都市的知识女性——一本关于分享、费任、包容和可能性的书!

本书献给浸染过西方文化的风尚女性——一本全面展示西方女性生活方式的书!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十三个女人冒险共同购买了一条昂贵的钻石项链。和这条项链一起,她们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他人。

四年前,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文图拉,乔奈尔·麦克莱恩在当地一家珠宝店的橱窗中看见了一条无比心仪的钻石项链。昂贵的价格让人却步,也让乔奈尔萌生了大胆的没想——和另外十二个女人一起购买了这条项链,大家共享。

带着魅力的吸引、深刻的隐喻,还有明镜般的映射,这条项链走进了每个文人的生活,反映着她的过去,定义着她的现在,更许诺着她的未来。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为生活点燃活力、平添光彩,惊菩连连,对每个女人都产生了极为不同的深意和影响。

随着她们将钻石这样一个排他独享的标志转变成一种包容共享的象征,这场古怪离奇的社会实验变得越来越具深意,也越来越有价值。这些女人们慢慢发觉,她们之间的项链共享仅仅是一个开始……

目录

第一章

 乔奈尔·麦克莱恩:开启梦想的人

 将想法付诸行动

第二章

 派蒂·查娜:购物者

反思消费热情

第三章

 普里西拉:孤独者

 看清真正的宝石

第四章

 黛尔·莫根伯格:传统主义者

 重燃闪亮的婚姻

第五章

 玛吉·胡德:冒险家

 为健康生活而奋斗

第六章

 蒂娜·奥斯本尼:勉为其难

 在与众不同中发现快乐

第七章

 玛丽·奥斯本:竞争者

瞄准决策参与

第八章

 玛丽·卡润:实用主义者

 重识激情生活

第九章

 南希·哈夫:充满活力

制造更多乐趣

第十章

 罗姿·华纳:领导者

找到姐妹情谊

第十一章

 乔恩·潘斯:设计师

 庆祝第二次机会

第十二章

 玛丽·奥康纳:摇滚爱好者

 为我们的女儿,也为我们自己留下点儿什么

第十三章

 罗姿·麦格拉斯:女权主义者

提高对女性生活的认识

第十四章

 实验

 创造它自己的历史

致谢

试读章节

乔奈尔·麦克莱恩正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周围成堆的纸,觉得自己就快要被吞没了。她纳闷,怎么总也清理不了办公桌,总也完成不了工作日程上的那四十五项任务?日程上一直有四十五项工作吗?看起来确定无疑。她感觉自己就像西西弗斯,希腊神话中的科林斯王,被迫一次又一次地将同一块大石头滚上山。有时候,她觉得自己成天要做的就是挪走这一堆一堆的纸。她发誓,其中有一些她已经挪了上百次了。问题是,她这个人满脑子的主意,所以一直往工作日程上加方案、课题,然而——执行——却是她还没熟练掌握的技能。

这天,那个日程表并没像平常一样让她想起来就反胃。她刚刚完成了一笔房地产交易,感到异常兴奋——房地产经纪人最后收到大笔的佣金支票时都是这种感觉。它饱含着三个月的工作,还有情感上的极度疲劳。因为人们买房子时,通常都正值生活大变迁,自然会紧张兮兮的,情绪比较烦躁。西海岸房价的震荡让那些搬到加利福尼亚的购房者更是心急如焚。由于工作压力太大,每笔交易结束后乔奈尔都会犒赏自己一下。

这回她还没决定好要给自己买什么,去商场只打算为客户买盒“时思”糖果,作为她恭贺他们喜迁新居礼品篮里的一部分。

在文图拉,一个距洛杉矶北部六十英里的加利福尼亚海滨小镇,“太平洋风景”是唯一的一家购物广场。乔奈尔快速移动着干瘦结实的身体,穿过灰粉色的购物区,就在眼光滑过范·甘迪店的橱窗时,他停下了脚步。这是一家经营了几十年的家族式珠宝店,是文图拉的蒂凡尼。通常,乔奈尔浏览的目光跟她大踏步的脚步一样快,但这一次,她停了下来,凝视着。

在中心展柜里,一条钻石项链映着黑色丝绒,闪闪发光。几年前,她想找条样式简单的人造钻石项链,戴着参加一项正式的活动,却没买着。现在有了,这条项链正是她心仪的款式。她看出这样式是“网球手链”的项链版。1978年美国网球公开赛中,网球名将克莉丝·埃弗特在比赛中掉了钻石手链,她中断了比赛,寻找手链,网球手链因此得名。钻石被串成一条线,直至挂钩,中间的钻石最大,靠近挂钩的两颗最小。每颗钻石的渐变极为微小,整体效果慑人心魄。

但这是在范·甘迪。这条项链不可能是人造钻石制成的。

乔奈尔很少戴贵重首饰,尽管她也拥有自己的那一份——两位丈夫送的钻石婚戒,14K金耳环,还有高价的手表。然而奢侈珠宝却是另一回事。她疑惑着,一件真正昂贵的珠宝竟真的离自己这么近吗?戴上如此华美的项链会是什么感觉?

一时心血来潮,她走进了这家珠宝店。“我能看一下橱窗里的那条项链吗?”她漫不经心地问道,好像自己经常这么做一样。

她伸手摸着自己戴着的那条精致的金链子。那是1972年,她的男朋友送的,还有一个象征和平的吊坠。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她又戴上它。她把这条惊艳的钻石项链围绕在旧的金链子上,感觉它简直是一种简约的精美——精美的简约。

她深深地吸了口气,呼出这口气时,她问了价格。

“37000美金。”

乔奈尔禁不住倒吸口凉气。她满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谁会花37000美金买一条项链?

她又照了照镜子,不禁想起自己对生活作的选择——决定了她永远都买不起这样一条项链的选择。她想,如果自己嫁给了一个有钱人,或在事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那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呢?如果工作更努力些,或许现在就能赚到让自己沉溺于这种奢华享受的钱。这些终归都无关紧要了,不现实。乔奈尔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了需要的世界里,六年来,孩子们的生活也并不优越,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一条价值37000美金的项链,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迷失在这些想法中,她只听见店员描述的零星片段:118颗钻石……明亮式切割……开采于非冲突地区……15.24克拉。

15克拉这种字眼听上去有些卖弄,乔奈尔不喜欢卖弄。她又重新估量了一下这条项链,其实一点儿也没炫耀。上面的钻石虽然很小,刚好符合她5英尺2英寸的身架,但围绕在脖颈上,它们清晰可见,给人感觉价值非凡,非常压身。吸引眼球的是钻石耀眼的光辉。她从没见过如此闪亮的钻石。

乔奈尔犹豫着,不愿意把它摘下来。又欣赏了一会儿之后,她把它放回柜台,并感谢了店员的服务。

在接下来的三个礼拜里,乔奈尔总是想起那条钻石项链,对此,她自己都感到惊讶。她和八十六岁的母亲又一次来到购物广场时,发现那条项链还在橱窗里。“妈妈,我想给你看样东西。”她一边说,一边兴奋地带着母亲走进商店,就像七岁那年去买第一个芭比娃娃的神情一样。“妈,戴上看看。”当她扣上挂钩时,母亲看着它,微微觑起眼睛。“真漂亮。”她小声说。乔奈尔的母亲是个识货的人,她的赞赏告诉乔奈尔,这设计经典永恒。

乔奈尔的目光离开了母亲脖颈上那些耀眼的钻石,她瞥了一眼价签:22000美金。柜台上,商店的促销广告说所有展示的珠宝都有折扣。

乔奈尔记得,三十岁时,自己感觉需要缓冲一下。那时,她在圣克鲁斯做语言治疗师,身心疲惫,又厌倦了交往很长时间的男朋友。她去了纽约,和最好的朋友同住,那是她在南加州大学大四时的同窗。乔奈尔亲眼看见她的室友用巴黎水洗脸。她看着人家把自己裹在一件猞猁大衣里。那时乔奈尔才开始掂量,自己能有多大机会享受这样的奢侈品。希望渺茫,甚至为零。这样的现实唤起的并不是妒忌,而是好奇:为什么个人奢侈这么难以接近呢?六个月后,乔奈尔离开了纽约,回到家乡加利福尼亚,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现在,它又一次赫然显现。

为什么——她琢磨着——我们能肩并肩地站在艺术博物馆里欣赏华丽的名作?为什么我们能一起在国家公园里叹赏壮丽的景观?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共同的方式来分享个人奢侈呢?

于是,一个想法诞生了:“如果我跟其他的女士们一起买,就能穿戴一件奢侈品了。”她想,“没有一个女人一直需要一条15克拉的钻石项链。可是,”——这时她停顿了一下,心里涌现出一个结论——“难道时不时地拥有一下还不够快乐吗?”

“我自己不能花费22000美金,但我能出1000……1000美金对于我大多数的朋友来说不算出格……如果我能说服十一位女士跟我一起买,一共就能出到12000块美金……它已经降了15000块,为什么不能再降10000块呢?”

乔奈尔开始给朋友和同事们打电话。她跟一同散步的伙伴和投资俱乐部的朋友们说这件事,还有那些在研讨会、朋友聚会、慈善活动中遇到的女士们。大部分她接触到的女性都表示不会参与。没钱,没时间,对钻石没兴趣。反响接二连三地袭来:“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注定要失败。人们会为了争夺它而争吵不休。”“买钻石是为了什么?”“我在珠宝市场能得到更好的优惠。”“你永远也无法让十二个女人相处融洽。”“如果我要花上1000美金,那我希望这东西只属于我自己。”

甚至连母亲都打击她:“这样你会失去朋友的。”

有些意见搅得乔奈尔心神不定,让她开始自我怀疑;有些激起了她的争辩;还有些她不愿理会。但是,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她又返回去跟那些已经说“不”的人商量,不断找新的人选询问。两个月的时间,她找到了七个人。够接近了,她决定去买了。到收到信用卡账单时,她要找齐剩下的人。P5-9

序言

2004年9月18日,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的十三位女士共同购买了一条钻石项链。不出几个月,媒体得知了她们的故事。《人物》杂志刊登了一篇专题特写。凯蒂·库里克在《今日》节目中进行了报道。紧接着,《深度解析》、《早间播报》,以及洛杉矶KCBS电视台的《第二演播室》都相继进行了报道。福克斯探照灯公司购买了电影版权。由于当时社团刚成立不久,所以这些新闻报道基本都围绕着项链的购买。没有人知道这条项链将把大家引向何方。特别是对于这十三位购买它的女性来说,她们更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些什么。

下面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这个真实的故事,从那第一道光芒开始。

后记

感谢代理人大卫·库恩和丽莎·班科夫创造出这样的合作机会;编辑苏珊·梅坎德蒂构想了故事结构;文图拉镇的人们,不惜时间接受采访;迈克尔·帕里什提供了宝贵的建议;简·费里提供了诚挚的反馈和支持;迪娜·派雷特拍出如此出色的照片;玛莎·贝克尔敏锐而深入的编辑;以及在阿比盖尔·普莱泽的欣然带领下,原稿最终成书。

书评(媒体评论)

鼓舞人心的故事……对书中真谛的最好诠释就是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本书。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必读书。

——《纽约每日新闻报》

《钻石项链》是十三位女性的人生之旅,故事引人人胜、令人神往。亲切而感人的情节叙述,让你不禁思考,生活中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

——凯西·李·吉福德

做好心理准备——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一份惊喜。故事报讲述的不仅仅是-群性格迥异自女人得到了一件昂贵的装扮珍品,更以鲜活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女人是如何团结在一起,用深刻的方式改变着她们的生活。

——《罗萨区的秘密》作者罗丝玛丽·丹尼尔

跟所有的佳作一样,本书可以从多个层面阅读:首先是趣味十足的钻石戏:其次,十三位参与者迎面袭来:另外——对我来说,最好的是一每个女人都渴望参与共享这件珍宝,而这种渴望让她不要避免地去探寻心中捉摸不定的疑问,整个过程细致微妙令人惊叹,探寻的收获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美国太太的情欲沉寂》作者达尔玛·海恩

从没有过一件珠宝改变了这么多女人的生活,——并在她们的社团中创立起一个持续性的慈善团体。我捧腹大笑,我泪流满面……现在,我下在狂蒂芙尼。

——《太太向前进》作者莱斯利·里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钻石项链(十三个女人和一条项链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谢丽尔·贾维斯//珠若莉娅女人
译者 张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5495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