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刊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办的有关我国古代诸子学术、生平研究的论文集刊。此为第三辑,共收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士等国家与地区研究学者如陈鼓应、曹础基等的论文30馀篇,体现了近年来诸子研究的主要成果。读者对象:中国古代哲学爱好者和研究者。
| 图书 | 诸子学刊(第3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专刊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办的有关我国古代诸子学术、生平研究的论文集刊。此为第三辑,共收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士等国家与地区研究学者如陈鼓应、曹础基等的论文30馀篇,体现了近年来诸子研究的主要成果。读者对象:中国古代哲学爱好者和研究者。 目录 老、莊及《易傳》的重要哲學議題——論三玄思想的内在聯繫之二 試論莊子的宇宙觀 試論莊子的超前意識 莊子歸根意識淺說 莊子道家“無用之用”的價值制高點 “天弢”與“天刑”——生命的社會屬性與莊子的生存焦慮 莊子自由精神與獨立人格的再認識——與平等意識偕行的精神追求 夢迷與覺悟:《莊子》的夢 天下有至樂——論《莊子》之“樂” 《莊子》思想中“遊心於和”的美學意涵 《莊子》生態美學思想資源探析以明乎 已明乎——釋《莊子》的“明”義 知北遊:文本的意義分析 宇宙意識與文學特色——莊子哲學觀念的文學轉化 《莊子》文學的厚重與輕妙——向内沉潛與向外飛翔之交錯 莊子思想的歷史定位 《莊子》山人考論 《莊子》詞語零剳(之二) 荀卿論說源出莊周證 試析莊學之“火不熱論”及其與玄學本體論之關聯 論郭象的“適性逍遥”說 張載天道觀中的《莊子》影響 林希逸《莊子口義》的散文評點特色 宋代莊學的文獻學研究 船山莊學中的以莊釋儒 以“大”為逍遥——論清人闡釋莊子逍遥義的基本指向 清人劉鳳苞莊子散文研究述論 中西貫通 揭示新義——論嚴復用西學對《莊子》的闡釋 世界莊子研究動態 莊子的世界與世界的莊子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莊學研究 韓國《莊子》研究:回顧與反思 現代韓國的莊子研究動向 近三十年來日本的《莊子》研究 關於西方莊學的幾點反思 會議綜述與書評 首届莊子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莊子學史》序 一部具有路標性的巨著——評方勇的《莊子學史》 編後語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诸子学刊(第3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方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162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630 |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01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0.5-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4.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60 |
| 宽 | 189 |
| 高 | 2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3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