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欧洲文艺复兴史”之史学卷,本书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法兰西、德国、英国,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及尼德兰的史学状况,每章分述各国著名史学家的主要史学研究成果、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史学家们史学研究中的缺憾。
图书 | 欧洲文艺复兴史(史学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欧洲文艺复兴史”之史学卷,本书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法兰西、德国、英国,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及尼德兰的史学状况,每章分述各国著名史学家的主要史学研究成果、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史学家们史学研究中的缺憾。 内容推荐 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是隐藏在古典主义表象后世俗的、理性的、实证的、实用的各种因子交融混杂的新史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14-17世纪意大利、法国、德意志、英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学家、流派和历史编纂学及其基本特征,通过对众多史家和人物的剖析,全面揭示文艺复兴史学的思想内涵,展示文艺复兴史学在各国的不同表现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与西欧诸国民族历史的开创紧密联系,历史意识的觉醒一开始了历史的批判;民族意识的觉醒,开启了民族历史的新篇。 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史学 第一节 人文主义史学的滥觞 一 14世纪以前的编年史 二 新史学门槛上的编年史家 三 彼特拉克对史学的贡献 四 新史学的基石 第二节 布鲁尼的人文主义史学 一 从翻译到著述的转变 二 历史写作中的古典主义倾向 三 史学观念 四 撰史方法 五 历史局限和影响 第三节 出文入史的波吉奥 一 教俗政坛的风云人生 二 拟古而求新者 三 修辞学派的个性史家 第四节 弗拉维奥·比昂多 一 游历、学访,从文学走向史学 二 以古史为鉴,注重实证 三 史料学和史学观念的创新 四 客观叙事,不盲信和屈从 五 史学偏见和史著缺失 六 历史评价 第五节 洛伦佐·瓦拉 第六节 马基雅维里的史学 一 政治经历与交友 二 从效法古人到《论李维》 三 《佛罗伦萨史》的写作 四 马基雅维里的历史观 五 近代民族国家观 六 历史循环论 七 支配命运与命运的支配 八 历史写作的缺陷和局限性 九 史学影响和贡献 第七节 圭恰尔迪尼的史学 一 两部《佛罗伦萨史》 二 《意大利史》的写作 三 注重档案文献写“真实历史” 四 史著的古典主义特征 五 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六 人物的心理分析和精英史观 七 圭恰尔迪尼的命运观 八 评论与影响 …… 第二章 法兰西史学的英雄年代 第三章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史学 第五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及尼德兰的史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欧洲文艺复兴史(史学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锦泉//徐波//侯树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823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9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503 |
丛书名 | |
印张 | 2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72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