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肖斯塔科维奇的生平与创作经历的专著。内容详实,语言生动。作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详细地描述了肖斯塔科维奇不平凡的一生,尤其是伴随其一生的音乐创作活动。另外,书中还含有三十多张珍贵的肖斯塔科维奇照片和作品名录。
图书 | 肖斯塔科维奇传--生平与创作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肖斯塔科维奇的生平与创作经历的专著。内容详实,语言生动。作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详细地描述了肖斯塔科维奇不平凡的一生,尤其是伴随其一生的音乐创作活动。另外,书中还含有三十多张珍贵的肖斯塔科维奇照片和作品名录。 内容推荐 作为艺术家的肖斯塔科维奇与作为普通人的肖斯塔科维奇是分不开的,凡是有幸见过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的人,都会对他那罕见的优秀品格给予最高的评价,对于他的优秀品格,有时甚至难以找到准确而恰当的言辞来表述。 在这本关于д.д.肖斯塔科维奇的新书撰写过程中,作者利用了其编著的关于д.д.肖斯塔科维奇的前两本书中的相关资料,同时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在他与д.д.肖斯塔科维奇的个人接触后得到的。全书的写作构思是作曲家的创作形象应当在我对作曲家音乐生活的描写中逐渐展开,但是首先应该说明的是:什么是作曲家创作形象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探索发展之路 第三章 人是主要主题 第四章 战火纷飞的年代 第五章 新的彼岸 第六章 历史与现代 第七章 生死观 第八章 晚年创作 第九章 创作风格 附录一 人名索引 附录二 д.д.肖斯塔科维奇作品名录 没有编号的音乐作品 试读章节 新音乐对年轻的音乐家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普罗科菲耶夫的《西徐亚组曲》、芭蕾舞剧《小丑》等作品,使他颇为惊叹。后来普罗科菲耶夫成了肖斯塔科维奇最崇敬的现代音乐艺术大师之一。肖斯塔科维奇还特别喜欢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彼德鲁什卡》。他与音乐学院的同学们首次在歌剧院里欣赏了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的歌剧《隐城基捷日的故事》、瓦格纳的歌剧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毕业后聆听了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这部歌剧使他久久不能平静。不难看出,这部歌剧与肖斯塔科维奇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是十分接近的。 作为年轻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很早就酷爱文学,果戈理、列斯科夫等作家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后来在自己的创作中,多次从这两位作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俄罗斯作家还有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普希金、莱蒙托夫、勃洛克等人都是他最喜爱的诗人;在国外的大作家当中,他最喜欢的是莎士比亚。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欢体育运动,特别喜欢足球运动。他真可谓是一个真正的足球迷,而且非常精通足球运动的各种细则,他还写过一些足球比赛方面的评论文章(第一篇评论文章是他代替一位生病的记者而写的,这篇文章刊登在《红色体育报》上)。虽然在后来的几年里时间很紧,但是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仍然挤出时间并且从足球裁判学校毕业……所以在他创作的第一部芭蕾舞剧《黄金时代》当中,一支足球队作为剧中的集体主人公并不是偶然的。 艺术、音乐和体育都不能遮住当时备受重视的“世俗生活”,肖斯塔科维奇生活艰难,因为当时整个国家都很困难。今天创作交响作品的作曲家清楚地知道:既有人替他们抄写总谱,也有人为他们抄写乐队分谱。而肖斯塔科维奇只能亲自抄写《第一交响曲》的乐队分谱,也就是说,他只好亲自完成大量的技术工作!曾经有这样一段时间,肖斯塔科维奇徒步往返于他家居住的尼古拉耶夫大街(如今叫马拉特大街)和音乐学院之间,因为那时还没有电车,而且那段路程是很长的。如果他晚上想去听歌剧,这样的徒步往返只得再来一次,因为马林斯基剧院是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近邻。 1922年2月,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的父亲患肺炎去世,所以他们家的经济状况就更糟了。此后不久,肖斯塔科维奇还得了肺结核。为了治病,他不得不前往遥远的克里木和加斯普拉,因此需要一大笔开支。我们在前面谈到,格拉祖诺夫曾尽力从物质上帮助肖斯塔科维奇一家,尽管如此,他家的境况依然是非常不佳。于是肖斯塔科维奇便找到了一份电影钢琴伴奏的工作。那时正处于无声电影阶段,所有的无声电影都是由钢琴家随着画面进行现场伴奏。他的伴奏还比较符合无声电影的画面内容,有时他也会进行一段即兴演奏。这是一种异常艰苦的劳动。肖斯塔科维奇曾在列宁格勒的许多电影院伴奏。他的即兴伴奏深深地吸引了场内乐感较好的观众,他们多次邀请自己的熟人前去电影院,目的是让他们欣赏年轻的和一文不名的音乐家的演奏。肖斯塔科维奇在影院进行钢琴伴奏的工作持续了一年左右,后来他不得不终止这种活动,因为在影院里现场伴奏占去他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使他无暇从事自己的音乐创作事业。 生活的艰辛磨炼了青少年时代的肖斯塔科维奇,锤炼了他的韧性和毅力。引人注目的是,正是在那种艰苦的年代里,作曲家的某些重要特点已经开始显露出来。当时已经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儿童钢琴教师、肖斯塔科维奇家的朋友克拉夫季娅·卢卡舍维奇,在谈到15岁的肖斯塔科维奇时指出:“米佳·肖斯塔科维奇刚一出生,我就认识了他。他天生具有温和善良的性格,有一颗崇高、纯洁和充满稚气的心灵。他喜欢读书,喜欢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他生来就特别谦虚。”她在给苏联教育体制的组织者之一——A.B.卢那察尔斯基的信中也是这样写的。正如我们已经提到的那样,少年时代的肖斯塔科维奇已经表现出超凡的和极强的工作能力。他的心中条理清晰,前苏联音乐学家ю.H.秋林也曾从正面指出并赞扬肖斯塔科维奇表现出来的认真和务实精神。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的这些品质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过,秋林还证实说,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严肃认真态度里有时也会出现活泼的性情。情况的确是这样。肖斯塔科维奇喜欢幽默和挖苦性词语,他本人也有滔滔不绝的俏皮话。音乐学院的同学们清楚地记得他说的小笑话和逗人捧腹大笑的滑稽段子,所以在他早期创作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幽默和讽刺性情节也就不足为怪了。肖斯塔科维奇的这种性格特点保持到了30年代中期,后来他的性格开始发生某些变化,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当时对他的歌剧《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的不公正的批判。P30-3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肖斯塔科维奇传--生平与创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俄)I.B.丹尼列维奇 |
译者 | 焦东建//董茉莉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5956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125.76 |
丛书名 | |
印张 | 2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3 |
宽 | 168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