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影视文化全息书丛”之一,全书共分4个章节,主要通过探讨香港动作片具有形式美感的动作本身及其种种电影化的呈现方式,从视听风格、情境设置、文化逻辑、接受心理、风格流变等多个角度予以考察,对“东方暴力美学”这样一种电影美学风格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察。具体内容包括香港动作片的视听风格、香港动作片的情境设置、香港动作片的文化逻辑及香港动作片的风格流变。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影视文化全息书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影视文化全息书丛”之一,全书共分4个章节,主要通过探讨香港动作片具有形式美感的动作本身及其种种电影化的呈现方式,从视听风格、情境设置、文化逻辑、接受心理、风格流变等多个角度予以考察,对“东方暴力美学”这样一种电影美学风格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察。具体内容包括香港动作片的视听风格、香港动作片的情境设置、香港动作片的文化逻辑及香港动作片的风格流变。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在香港乃至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史上,动作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自身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深深影响了世界商业电影的创作。 本书通过探讨香港动作片具有形式美感的动作本身及其种种电影化的呈现方式,从视听风格、情境设置、文化逻辑、接受心理、风格流变等多个角度予以考察,对“东方暴力美学”这样一种电影美学风格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察。在探讨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考量香港动作片在文化价值取向和心理认同机制等方面的独特况味,系统归纳了其与百年中国电影商业美学传统的承继发展关系。 目录 导言 “东方暴力美学”——香港动作片风格的指认与界定 第一章 香港动作片的视听风格 一、形式美感:姿态清晰、巧妙、富于节奏感 二、动作压缩:细节放大与力量凝聚 三、姿态延展:真实再现与浪漫诗化 四、技巧组合:一切以欣赏动作为核心 第二章 香港动作片的情境设置 一、气氛渲染:飘浮元素、“流畅”运动、随时爆炸的炸弹 二、情境转换:拳脚对枪的置换 三、喜剧因素:消解或杂糅、戏仿及泛化 四、结构安排:动作团块、上升曲线 第三章 香港动作片的文化逻辑 一、剧情模式:行使暴力的依据 二、人物形象:丑角英雄 三、接受心理:醒时之梦、优势认同、饕餮心态 第四章 香港动作片的风格流变 一、“黄金十年”的风格变奏 二、20世纪90年代的风格分化 三、面向西方的改写 四、中西合璧的风格尝试 结语 附录 从动作片看回归十年间香港电影形态变化 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影视文化全息书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索亚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784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75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75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