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解读红楼的书,是一本以红楼中的人物来讲禅的书。作者通过宝玉出家、借用《红楼梦》中诸人的命运,用佛学的眼光、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人生世事的无常和逝者如斯的生灭。禅是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东方精神的传统修炼,有学者将它称之为“精神体操”。在本书中,作者力倡“心灵环保”,并着眼于探索、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并结合他多年参禅的经历,围绕“解脱”二字进行疏导。通过作者的叙述,可以让读者在梦幻的红楼中悟出了佛家所云一切皆空的禅理。
| 图书 | 禅解红楼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解读红楼的书,是一本以红楼中的人物来讲禅的书。作者通过宝玉出家、借用《红楼梦》中诸人的命运,用佛学的眼光、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人生世事的无常和逝者如斯的生灭。禅是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东方精神的传统修炼,有学者将它称之为“精神体操”。在本书中,作者力倡“心灵环保”,并着眼于探索、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并结合他多年参禅的经历,围绕“解脱”二字进行疏导。通过作者的叙述,可以让读者在梦幻的红楼中悟出了佛家所云一切皆空的禅理。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红楼梦》,“其精神在存于解脱”,“世界之宗教,如印度之婆罗门教及佛教,希伯来之基督教,皆以解脱为惟一宗旨”。哲学家如柏拉图、叔本华,其最高理想,在于结果。 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解脱之说,看似消极,实则积极、有力,颇有哲理。不止只是对人生,对那些读《红楼梦》走火入魔的人也是一种提醒。 全书从妙玉修行始,以宝玉出家终。痴情的宝玉是如何弃情的?如何从我惑到我悟的?如何从抗俗到应举随俗的?如何认识“我是谁”的?如何暂短情丝、看破红尘、明心见性、飘然而归的?宝玉出家、回归天界是逃避现实还是生命的新生?这些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说禅的书很多,解红楼的书更多,但利用广为人知的红楼人物来说禅的书,这是不多见的一本。 作者精选了红楼中的精彩细节,以探源的学术情怀,在精英和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作者通过对宝玉等人物细节生活化的轻松解读,在不经意中开启我们的禅悟之门,帮我们缓解压力、解除烦恼。 本书具有哲理上的启迪性,堪称现代人生活中的精神“按摩师”。 目录 序: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一章 苏州美人妙玉 1 性格决定命运 2 妙玉:一个不合时宜的女人 第二章 前世姻缘“回头”牵——贾雨村和甄家丫鬟的缘分 1 贾雨村成了林黛玉的老师 2 贾雨村和丫鬟娇杏不得不说的故事 3 贾雨村是怎么变成小人的? 第三章 林黛玉来人间是还泪的 1 欠命的,命已偿;欠泪的,泪已干 2 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 3 林妹妹,为什么不懂拒绝痴情的包围? 4 林黛玉PK薛宝钗 5 谁逼死了林黛玉? 6 黛玉之死:死于“心魔” 第四章 那一面令贾瑞命丧黄泉的镜子——“风月宝鉴” 1 “风月宝鉴”的启示:心是最大的骗子 2 “风月宝鉴”专治邪思妄动之症 第五章 爱捉蟋蟀的傻大姐在独自哭泣 1 傻大姐:贫下中农的阶级好姐妹 2 傻大姐为什么哭了? 第六章 秦钟之死——风流葬送卿卿性命 1 情种秦钟:饱暖思淫欲 2 从秦钟之死看《红楼梦》的色空观念 第七章 王熙凤:一朵美丽的罂粟花 1 王熙凤造孽太多,短命而死 2 疯狂的西西弗式石头永远不会到达山顶 3 王熙凤是改革家也是大贪官 4 脂粉英雄的凄惨谢幕 5 王熙凤PK潘金莲 第八章 草根刘姥姥的那些事 1 大智若愚的刘姥姥 2 知恩图报的刘姥姥 第九章 宝玉出家之谜 1 宝玉与宝钗、黛玉:没有赢家的婚姻战事 2 铁打的女人流水的汉 3 薛宝钗:爱上了你也就爱上了错 4 “永恒的一瞬”令人参悟不透 5 天妒红颜——晴雯之死 6 世上哪有长聚不散的好事 7 “情不情”与“情情” 8 宝玉:当不当和尚已经无所谓了 9 贾宝玉说:将来有散的日子 10 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11 甄贾二玉——贾宝玉和甄宝玉 12 惜春出家 13 顽固的贾政也略有所悟了 14 “俗缘已毕,还不快走” 附:红楼梦曲 1 《红楼梦引子》 2 《终身误》 3 《枉凝眉》 4 《恨无常》 5 《分骨肉》 6 乐中悲》 7 《世难容》 8 《喜冤家》 9 《虚花悟》 10 《聪明累》 11 《留余庆》 12 《晚韶华》 13 《好事终》 14 《收尾·飞鸟各投林》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禅解红楼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清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31714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8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00 |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2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10 |
| 宽 | 145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