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龙茶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建瓯茶文化历史悠久,该市历史上的北苑茶品天下绝,北苑御茶是皇家御茶园。因为御茶园地处唐末五代之际的闽国北部,所以叫北苑。历史上古代皇帝宋徽宗等均有撰文赞美。

赖少波著的《龙茶传奇》一书主要有赖少波在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的宣讲文稿、朱熙等名人有关建瓯茶的系列讲坛,还有历代研究北苑御茶专著选辑、北苑御茶茶史大事年表、北苑御茶茶史人物传略、历代部分名家吟北苑御茶诗文篇目简表等。

内容推荐

由建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赖少波著的《龙茶传奇》一书,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出版发行。《龙茶传奇》内容丰富,主要有赖少波在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的宣讲文稿、朱熙等名人有关建瓯茶的系列讲坛,还有历代研究北苑御茶专著选辑、北苑御茶茶史大事年表、北苑御茶茶史人物传略、历代部分名家吟北苑御茶诗文篇目简表、《建瓯市志·茶业分志》入志重点知名茶叶企业选介等附件。

目录

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之一

北苑茶品天下绝

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之二

北苑茶具天下绝

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之三

北苑茶艺天下绝

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之四

北苑茶事天下绝

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之五

北苑茶神天下绝

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之六

北苑茶史天下绝

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之七

北苑茶诗天下绝

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系列讲坛之八

北苑茶著天下绝

南平电视台:“北苑御茶九绝”系列讲坛之九

北苑茶焙天下绝

附一:名人在建瓯系列讲坛

陆游与建瓯的“三缘”

品读《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建瓯

史书纪事本末体的开创者——袁枢

朱熹在建瓯之一——生前的教化

朱熹在建瓯之二——逝后的恩泽

附二:历代研究北苑御茶专著选辑

《茶录》

《东溪试茶录》

《品茶要录》

《大观茶论》

《宣和北苑贡茶录》

《北苑别录》

附三:北苑御茶茶史大事年表

附四:北苑御茶茶史人物传略

附五:历代部分名家吟咏北苑御茶诗文篇目简表

附六:《建瓯市志·茶业分志》入志重点知名茶叶企业选介(按创建时间为序)

试读章节

北苑茶品天下绝

什么是北苑御茶?北苑御茶是指①在历史上,兴于唐末五代的闽国,经历了南唐、北宋、南宋、元、明六朝42帝前后长达458年;②设于建州(后称建宁府,即今建瓯),以北苑为核心区;③由朝廷亲自派重臣督造的,直接供皇家饮用的茶品。

为什么御茶产地的核心区叫北苑?这就得说到北苑御茶园的创始人——张廷晖。唐末五代之际,因为闽国战乱频发,加上闽王常常派人前来索要茶叶,建州最大的茶焙业主张廷晖不堪重负,于闽龙启元年(933年),索性将凤凰山方圆30里的茶山献给闽王,闽王将它列为皇家御茶园,因为茶园地处闽国北部,所以叫北苑。

此后一直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的458年间,北苑茶品驰名天下。历代赞颂北苑御茶的名家名篇层出不穷。宋代周绛在《补茶经》中盛赞它:“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丁谓在《北苑焙新茶》称颂它:“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曾做过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的陆游在《建安雪》中更是作了高度评价:“建溪官茶天下绝”!“建溪官茶”指的就是当时的北苑御茶。

那么北苑御茶到底有多绝?我想从茶品、茶具、茶艺等九个方面,全面解读这一绝世奇茗——北苑御茶。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北苑茶品天下绝”。

说起北苑御茶,人们便会想到“一饼干金”的龙团凤饼。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朝廷派重臣督造北苑御茶,为了有别于民间普通的茶叶,铸了龙凤圈模,将研膏茶用圈模压成团饼状,因为团饼上印有龙腾凤翔的纹饰,所以也叫“龙团凤饼”。这龙凤团茶有“大龙凤团”和“小龙凤团”之分,那么,“大龙凤团”是一款怎样的茶品?而“小龙凤团”又是一款怎样的茶品?大团与小团有什么不同?这些绝世奇茗是怎么研制问世的?带着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宋的“龙茶盛世”,去探寻和揭开这一串串千古之谜!

第一、首先谈谈北苑御茶初期的极品——“大龙凤团”茶

1.什么是“大龙凤团”茶?

宋代最贵重的茶就是龙团凤饼。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大龙凤团茶,是经过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和过黄等七道规范而严苛的工序精制而成,如团饼状,每八饼重一斤,表面有十分讲究的龙凤饰纹。龙是百兽之首,皇帝的象征;凤是百鸟之冠,母仪天下的标志。龙风团茶不同于一般的茶,在团饼上特别压铸了龙凤圈模,显示了皇家的尊贵。

2.“大龙凤团”是由谁首先创制的?

北苑“龙凤团茶”的创始人是丁谓。丁谓何许人也?丁谓是北宋名人,字谓之,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丁谓聪明过人,诗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宋至道中(约公元996年),丁谓任福建路转运使,到建州(即今建瓯)督造北苑御茶,创制了大龙凤团茶,成为天下之最。当时丁谓精制了四十饼大龙凤团进献给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宋太宗龙颜大悦。这皇帝一欢喜,真是不得了,大龙风团茶一下就名震天下。

3.丁谓为“大龙凤团”茶作了哪些贡献?

丁谓为“大龙凤团”茶作了三大贡献。

一是首创之功:丁谓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新工艺,首创了“大龙风团”茶,使龙凤团茶在北宋名倾天下。

二是著书立说:丁谓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和孙何并称“孙丁”,著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等。最为难得的是他在制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团饼茶的生产工艺,写出了对团茶生产起重要指导作用的茶学专著《北苑茶录》,也叫《建安茶录》或《茶图》。《北苑茶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郡斋读书志》第十二卷中说:《北苑茶录》不仅记叙了北苑茶焙的数目、产地,以及采摘、焙制、贡御的经过,还绘制了制茶的器具图形等。正因为有了丁谓的《北苑茶录》,北苑御茶的制作工艺不仅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且为后来团茶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作诗题序:除了著书,丁谓还创作了许多赞颂北苑御茶的诗作,其中《北苑焙新茶》是最出色的,诗中写道:“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年年号供御,天产壮瓯闽。”全诗长达160字。

这首诗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广告。诗中细致地描绘了北苑御茶采摘、焙制、包装、运输、上贡、品尝的全景,既突出区位优势,又突出产品品质,赞美北苑御茶是最佳的贡御之茶,是为瓯闽增添光彩的“天产”。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评价说:丁谓的这首诗,是描述北苑御茶最详尽的巅峰之作。

更有价值的是诗前的序,为北苑茶事的辉煌历史作了铁证。序文指出,建州有36个官焙,其中北苑龙焙生产的茶又早又好。每年约在3月之初开始,每天都有上千人上山采茶。花工大,制作精,而且在3月中旬之前即用快马加急,送到三千五百里外的京城开封。从采摘到制作,从建安到开封,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条件,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却是事实!

正因为能够如此,虽然建安比顾渚(在今浙江)离开封更远,宋朝还是把御茶园移到建安(即今建瓯)。

第二、说说北苑御茶成熟时期的极品——“小龙凤团”茶

1.什么是“小龙凤团”?它与“大龙凤团”有什么不同?

北宋庆历年间(约1041—1048年),福建路转运使蔡襄主持北苑茶事,他在“大龙凤团”的基础上,创制出“小龙凤团”茶。与“大龙凤团”一斤八饼不同的是,小龙凤团更精致,每二十饼重一斤,它的价格可值黄金二两。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赞小龙凤团茶道:“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也就是说,小龙凤团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御茶,她是比金子还贵重的至尊茶品。

2.蔡襄为“小龙凤团”茶所作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蔡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由于创制了小龙凤团茶,因而成为中国茶史上小龙凤团茶制作第一人。蔡襄创制的小龙风团茶与丁谓创制的大龙凤团茶,促进了我国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龙团凤饼,起于丁谓,成于蔡襄。两人在中国御茶史上被称为“前丁后蔡”。

蔡襄为小龙凤团茶所作的最大贡献,还不仅限于首创之功,更重要的是,他为小龙凤团茶在茶史上树碑立传,创作了《茶录》一书。蔡襄在书法上颇有造诣,《茶录》本身就是蔡襄的一件书法杰作。《茶录》分为两篇,上篇论品茶,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点茶作了精辟的论述;下篇论茶器,对制茶用具和烹茶用具的选择,均有独到的见解。《茶录》的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茶学专著,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

P1-3

序言

传承北苑御茶国饮文化

打造国茶航母“建香”品牌

——摘得上海世博名茶七金桂冠的

北苑御茶历史文化纵览(代序二)

建瓯,古名建州,雅称芝城,地处福建省北部,是武夷山下、建溪河畔的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全市总面积4233平方千米,居福建各县之首;总人口53万,居闽北各县之冠。

建瓯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初年(196年)设建安县(今建瓯),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曾先后设立为“汉置第一郡——建安郡”、“唐置第一州——建州”、“闽国古都——建州”和“八闽首府——建宁府”等郡、州、都、府、路、道的中心所在地,历代都是闽北乃至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的中心。

建瓯山川膏腴、腹盆开阔、物产丰饶;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温暖宜人,相当适宜农林诸业的发展。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林木蓄积量超过2200万立方米,是中国最绿的地方之一,素有“绿海金瓯”、“竹海粮仓”之称。先后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首批“中国竹子之乡”和“中国锥栗之乡”。

建瓯茶史悠久,茶业辉煌,素有“中国乌龙茶之乡”和“中国水仙茶之乡”的美称。建瓯是一个产茶大县,全市有195个行政村产茶,现有茶园面积10.5万亩,投产茶园面积8.6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绿色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计有5万亩左右,年产干毛茶8000吨,茶叶产值3.2亿元。全市拥有茶叶加工企业68家,毛茶初制厂400余家,生产加工半成品茶叶约有600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北苑御茶便产自建瓯。唐末五代之际,建州最大的茶焙业主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的茶山献给闽王,闽王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茶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此后历代朝廷都在北苑设立御茶园,并亲派重臣督造,其茶品直接供皇家饮用。

什么是北苑御茶?北苑御茶是指在历史上,兴于唐末五代的闽国,经历了南唐、北宋、南宋、元、明六朝42帝前后长达458年;设于建州(后称建宁府,即今建瓯),以北苑为核心区的;由朝廷亲自派重臣督造的,直接供皇家饮用的茶品。

《闽书》、《茶录》、《嘉靖建宁府志》、《建瓯县志》等文献均明确记载:宋太平兴国初,北苑出产的御茶特铸了龙凤模,“以别庶饮”。为了突显皇家御茶的尊贵身份,北苑御茶表面都特别压铸有十分讲究的龙凤饰纹,龙是百兽之首,皇帝的象征;凤是百鸟之冠,母仪天下的标志。在北苑茶饼上特制龙凤模,明确了北苑茶为御茶的属性,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贡茶。

北苑御茶是用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而成的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官茶等,先后有大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园胜雪等几十个品种。从宋代太平兴国二年(997年)始,至宣和二年(1120年)止,在这短短的140多年间,北苑御茶的极品被一次次地刷新。据宋代熊蕃所著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上记载:从紫笋腊面先后被京铤、石乳、的乳、白乳取代,再被大龙凤团取代;大龙凤团又被小龙凤团取代,小龙凤团又被密云龙取代,密云龙又被瑞云翔龙取代,瑞云翔龙又被白茶取代,最后到了登峰造极的龙园胜雪,北苑御茶的桂冠走马灯似的流转、更迭,这就是中国“龙茶盛世”所开创的奇迹!

北苑御茶不仅在中国茶史上独步了458年,更重要的是灿烂辉煌过后的北苑御茶没有在逆境中沉寂,没有在战火中殒灭,而是一次次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明初,朱元璋罢造北苑御茶,没能让她沉寂,而是催生和促进了乌龙茶的诞生和发展;到了清末民初,北苑御茶在巴拿马捧回了世博金杯。抗战期间,战争的烽火也没能让她殒灭;到了20世纪80年代,建瓯茶业又站了起来,成为闽北乌龙茶的精制中心,在中国茶叶的星空上闪耀永不褪色的光芒。千百年来,北苑御茶已经提炼和形成了一套以“清和澹静”为最高品茗境界的“四茶谛”,以“香甘重滑”为最佳品茗标准的“四茶规”。

历代赞颂北苑御茶的名家名篇成百上千。宋徽宗赵估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周绛在《补茶经》中盛赞她“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丁谓在《北苑焙新茶》称颂她“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诗人陆游在《建安雪》中更是作了高度评价“建溪官茶天下绝”!“建溪官茶”指的就是北苑御茶。而今,由建瓯市出产的北苑茶系列产品的建瓯水仙、矮脚乌龙等茶品就是当年北苑茶的传世名品。  近年来,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政府以研究北苑茶文化、打造北苑茶品牌、振兴北苑茶产业为主旨,尤其是在2009年12月成立了福建省建瓯市北苑御茶文化研究所,致力于深人研究和挖掘北苑茶的茶史、茶俗、茶艺、茶品、茶具、茶焙、茶神、茶圣等茶文化,先后创办了《北苑御茶研究》专刊;开设了“北苑御茶系列讲坛”;研创了“北苑御茶标准茶艺套路”;创作了“北苑御茶之歌”;设计了北苑御茶品牌形象;注册了北苑御茶“建香苑”商标;捐建了名贤“朱熹铜像”和“袁枢铜像”,并在建瓯市成龙茶厂、龙兴茶叶有限公司、百年乌龙茶厂、大千茶楼、天方茶庄、光孝禅寺、云际山三清宫等茶企、茶庄或御茶合作基地,建立了“制茶研究室”、“茶品研究室”、“茶史研究室”、“茶俗研究室”、“茶艺研究室”、“禅茶研究室”、“茶圣研究室”等研究所所属的二级研究机构,正着力构建和完善一个民智共谋、品牌共创、科学运转、连锁经营的管理体系。

随着“北苑御茶”系列活动的全面铺开,建瓯市“中国北苑茶都”的建设正徐徐拉开帷幕。

在做好北苑御茶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承的同时,建瓯市更加注重北苑茶品的质量,从茶树的培植到茶青的采摘、加工、包装,都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在确保环保健康的基础上做精品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茶评选中,一共摘得了7金11银9优的佳绩。“六朝帝王御茶,两度世博金奖”,历史文化名茶北苑御茶再次开创新的历史纪元。

正在流行的“北苑御茶之歌”唱出了北苑御茶的真谛和精华:

生你的山是那中国最绿的地方,

身披龙凤是你倾国倾城的衣裳;

多少诗人把你深深吟唱,

唱的是绿海金瓯山的芬芳。

产你的家是那福建最老的地方,

体蕴灵芽是你天造地育的涵养,

多少帝王把你细细品赏,

赏的是北苑御茶春的盎然。

——在新世纪“茶和天下”和煦春风的召唤下,北苑御茶将再续新的华美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龙茶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赖少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16476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4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