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的圣土
内容
编辑推荐

我把思绪铸进脚印,我把情感融进河山。行走无限,行者有思……

本书《最后的圣土》收录作者朱法元的散文随笔47篇,分三辑编录,包括:感受风情,感叹人生和感悟社会。

爱好散文的读者可以阅读此书。

内容推荐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本书《最后的圣土》收录的就是他的这类文章,分三辑编录,包括:感受风情,感叹人生和感悟社会。

《最后的圣土》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自序 行者有思

第一辑 感受风情

走进大雾山/3

黄洋界观云海/10

一幅画的震撼/15

情遗黔疆/19

到冰山上做客/26

喀什怀古/31

戈壁胡杨/35

大漠咏叹调/39

巴黎的早晨/45

畅恕“山水”/49

感受乐都/55

美在波茨坦/59

情系海德堡/63

第二辑 感叹人生

慈母情怀/69

晋祠驰思/73

静静的包河/78

梅岭三叹/84

清风亭记/92

湖口听浪/97

寻韵龙虎山/101

闲游九寨/105

燕山看雪/111

梦萦九华/115

拙政园之悟/123

六如亭沉思/128

盐城之恋/132

奥斯陆之思/137

第三辑 感悟社会

江西读绿/145

咆哮的大渡河/153

夜登千佛山/159

宁静的西夏/165

感悟会昌山/171

笔走滕王阁/177

无锡印象/183

醉写兰亭/189

最后的圣土/195

寻找洛杉矶/202

回归童话/20g

瑞典——经典/215

古堡遐想/220

静听涛声/226

感叹柏林/231

美妙的圣·吉尔根/236

莱比锡访古/240

做客牧人家/243

格拉兹寻梦/247

感悟狮城/252

试读章节

黄洋界观云海

谈及对井冈山的评价,最为著名的恐怕还是几位革命前辈的说法。譬如朱德元帅称它为“天下第一山”;陆定一则慨叹:“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郭沫若自打上世纪60年代坐着竹篓吊下龙潭,看了那道令人叹为观止的瀑布后,便欣然命笔,断言“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

现在看来,这些赞美对于井冈山而言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且不说作为远播四海誉满全球的革命圣地人人称道,光说那大气秀气灵气的自然风光,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了。

常去井冈山,对那儿的一些奇闻轶事便也知道个一二。比方说山上有一首顺口溜,叫做“井冈山,四大怪,房前下雨屋后晒,满山的竹子没脑袋,老太太跑得比猴快,老黄牛马路上谈恋爱”,就颇有点吸引力,不问个究竟硬是难以罢手。所谓“房前下雨屋后晒”,是指这里的气候特殊。由于山深林密,生态保护得好,这里便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不仅气温比山下要低五六度,是盛夏避暑胜地,且每到中午都有一场短时大雨,把本已富含负离子的宝贵空气过滤一遍,叫入神清气爽。一山之上,往往这儿下雨,那边天晴,叫做“五里不同天”。井冈山的竹子是令人叫绝的,漫山遍野,逶迤起伏,那竹林的阵势,真的让人陶醉。但只要你细心一瞧,就不难发现,这些竹子,除当年新长成的外,都一律没有竹梢。老乡说,为防止冬天雪压竹断,每到秋后,山民们都要上山去,扛一根细长木杆,木杆上绑一把锋利的弯刀,伸长手臂,将弯刀勾住竹梢头,用劲一拉,便把竹梢勾断,这便是“满山的竹子没脑袋”之故了。至于“老太太跑得比猴快”,自是因为她们翻山越岭惯了,练就了“飞毛腿”。更妙的是,井冈山的牛都是放养的,山民们秋天耕作完毕,用不上做牛功夫了,便把牛们放归山野,“解放”了的牛们便三五成群,四处觅食。其中便有交配成“婚”的,在盘山公路上双双对对地走着,这就是“老黄牛马路上谈恋爱”。据说到得来年春天,放养的牛便自动返回家中,那些经过“恋爱”“结婚”的母牛们,还往往能带回一头小牛哩。

且说要欣赏井冈山的自然风光,看山看林是随处都能称心如意的,看雾看雨也不是难事,唯有看云,不可多得。

井冈山的云,要到黄洋界去看。

黄洋界以险著称,毛泽东不是说“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么?的确,站在那千仞之巅,俯瞰山下,那山势是何等气派!齐刷刷的林梢,顺着山势倾泻而布,在微风吹拂之下,一齐摆动着,摇撼得地动天惊。间或露一个凸出的山尖,耸一块巍峨的怪石,似在山体之波涛中冲击逆行,直看得你回肠荡气,壮怀舒展。山下是宁冈的一片丘陵,在那儿起伏奔涌,连绵不绝。想这五百里井冈,恰似一钢铁壮汉,怎么就能如此勇悍地迎风搏浪,巍然挺立,气吞山河?原来在他的身边,那用阡陌曲线勾成的田野、小丘,便是他的忠诚伴侣,她策应着山的勃发,承合着山的生机。有了她的柔情万缕,有了她的流连顾盼,有了她的呵护料理,有了她无限之爱的浇灌,才成就了山的英名啊!

黄洋界的云,叫做云海。平时偶有三五朵,或像赶路般匆匆而过,或撒娇似的缠绕在山腰,或如娇妻依偎在山的胸前,许多情态,都不足为奇。奇的是那铺天盖地的云海,却难得一见。有虔诚者言,这是井冈的灵气,见她是要有缘分的。也是,我上井冈山没有一百次也有好几十回,真的只见过一次,至今觉得十分幸运,弥足珍贵。

那是一个姣好的早春之晨,茨坪的天刚亮,导游就把我们叫醒了,她说今天早些出发吧,或许能看到黄洋界的云海的。我们便草草洗漱,吃罢早点,约7点左右,驱车直奔黄洋界。一路上风云莫测,时而神清气爽,时而又钻进云雾之中。绕过一个个弯,转过一道道梁,俄而,眼前豁然一亮,但见马路左边的山峰之下,遥遥一片无际的白云,铺陈在群山的腰间。那云是那么平整,那么安静,一动不动,无声无息,像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正在清晨酣睡,她的肌体是那么洁白、纯净、柔和、温馨,令人怜爱不已。导游说,现在的云海叫“睡云”,不动的;等到太阳出来时,她们也醒了,那时叫“醒云”,更为壮观。我们轻轻地下了车,轻轻地打开相机,生怕惊扰了她们甜美的梦乡。尔后便静静地注视着,像注视着梦中的姑娘,又像注视一个摇篮里将醒的小宝宝。

不一时,东边的山巅上,一轮红日露出了笑脸,太阳光在森林的分配下,变成无数光束,射向云海。微风也如一支乐队的指挥,配合着轻轻挥动双臂,带起林间的乐声。这时,但见那云海早已染上了一抹胭脂,白里透出红光,靠山边的是手和足,中间渐渐抬起的是头儿。醒了,醒了,你看那雪一般的云朵,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还吻了吻大山的胸脯,然后手足舞动了,头儿四顾了。紧接着,便又变幻出多姿多彩的形态,一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又如无数佳丽,挥袖展腰,在井冈的阔大怀抱里,起舞弄姿,推拿腾跃。大山欣慰极了,慈祥地微笑着,一任朵朵白云抚摸着胡子;太阳兴奋极了,用更加热烈的神情,拥抱着云的婀娜腰身,调起了云的满腔激情,舞蹈得更加起劲,更加妩媚;山间的林木也情不自禁地为她们打起拍子,摇头晃脑,一派陶醉。

我简直看得呆了。这哪是普通的云啊,这分明是一个偌大的舞台,在上演着一场亘古不息的活剧,在歌颂着一个不朽的主题啊!记得小时候,夏夜黄昏躺在妈妈怀里乘凉时,妈妈指着天上变化的云彩,说那儿是一匹马,这儿是一头羊,自己便幻想着天上的神奇。后来坐飞机多了,每从舷窗望出去,见脚底下棉垛般的无边云层,也曾幻想可否躺在那上面,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呢?然而却远没有眼下这壮阔的云海令人神往,使人震撼。

许久了,我们才从观云海的痴境中回过神来,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黄洋界纪念碑走去。仰望那刺破天穹的丰碑,我猛地意识到,她不正是刚才那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云海活剧的主要观众么?是的,一定是的,一定是天地之灵导演出的、专为她以及那遍山的忠魂所演出的一曲曲壮歌。要不,这么好的场景,怎么只有井冈山黄洋界才有呢?

我恍然有所觉悟。人们不是常说天上有仙乐吗?其实仙乐不在天上,而在人间,能否耳闻目睹,是要凭造化的。造化到了,自有天造地作之乐为你赞美,为你颂扬,这洪钟大吕般的云海便是例证。像我等凡夫俗子,于国无寸功,于民无点绩,是本不配观看云海的,有幸看到了,便是天地之恩泽,万不可忘却——我这样想着,恋恋地走下山来。

2002年8月3日作于南昌三纬书屋

P10-14

序言

行者有思

(一)

我想诚恳地告诉读者:这本书不是游记。

(二)

我走过很多地方,大都是以工作的名义。当然也确实是因公出差,但哪次旅游观光不是出差“顺带”的呢?我不敢贸然对此进行评价,也无需对此非议,但说是当今一种社会现象,恐怕是不为过的。

我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那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这也是情感的驱使吧。天地玄黄,宇宙运转,孕育了我们生命:山水万物,先贤后智,哺育了我们成长;烟火延续,社会发展,赋予了我们责任。我们于是向往光明,远离黑暗;投身美好,排斥丑恶;渴求公平正义,拒绝专横霸道。集韵成诗,集腋成裘,集百草可让世界都香,集万法可致国富民强。因此,我愿意从不同地方、不同角度,将我的点滴感受捡拾起来,以期作一微乎其微的呼喊,也作为公差之余的另一份收获和贡献吧。

(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冰岛。在那块遥远的土地上逗留的日子里,我一直怀着十分敬佩的心情,慨叹着她的神奇伟大。特别有三件事最令我折服:一是掩映在灌木丛中的小屋。那是冰岛人的别墅,里面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可外表却是那么简陋,与周边的景色协调一致,毫无差异。我想冰岛的生态之所以保持得如此完好,与冰岛人强烈的环保意识应是密切相关的。二是露天议会的会址。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发祥地之一,那里留给了人们太多的想象。英哥夫从上岛伊始,就放弃实际拥有的绝对专权,实行推举制和议会制,使之成为西方民主宪政的先觉先行。一个好的制度——民主制度,竟然使大海盗变成了真正的人民公仆!三是黄金瀑布。我从那奔腾不息的激流中,似乎看见了西格里德,看见了律师斯文,看见了人性的光辉。我多么希望见到更多的冰岛啊,然而我很失望,虽然很多地方有各自的优势,有十分值得称赞之处,但没有一个地方是能与冰岛相比拟的。我因此赞扬冰岛是“最后的圣土”,也毅然以这个命题作为本书的书名。

(四)

茫茫宇宙中有一个地球,这是宇宙的荣耀:地球上有了人类,这是地球的不幸!

人类能从生物链中脱颖而出,这是人类的幸运;人类倚靠智能无节制地发展,这是人类的悲哀。

十年前,刚进入新世纪新千年的时候,我也曾发出过一丝微弱的呼吁:科学技术应该停止发展!因为照现在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地球生态必然难保,人类会加速招致灭顶之灾!

尽管我的呼吁并不是杞人忧天,但也就像一只蚂蚁向天地呐喊,谁能理睬得到一丁点呢?

不幸的是,时至今日,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真的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了。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如果说其他动物只能等死的话,那么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什么还如此执迷不悟,还在竭泽而渔呢?你看给人类带来灾难带来恐怖的事情,甚至种种自然灾害,有几件不是科学技术惹的祸?特别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引起的疯狂竞争,更是把地球糟蹋得不像样子,随时都有可能毁灭全球生灵。至今还有多少地方,一方面在高喊低碳环保,一方面却在拼命追求GDP拼命发展以求领先他人?又有多少地方的发展领先不是建立在疯狂掠夺资源掠夺他人利益之上的?我想凡是有识之士,都应该起来呼吁,都来力劝各国各地:停止发展以保护地球!有了现在这样先进的科技水平和足够的社会财富,富人富国只要略微节制一下私心和欲望,搞一点公平分配,整个地球人就能享有较高质量的生存条件了。大家都能多活几天,不比大家一起早死强吗?

让地球喘口气吧,让它休养生息以承载生灵,不要再贪得无厌、自掘坟墓了!

(五)

古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指的是人生的短暂。正如小沈阳调侃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那么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走过呢?人的价值究竟何在呢?试看芸芸众生,都在终生苦苦追求,企图寻到自认为最佳的答案。

当然,这是个无解的课题,“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价值。我在行走之间,真的常常被一些人所感动,不论他或她是高贵的还是低下的,是伟大的还是渺小的。我敬仰贤良的岳母,我也为普天下平凡的母亲放歌:我慨叹苏轼、彭玉麟等伟人的风流倜傥,我也欷歇梅香、王朝云的一片痴情;我对包拯、况钟等清官贤吏五体投地,我也对自称“拙政”的王献臣、音乐神童莫扎特、雕刻巨匠维尔兰等艺术大师顶礼膜拜。当然我也遇到了一些不配为人的人,尤其是那些与品德高尚者背道而驰的邪恶败类。在他们身后,在历史的长河里,便只剩下相形见绌的腐朽了。

从我“拜会”过的这些人身上,我真的看到了人生的价值。有人问,人生在世,何为幸福?我以为,上帝把我们带到人间,就是我们的福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上帝感恩对生命感恩,因而应该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点时光。只要是在造福自己造福他人,都是在创造生命的价值,都值得作为“人”而骄傲。

愉悦即幸福。一个人在积善积德、在终生为事业奋斗,在为他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时候,他一定是愉悦的,自然就是幸福的。而一个人为他人做了一丁点善事,或为老者折枝,或为幼童逗乐,心情一定很愉悦;一个人为自己做了一丁点乐事,或对镜美容,或面壁健身,不也是愉悦的吗?既是愉悦的,就是幸福的。凡不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愉悦,比如身体不健康,不能随遇而安,缺少包容之心,常因欲望满足而自寻烦恼,不懂得享受生活,或是做了不应该做的事,生了不应该生的气,等等,就远离了愉悦,也远离了幸福。

如此看来,那些能感动人的人,就不仅是愉悦的人、幸福的人,更是为生活创造美、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伟人。

(六)

三人成众,众人组合便构成了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生命的形态,已经存在几万年。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形态之后,进入智力统治时期,也走过了几千年。几千年来,人类在刀光剑影、互相残杀从而导致玉石俱焚、谁也得不到好处之后,才逐渐明白,要使大家都能平等相待,人人享有人权、享受公平、享用正义,靠武力征服不行,靠专制暴政不行,靠巧取豪夺不行,需要的恰恰是文明。于是人类找到了民主法治这一当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在一些地方,甚而至于在大多数地方,少数人乐于为此积极奉献,多数人乐享其成。然而在另一些地方,却还是在落后的机制体制之中运行,难以向民主法治前进半步。这就形成了社会的不同,环球难以“同此凉热”!

尽管如此,人类追求进步、追求幸福的步伐不会停止,社会向着进步、向着幸福迈进的步伐也不会停止。人们知道,在不同地方,社会前进过程的艰难程度会有不同,有的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社会发展规律不会改变,追求者们的意志不会改变,他们绝不会屈服于邪恶,而是勇往直前地朝着“世界大同”“天下为公”攀登,向着真正的文明境界前进!

我在行走中踏雪寻梅。我为沉没的西夏王国叹息,我站在井冈山头、大渡河旁感慨。我为江西的护绿使者们高歌,我也为“有锡争,无锡宁”的经典和那里的发展轨迹而吟哦。我徜徉于滕王阁内,为王勃的苦心发着感叹;我也顾盼于兰亭水边,思酒之助人成败助社会兴衰。我更感怀于发达国家先进的体制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良好社会秩序:为柏林国会大厦的透明穹顶、为格拉兹的议会辩论、为市镇长们的真心服务精神、为新加坡人居生活的高幸福指数……

我并无他念,只为观今鉴古,学优汰劣,借得他山石,攻取自身玉。一片苦心,苍天可鉴。不敢奢求多大用处,但为了却此生心愿。如能引得高人见教,或有益于国家民族之万一,则是我三生之幸!

行者有思。

行者之思为有感而发,发乎景则思景色之珍贵;发乎人则思人生之大义;发乎物则思物我之悲喜。

我留恋我走过的每个地方。我惊诧河山的哀怨,企盼美景缓逝;我感叹人生的深沉,呼唤善本回归;我倾听社会的涛声,渴求公正普崇。

2010年9月5日作于南昌三纬书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的圣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法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28077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