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为当代最有活力的传播媒介,除了有其自身的技术、艺术的规范基础外,又和文化、思想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影视文化是电影电视创作、生产、制作与评论者互动参与的资源,这些在决定我们对影片、文本的理解的同时,还回应了时代的话语要求和总体性趋向。我们正处于向视像时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影视文化》应运而生。《影视文化》就只为社会、学界提供发表影视学术成果的公共平台,努力把自己与一种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本书为第3辑。
图书 | 影视文化(3 2010)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影视作为当代最有活力的传播媒介,除了有其自身的技术、艺术的规范基础外,又和文化、思想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影视文化是电影电视创作、生产、制作与评论者互动参与的资源,这些在决定我们对影片、文本的理解的同时,还回应了时代的话语要求和总体性趋向。我们正处于向视像时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影视文化》应运而生。《影视文化》就只为社会、学界提供发表影视学术成果的公共平台,努力把自己与一种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本书为第3辑。 目录 高端论坛 关于加快建设电影强国若干问题的思考 电影语言与影像研究 “运动-影像”之实质——吉尔·德勒兹“电影影像”思想研究 电影符号学之理论与批评——以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为讨论对象 画面的美学:论“电影作为艺术”学派 电影化叙事的形式与手段:动作与影像 辩证看待3D电影 电视文化现象研究 论消费逻辑在城市电视生存中的命题真值 论电视媒介语言构成及复调建构 《非诚勿扰》:省级卫视竞争格局中的类型创新 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消费叙事和营销策略 编剧创造市场——热播剧漫评 电影文化批评 中国电影:全球华语电影格局的转变 游走在文化、商业与主旋律之间——“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尴尬之境 博弈:当下中国电影女性形象与性别空间关系的思考 论“文革”电影中女性情欲的政治文化实践 作品评鉴 流亡与回望:《乡愁》中的三处空间 冲突、解构与回归:论《斗牛》话语符号系统的复杂性 时空的隐喻——《铁西区》的艺术构建 电影史 国光影片公司之始末 《电影月报》:影界整合、理论初探与跨界交融 永远的《璇宫艳史》:“西装粤剧片”与异化性重拍 电影史学专题 作为明星史的电影史——兼从明星史角度解读“文革”后中国电影 电影互文:以武侠电影为例 一部书与一个传统——《中国电影发展史》与影视所的中国电影史研究 海外广角镜 记忆灵光照耀的现实:特伦西·戴维斯电影的性别学 21世纪的电视,怎么办? 后全球化时代的灾难电影——由《2012》引申出来的话题 茶座 秋日二梦:《盗梦空间》与《红楼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影视文化(3 2010)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安华//丁亚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326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8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84 |
宽 | 21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