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着雪龙闯极地--南北极科学考察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自古以来一直向世人披盖着神秘的面纱,并保持着亘古蛮荒的原始状态。自公元15世纪起,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才开始向那白色荒漠发起冲击,探索着极地的奥秘。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查清地球的两极与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许多国家纷纷挺进两极地区并开展各项科学考察活动……

本书分为北极篇和南极篇两部分,记录了“雪龙”船在一年间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和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实事点滴,穿插以往中外极地考察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极地科普知识,并配以大量的第一手精美图片。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北极篇和南极篇两部分,分别由崔静和我执笔。此书记录了“雪龙”船在一年间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和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实事点滴,穿插以往中外极地考察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极地科普知识,并配以大量的第一手精美图片。希望读者在欣赏壮美的南北极景色和美丽而可爱的极地动物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极地人为了探索极地科学奥秘而在极端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所付出的非凡努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中国极地人,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才会蓬勃发展、薪火相传。

目录

北极篇

 向北,再向北

梦中的远航

“国际极地年”:“雪龙”船在“极地热”中起航

征服“西北航道”的百年梦想

中国与北极

 海上“搽宝

1罐稀泥与24瓶海水

奇妙的底栖生物

鲸鱼伴我行

海象“一家人”

 守望诺姆港

三海里外的等待

送战友

 千里寻冰

邂逅浮冰

千里寻冰

冰上作业

挺进北纬87

 斗智斗勇北极熊

温顺的猛兽

“防熊队”誓师

冰上突袭

南极篇

 八下南极

南极无新闻

吾友“雪龙”

济州岛与卡莫夫(卡-32)

弗里曼特尔港迎队友

西风带上“交公粮”

无限风光在险峰

 冰区航行

无暇赏冰山

穿越浮冰区

搏击乱冰区

冰海沉车

小艇突击

 南极印象

永恒的南极大陆

不到“长城”非好汉

做客“中山站”

炫美极光

 挺进南极内陆

冰雪大陆上的争夺硝烟

通往冰穹A

巍巍“昆仑”

 南极“主人”

企鹅众生相

慵懒的海豹——非诚勿扰

贪食的贼鸥

试读章节

随着北极冰层因全球变暖快速融化,冰雪消融使得新的航道出现,从而令获取北极储量巨大的碳氢化合物变得更为容易,这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的地缘战略态势,使北极成为新的国际战略角力热点。

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到的是,北极地区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俄、美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位于北半球,北极圈与这些国家有着大致相同的最短距离,北极的厚厚冰层是战略核潜艇最好的隐藏场所,因此这里是地球上最理想的水下弹道导弹发射阵地。“谁拥有北极,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这已经成为北冰洋沿岸国家的共识,这就使得对北极的争夺战愈发激烈。

事实上,对北极领土的争夺由来已久。20世纪50年代初,加拿大便率先宣布对北极享有领土主权,并一直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而环北冰洋的美国、丹麦、俄罗斯、挪威等国也都没有放弃对该地区拥有领土主权的要求。

近几年,随着北极战略地位的日趋显现,这种争夺更趋白热化。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新一轮北极“主权争夺战”。随后,美国、丹麦等相继行动——8月6日,美国“希利”号重型破冰船拔锚启航,从位于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驶往北极海域进行科考活动;8月8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前往北极地区,亲自为加拿大争夺北极地区的努力造势;8月12日,丹麦一支科考队启程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以证明2000多千米长的罗蒙诺索夫海岭为丹麦所属格陵兰大陆架的延伸,从而宣称对这一地区拥有主权。此外,冰岛、挪威、瑞典、芬兰等其他北冰洋沿岸国家也纷纷表示要维护其在北极地区的权益。

这场纷争甚至有可能由军事实力来决定结果。2008年5月,美国在阿拉斯加举行代号为“北方边陲一2008”的大规模联合演习,而这仅仅是五角大楼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旨在确保其在北极地区作战计划的一部分。俄军作战训练总局局长沙马诺夫也透露,俄国防部已着手制订北极作战部队训练计划,俄罗斯军人准备捍卫对这一地区的主权。2008年3月,欧盟的一份报告特别强调,未来几十年可能因争夺北极控制权而爆发“重大冲突”。

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备受瞩目。临行前,我曾特意找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吴金友,直问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有无资源争夺方面的战略考量。他给我的答案简单而明确:这次科考主要围绕气候环境、生物资源、地质地理等进行,没有油气资源考察项目。

但他同时告诉我,了解北极冰情对于认识北极至关重要。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将在地球上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西北航道”,这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大大降低航运成本,对我国有重要意义。

他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加速消融,加卜中国科考能力的提升,预计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将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达的最北纬度——北纬80°,前进到北纬82。一85。之间,这将为人类探寻“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贡献。

“西北航道”,这个当时对我而言极为陌生的词汇,在此后的70多天航程中,我又无数次地从船长王建忠的口中听到。尽管他已往返南北极十余次,但以船长的身份出征,第三次北极科考对王建忠而言可以算是“处女航”。从上船的第一天,他就告诉我,这个航次,他是带着课题来的,而这个课题就是——“西北航道”及其对中国的价值。

征服“西北航道”的百年梦想P8-10

序言

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自古以来一直向世人披盖着神秘的面纱,并保持着亘古蛮荒的原始状态。自公元15世纪起,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才开始向那白色荒漠发起冲击,探索着极地的奥秘。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查清地球的两极与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许多国家纷纷挺进两极地区并开展各项科学考察活动。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派出国家南极考察队,乘坐“向阳红10”号和“儿21”号考察船于12月26日首次抵达南极洲,于1985年2月20日在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从此开启了中国极地科学探秘的远征。

如今,中国已经在北极建立了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南极建立了三个考察站,包括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谱写着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辉煌篇章。在此期间,中国极地考察船也进行着新旧更替,由“向阳红10”号和“J121”号、“极地”号到如今的“雪龙”船,为极地科考不间断地提供着基础保障。

非常有幸,自1998年登上“雪龙”船以来,我已经跟随她二上北极、九下南极,亲眼目睹了南北极环境的变化,亲身经历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诸多变迁,内心常常满怀感慨。2008年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我有幸结识了新华社记者崔静,她鼓励我将这十余年间奔波于极地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的趣闻轶事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南北极、了解我国的极地考察事业。说实话,起初我有很强的畏难情绪。十几年的海上漂泊,让南北极如同“雪龙”船一样,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对她们充满感情,却往往不知如何用言语表达。

从北极归来后不到一个月,2008年10月,我又踏上了奔赴南极的征程。其间,我经历了中国南极考察史上可谓最艰难的一次破冰之旅,又亲眼目睹了一场令人魂飞魄散的“冰海沉车”事件。南极,用她独特的方式不断提醒着我们——这里,依然是一个充满艰险与未知的地方。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艰险与未知的所在,中国南极考察队克服重重困难,将昆仑站矗立于高寒缺氧、被视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冰盖之巅”,令我不禁想到,除了欢欣鼓舞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极地工作中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只有将这些经过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才能表达我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和对一代又一代极地考察人的敬意。

由此,本书分为北极篇和南极篇两部分,分别由崔静和我执笔。此书记录了“雪龙”船在一年间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和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实事点滴,穿插以往中外极地考察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极地科普知识,并配以大量的第一手精美图片。希望读者在欣赏壮美的南北极景色和美丽而可爱的极地动物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极地人为了探索极地科学奥秘而在极端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所付出的非凡努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中国极地人,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才会蓬勃发展、薪火相传。

为了提高本书的科普性,我们还在书中引用了一些常识性知识,谨向给我们带来启发的考察队员及科研工作者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朱兵

2010年3月

随“雪龙”船在中国茅二十六次南极考察途中

书评(媒体评论)

去之前,这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去之后,这是一个不愿醒来的梦

——《北极篇》

一路上的艰辛和南北极的风险铸就了我们坚强的意志,我们总是认为“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我们也早已习惯于这样的远行

——《南极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着雪龙闯极地--南北极科学考察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兵//崔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656315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816.6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