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内容
编辑推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翻开由明一居士编著的《读佛即是拜佛》,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佛的故事都好看!读佛吧!

内容推荐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一个砍柴为生的岭南樵夫,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22岁一次卖柴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老者念《金刚经》,如遭电击,刹那开悟,立刻抛开一切,北上学佛,在五祖弘忍门下当火夫,整日砍柴舂米。八个月后,因一句无心的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被五祖惊为下凡菩萨,夜半秘传衣钵,指定为禅宗六祖,并因此惹上杀身之祸,当夜亡命天涯,千里奔逃,几落虎口,终于遁入山林。

公元676年,隐姓埋名15年后,慧能修成正果,于广州法性寺复出讲经,顿时震动大江南北。此后20余年,慧能在宝林寺弘法,信徒上至女皇武则天,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佛教禅宗自达摩祖师北渡以来149年,传延六代,终于在慧能手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但那场持续30多年的追杀并没有结束,六祖继承衣钵30多年后的一个深夜,一个刺客提着尖刀,终于摸进了慧能的禅房……

翻开由明一居士编著的《读佛即是拜佛》,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

目录

六祖慧能:顿悟成佛的砍柴人

楔子

慧能降世,家道落魄

 好奇慧能的“十万个为什么”

 卖身救母,孝心即佛心

 心在一切在,心空一切空

 樵夫慧能的少年时光

 佛道斗法,慧能悟出了心的禅机

 恩仇与果报

 万古江河,无常才是真谛

 拜佛得带着一颗通透的心

大字不识一个,听《金刚经》如遭电击

 慧能别母,踏上求佛路

 当慧能遇见爱情……

 石窟悟道:一心做事,即为坐禅

 人人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可成佛

 五祖点拨慧能,一举一动皆修佛

 心静,挨打也能入定

 不了解自己的心,拜佛也没用

 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拜佛,是度自己,也是度众生

火夫成六祖,同门师兄弟千里大追杀

 为追杀自己的人传法:不思善,不思恶

 万法如一,学会佛法便通晓一切

 入宝林寺,弘扬“顿悟成佛”

 禅定的奇迹

 遁入山林,放生,修佛

 老虎,也是众生

隐居15年,六祖出山——风动,幡动,震动佛坛

 六祖慧能正式剃度出家

 宝林寺讲经说法,多行善,多积功德

 佛眼看世界,一切众生皆是佛

 经书无用

 六祖说:“死念经,念一百万次亦无用”

 拜佛,拜的不是佛像,拜的是本心

 六祖点化大财主:别让财产成了累赘

 拜一尊佛,就是拜所有佛

 心无杂念即成佛

黑夜,刺客提着尖刀,摸进了六祖的禅房……

 禅者风度:心自由者人自由

 禅是悟出来的,不是坐出来的

 神秀:进京为武则天讲法

 六祖:佛法广大无边,处处都是道场

 佛不神秘,你就是佛

 在灾难面前,心中要有佛

 六祖入灭:过去没有你,将来没有我

 拜佛就是拜自己,禅宗由此兴盛

试读章节

慧能降世,家道落魄

沿着当年达摩大师到达中国的珠江口,溯江而上,到肇庆,有一条从西南方向奔腾而来的支流,名叫新兴江。新兴江中上游,一列大山纵横曲折,峰峦高耸,岩壁峻峭,蜿蜒五十余里,好像一条苍龙,卧在江边。因此,当地人都叫它龙山。

在相当于龙头的山峰之下,犹如巨龙小心翼翼藏在腭下的宝珠,悄然存在着一个小小的村庄。

卧龙腾跃,翱翔蓝空倾甘露,霓虹七色彩云飞;宝珠出世,光辉灿烂照九州,风韵千古泽后世。

钟灵之地,当有人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山川奇异,自有贤圣与日同光、与月同辉。所以,千百年来,当地百姓一直传说,龙山之下潜伏着一道龙脉,一旦机缘成熟,将有一代圣贤从这里诞生。

岭南苍龙窟,宛然摩尼珠;孕育百万年,毫光照大千。

传说毕竟是传说,而此时,正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刻,天地一片混沌,再加上浓重的晨雾塞满了所有的空间,使人感到沉重、压抑、莫名其妙的烦乱。

那一列黑糊糊的山脉,也犹如僵死的龙蛇,匍匐在原野……

忽然,一声嘹亮的初生儿啼,震颤着整个世界。

伴随着这新生命的诞生,似乎有飘飘渺渺的仙乐,从高邈的天宇徐徐而降,好像是充满慈爱的纤指,轻轻抚摸沉睡的山川草木。仿佛为了回应那美妙的天籁,一股若有若无的馨香,宛若梦的思绪,从那间群山环抱的茅草屋中缓缓散发出来,在天地间传播……

于是,清风徐来,浓雾为之消散。大地清新如洗,碧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从东方进发出来,将天际染得一片灿烂。山谷里,小溪旁,生机勃勃,杨柳婆娑,野花盛开,晨鸟鸣啼。连那一列宛若巨龙蜿蜒的山脉也活了起来,显露出高耸挺拔的雄姿……

这一天,是唐贞观一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这一天,自达摩祖师将宇宙间最不可思议的智慧——禅,传给二祖慧可,恰好过了一个世纪——整整一百年。

这里是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龙山脚下的夏卢村。这里距离唐王朝的统治中心——京洛,遥遥五千里,是当时最为不开化的荒蛮地区之一。

茅屋前的小院里,一个浑身散发着儒雅之气的中年男子,心神不定地转来转去。他几次走到房门前,想推门而入,却又克制住了自己。

正当他忐忑不安之时,从室内走出来一位大手大脚的婆婆,对他说道:“恭喜卢老爷,是儿子,是儿子呀!”

中年男子大喜过望,急忙奔向屋内,但到门口,他又退了回来,对着婆婆抱拳作揖,并深深鞠躬,声音颤抖着说:“谢谢您,李婆婆!我流落此处,连个亲戚都没有,若不是您帮忙,真不知如何是好。”

李婆婆说:“卢老爷,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咱们既然住到一块,就是三生有缘。远亲不如近邻,谁家没个大事小情的?再说,你夫人是我们当地人,并且也姓李,与我五百年前是一家。我不帮忙谁帮忙!你说对不对,卢老爷?”

中年男子情不自禁地笑了,随即,他的嘴角又泛起一缕隐隐的苦涩,轻轻叹了一口气说:“李婆婆,请您别再称我老爷了。卢某现在与您一样,仅仅是个平头百姓,早已不是什么大老爷了。”

李婆婆麻利地在灶间兑好一大盆热水,一边端着向室内走,一边说:“不管怎么说,你也当过大太爷,怎么会与我们这些草民一样!”

中年男子跟在李婆婆身后进到屋内,但他没有走进里间,而是在堂屋面冲北方跪了下来,喃喃说道:“远在范阳(今河北涿州)的列祖列宗在上,行瑶不孝,背井离乡,流落岭南。所幸苍天有眼,今日新添男丁,使卢氏这一支香火不断……”

在这蛮夷之地的野山之中,这个中年男子何来一身书卷之气?他又为何被李婆婆称作“卢老爷”?他的列祖列宗为何远在范阳?要知道,范阳卢氏,自汉尚书、中郎将卢植起,一直是“北州冠族”,名列中国最为显赫的“崔、卢、王、谢”四大望族。曹操曾经盛赞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数百年来,范阳卢氏出将人相,高官辈出,名卿如云,从三国至唐初,仅宰相就有十二人之多。这个中年男子,既然是门庭显赫的范阳卢氏的子孙,如何流落到了瘴气弥漫、民未驯化的岭南?

原来,这个出身范阳卢氏望族的中年男子,名行瑶,系卢植的第十三代孙。源远流长的家学熏陶,使他学富五车,文采斐然。与他的大多数祖先一样,学而优则仕,他也被选拔为朝廷官吏,在范阳为官。天有不测风云,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卢行瑶被左降流徙到岭南新州。后来,他娶当地女子李氏为妻,落籍在这龙山脚下的夏卢村。

上苍似乎故意与卢行瑶过不去,他不但仕途坎坷,最终被削职流放,而且成婚多年,夫人的肚子一直平平,毫无生养希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卢行瑶不甘心,夫人更是日夜在观音菩萨像前祈祷……

心念至真天地动,灵光一束透寰宇。有一天,李氏忽然看见一朵五彩祥云越过高高的山峰,悠悠然向她飘来。彩云之上,赫然站立着一位流光溢彩、宝相庄严的菩萨。李氏赶紧跪下参拜。菩萨开口说道:“夫人历劫行善,一定生得贵子。”

李氏不敢抬头仰视,只是磕头如捣蒜,嘴里喃喃说道:“菩萨慈悲,菩萨保佑,菩萨……”

菩萨又说:“夫人,您是希望你的儿子一生平平安安、享受荣华富贵,还是历经磨难而流芳百世、遗泽苍生?”

李氏从小吃斋念佛,所以毫不犹豫地脱口说:“当然希望他流芳百世,遗泽苍生。”

菩萨掌中托着一粒晶莹剔透的明珠,说:“那好,那就让这颗合利子归位安住,日后定会实现灵验。”

李氏下意识地张了张嘴,菩萨手掌上的明珠忽然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落进了她的口中。她立刻感到腹中一阵清凉,浑身上下舒坦无比,似乎每一个毛孔都透着一种安然,仿佛要羽化升天……

李氏不禁笑出了声,将自己与丈夫都笑醒了,方知是南柯一梦。

然而,自从做了那个蹊跷的梦,她的肚子却一天大似一天——真的怀孕了。

或许真的是菩萨保佑,在卢行瑶年过不惑之后,夫人终于顺利产下一个男孩。P1-3

序言

六祖慧能:顿悟成佛的砍柴人

他只字不识,但他的语录被尊称为“经”——《坛经》,这是佛教除释迦牟尼所说的语录之外,唯一被称作“经”的佛学著作。甚至,近代大学问家钱穆也认为,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白话文作品。

他是一位樵夫,可是,像王维、白居易、柳宗元、苏东坡、黄庭坚……无数这样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争相投到他的后辈弟子门下,奉他为祖师。

他是被人称作“南蛮子”的编氓。,然而,贵为女皇的武则天以及唐中宗数次下诏请他进宫,要礼拜他为国师,却被他拒绝。

他仅仅在寺院做了八个月的苦力,却一跃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千百年来,他的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还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

他,就是慧能。

慧能(公元638~713年,也称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中国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就佛道,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

是他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是他实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玄学佛教生活化,贵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义理佛教实用化;是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风行草偃,不但使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而且,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其特质在禅。其后,禅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

他,慧能,其历史影响之广大,思想之深邃,可与“孔、孟”相媲美,堪与“老、庄”互比肩。

白居易对禅心空灵不理解:“心中污浊不可有,清净念头也不能存留吗?”

兴善寺惟宽禅师说:“金屑虽贵,入目成翳。”

有人问庐山归宗寺的道全禅师:“什幺是禅?”

他回答:“待到雪消后,自然春到来。”

康熙皇帝指着桅帆叠影、舳舻相继的长江问:“这条江上有多少条船?”

镇江金山寺方丈香磬禅师伸出两根手指头:“不多不少,两条船。”

康熙追问:“一眼望去,江船何止百条、千条!怎么能说只有两条?”

“一条为名来,一条因利去。”香磬禅师说。乾隆爷到常州天宁禅寺视察,方丈眼开禅师说:“我们就以坐禅来迎接圣驾吧。”因为僧人在禅堂坐禅之时,任何人不得打扰,包括皇帝在内。

乾隆爷知道眼开禅师是开悟的祖师,要封他当国师。眼开禅师展颜一笑,双腿一盘,两眼一闭——圆寂了。

这就是禅,禅的智慧,禅者的态度,禅者的风采。

以慧能为创派祖师的禅宗,在盛唐时期异军突起,使得整个东方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无不受其影响,受其渗透。画蕴禅意品自高,禅是诗家切玉刀。中国传统文化从诗歌到绘画,从音乐到雕塑,正是因为禅的介入,引发艺术领域火山爆发、高原崛起式的突变,从而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禅宗远在唐、宋时期便传到了邻国。越南独立的开国元勋,就是一位禅师。日本更是把禅宗当作其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可以说,禅的精神,渗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西方也多次掀起禅学热潮,坐禅中心遍布欧美……

慧能在思想史、文化史,古今中外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很是令人回味!

种种文献记载,慧能闻听了《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开悟了。毋庸置疑,六祖慧能系天纵英才,然而,他的天赋、他的思想,与他特殊的经历密切相关。他三岁丧父,从小以打柴为生,正是苦难的塑造与大自然的启发,使得他具备了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

因此,本传记透过神秘的宗教氛围,从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来描述慧能的形象,并从中探索出慧能独特的禅学渊源。也就是说,我力图描绘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怎样像释迦牟尼那样顿悟成佛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一居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05893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50:43